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aqdx.doc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aqdx.doc

《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经济的应用学科。

它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来综合分析和解决区域经济问题,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被称为“经济学最后的前沿”。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际经济关系和区域经济政策。

从实践需求来看,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将有助于增强我们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区域经济学可以为中央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可以避免国家宏观调控中的“一刀切”现象,提高中央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政策实施效果。

其次,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区域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从省域经济到市域经济和县域经济,再到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各地丰富多彩的区域经济实践,尤其是各地大量开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区域营销和区域形象建设等,都需要有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

最后,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及相关理论,可以为企业的投资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以及各地的招商引资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当前最新的区域经济学观点和发展趋势,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三、教学时间安排:
专题面授32学时,共十章,分八讲讲授。

四、教学和考核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自学为主,面授为辅,自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法。

考核采取面授考勤、作业习题、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计算,期末闭卷考试占70%,作业习题占10%,面授考勤占20%。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一、区域的概念和类型
(一)区域的概念
(二)区域的类型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三、区域经济学的客观基础
(一)自然禀赋的差异性
(二)经济活动的极化性
(三)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思考题和作业题:
1、什么是区域?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三种类型区域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2、区域经济学存在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3、联系中国实际,谈谈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一、区域经济增长
(一)区域经济增长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
二、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周期性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2、请结合中国目前发展实际谈谈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是应该采取均衡增长方式还是非均衡增长方式。

3、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产业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4、请谈谈你对“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

第三章区域产业结构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产业结构及三次产业的划分
(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动因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三、产业转移
(一)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二)产业转移的模式
思考题和作业题:
1、请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谈一谈你所在的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

2、请根据你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谈谈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

3、如何根据产业转移的不同模式来承接产业转移?
第四章区域产业布局
一、区位理论
(一)农业区位理论
(二)工业区位理论
(三)中心地理论
二、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
(二)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三)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
(四)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如何根据区位理论进行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
2、为什么要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3、你认为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五章区域空间结构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开发模式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要素
(二)区域空间结构的开发模式
二、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的概念和特点
(二)经济区的类型
(三)经济区划
三、主体功能区
(一)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特征
(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需要处理好五大关系
思考题和作业题:
1、什么是增长极?它具有什么样的效应?
2、点轴开发模式一般适用于什么样的区域?
3、经济区划分的原则是什么?行政区划对经济区划有什么样的影响?
4、为什么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主体功能区包括哪些类别?
第六章城市化与城市群
一、城市化及其发展规律
(一)城市化的内涵和测度
(二)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三)城市化发展规律
(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
二、城市群
(一)城市群概念的界定
(二)城市群形成的基本条件
(三)中国三大城市群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什么?
2、如何根据城市化的发展规律来推动城市化进程?
3、城市群的形成有什么样的条件?
4、请举例说明目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区域分工与贸易
一、区域分工与贸易概述
(一)区域分工的概念和模式
(二)区域贸易的概念和分类
二、区域分工与贸易的理论渊源
(一)绝对优势理论
(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要素禀赋理论
(四)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五)竞争优势理论
(六)产业内贸易理论
三、中国区域贸易
(一)中国国际贸易
(二)中国国内区际贸易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分工的模式有哪些?
2、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
3、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比较优势?
4、中国区际贸易格局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第八章区域经济合作
一、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和内涵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类型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新要素学说
(三)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一)工业贸易合作
(二)资金合作
(三)劳务合作
(四)科学技术合作
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一)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基础
(二)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是什么?
2、如何认识新要素学说?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培育新要素?
3、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4、你认为目前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
第九章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特征
(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
(一)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三、区域规划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
(二)区域规划的特征
(三)制定区域规划的原则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的联系和区别在哪?
2、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的是什么?
3、区域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第十章区域经济政策
一、区域经济政策概述
(一)区域经济政策的概念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
(三)区域经济政策的适用的地区
二、区域经济政策的工具
(一)区域财政政策
(二)区域货币政策
(三)区域产业政策
(四)区域贸易政策
(五)区域创新政策
(六)区域协调政策
三、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
(一)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1949~1978年)
(二)非均衡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1979~1991年)
(三)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政策(1992至今)
四、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一)国外区域政策的实践
(二)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
思考题和作业题:
1、区域战略、区域规划与区域政策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区域经济政策适用的地区有哪些?
3、区域经济政策有哪些工具?
4、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是什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
1、吴琦.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