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们动起来【摘要】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乐学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很多,本文以计算机专业教学为例,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关键词】激发;动机;奖惩;竞赛;归因Let the Students Move——Discussion on “How the Computer Teaching,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 ation”【Abstract】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work,many students lack of learning motivation,and even weariness. How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y,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which is the primary task of teachers. To stimulate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many ways,based on computer professional teaching as an example,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n two aspect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everal effective approaches.【Key words】Motivation;Incentive;Competition;Attribution0 前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调动学生进行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将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需要我们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状态。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教学生涯的摸索与总结中,笔者认为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上好第一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给予表扬和鼓励,组织恰当的学习竞赛,正确指导学生的结果归因,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个重要因素。
1 上好第一堂课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认识事物的推动力。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第一堂课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第一堂课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生对计算机这一门学科的看法、态度。
学生对任何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都有一种新鲜感,尤其是计算机课,我们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达到以下两个目的:充分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畏惧感。
例如,在Photoshop课程的第一堂课,不要着急介绍这个对于学生来说还非常陌生的软件,这会让“一无所知”的学生“不知所云”,“望而却步”,从而对这门新课程产生困难感,提不起学习的强烈愿望。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几个简单而又效果显著的实例(如选用“滤镜”效果制作“下雨”场景),让学生感觉到Photoshop 软件对图形图像的处理既有趣又简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同学们跟着老师动手试一试,让他们亲手做出效果之后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
2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导致学生机械、被动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仅让学生简单地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去学力不能及的东西,学生都不会感兴趣。
所以,问题情境难度的设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去创设难度适宜的问题情境呢?(1)教师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3)根据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4)根据学生需求创设问题情境;(5)根据社会热点创设问题情境;(6)根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创设问题情境;(7)根据名人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Photoshop图层操作的新课中,可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选取图像、复制图像、变换图像、书写文字等,设计一个大家喜爱的影星“奥黛丽·赫本”的纪念图片,即将几张不同的主人公的照片进行选取、复制、变换等基本操作,合成到一张图片中,美丽的画面和怀念的“情景”设计,无一不引起同学们的赞美,都想自己亲手制作一个这样的合成图片。
创设这样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明确了本次课的学习目标,还触发了大家的问题。
有的同学问:“这几张照片是怎么做到一个文件中的?”还有的同学说:“这几张照片是怎么合成到一起的?”……于是,教师自然而然的“应广大同学的强烈要求”介绍起图层的概念以及图层的基本操作方法来。
3 因材施教,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必然很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收获成正比,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使学生以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去从事今后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效果更好,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反之,则会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生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各人的特长,使所教的学生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长,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教师想要在计算机教学中较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加以仔细深入的分析研究。
教师应当做有心人,除了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多观察、多了解外,课后还应多接触学生,多收集有关信息,真正做到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缺点了如指掌。
(2)对学生既有统一的、基本的教学要求,又要从各学生的不同实际情况出发,加以区别对待。
如,在Photoshop的一节上机课上,首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设计本次课的统一要求——将几副照片合成到一张图片中。
对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可以多提些质量较高的要求,如,对合成图片增加“图层样式”的调整,使图片具备“投影”、“外发光”、“内发光”、“浮雕”等艺术化的效果;对一般同学,也不能仅满足于达到基本教学要求,而应激发起他们更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去赶超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慢进生则要用比较多的精力,耐心地进行辅导,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断有所进步,并应给予具体、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3)教师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不同的潜能,发挥每个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
如,对于Photoshop的学习,有的学生长于计算机的操作技巧,有的学生在美术方面有较高的天赋。
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特长的学生,分别给予不同侧重点的学习任务,使其“扬长避短”。
4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果,教师再对学生学习反馈的信息加上适当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
表扬和鼓励比批评与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例如,在Photoshop上机实践课中,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后,教师一定要耐心地检查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结果,加以恰当的评价(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对特别优秀的同学,要寻找机会向全班同学展示其作品和才能,并当众表扬,树立其榜样的作用,增强其“更优”的学习动机,还可适当提高学习要求,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领军人物”、“小老师”;对一般同学,要进行鼓励,树立他们赶超优秀学生的信心;而对差生,要细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要表现出教师超强的韧性,时时提醒学生不能松劲,适当地加以补课的“惩罚”,在“主观”和“客观”上给差生加以“关心”,让差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点比较难处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加以情感教育,让差生感觉到教师是“爱”他而不是“整”他。
5 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生的争强好胜之心甚浓,他们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过别人。
教师可利用学生这一心理,通过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竞赛中注意加上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这样,有利于使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培养学生们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主义等不良倾向。
在计算机教学工作中,应如何使用这一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例如,在Photoshop的教学中,每一单元的学习任务结束后,可以针对本单元内容,安排1-2课时进行以下两种形式的竞赛:(1)学生个人的“自我竞赛”把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自己过去的成绩作纵向比较,只要有进步,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即时给以肯定。
(2)学习小组间的竞赛学习小组的划分,一定要遵循“公平”原则,即小组成员的组合,优生、中等生和差生的比例,要相差无几。
建议安排认真负责的优秀生作组长,赋予组长更多的学习要求和辅导任务,并带领全组同学互助互利,相互赶超,为了小组的团体成绩共同努力。
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过程,并加以指导,对小组竞赛的成绩,无论优劣,都要加以表扬或鼓励,激发每一个小组成员进一步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
6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