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诫子书》练习附答案

《诫子书》练习附答案

【阅读训练】
1. 用“ /”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
⑤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
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6. 本文作者主要从_______ 和_______ 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
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8. 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9. 请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名句,并说说你摘录的理由.
10. 关于修身养性的问题,古人有过许多名言警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本文的成语: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的最佳境界:
1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
【答案】
1.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2. ①指操守、品德。

②增长才干。

③没有用来……的办法。

到达,这里引申为“实现”。

④过度的享乐。

⑤宁静。

才干、才能。

⑥流逝。

意志。

⑦到。

4. ①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②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③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④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5. D
6、修养学习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须要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7、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8、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示例: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谈论了个人修养的问题,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注重道德修养,不追求名利,保持宁静的心态,集中精力去做事。

10、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本文论述了多层关系: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

12、出自本文的成语: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13、学习的最佳境界:澹泊宁静
14、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例: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文义周密深刻。

15、文中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的句子: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16、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8、反映诸葛亮静观万物、静心思考和冷静处世的思想及其心态的句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