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认识声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认识声现象》

《认识声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比较熟悉,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对认识声现象提供帮助,但本节还要澄清学生的许多模糊与误解:如误区1:振动停,声音止。

误区2:真空也能传声。

结合实验让学生澄清误解。

让学生对一些物理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转换法、类比法、归纳法、科学推理法在本课中都将涉及,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实验并让学生从中获取知识,体验乐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的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

(2)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好与有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速
【教学难点】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速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音叉、小鼓、真空玻璃罩、抽气机、闹钟、蜡烛、扬声器。

一、导入
教师播放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聆听,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一)声音的产生
出示目标,独学教材第一部分。

1、师徒互助探究。

2、师徒展示探究成果。

3.师精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独学教材第二部分。

2.师徒互助,交流质疑。

3.群学释疑,小组展示。

(1)气体可以传声,举例说明。

(2)固体可以传声.游戏:伏桌听声
(3)举例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4)实验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5)认识声波。

出示课件。

(6)展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师精讲: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既传递信息又传递能量。

(三)声速
出示小资料:常温15℃下几种介质中的声速:你发现哪些物理信息?师徒讨论。

3.小组展示结论: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速不仅与介质的性质有关,还与介质温度有关。

(2)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传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3)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5.师精讲:声音速度的大小与传播的介质有关、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介质不同。

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四)人的听声能力和发声能力
1、频率:
2、频率的单位: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4、人的发声频率范围:
5、超声波:
6、次声波:
以上内容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展示。

教师小结。

三、当堂检测
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

2.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真空
B.木头
C.空气
D.水
3.现在有一种窗户用两层玻璃制成,两层玻璃之间几乎是真空,这种玻璃隔音效果非常好,因为。

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在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A. 一定是大钟的回音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6.较长空钢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听到次,分别是和。

四、小结
小组内互答,加深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小论文
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