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四年级趣味数学课程

目录●神奇的数学1.巧算 24点2.奇妙的数——完全数3.角谷猜想●生活中的数学4. 古诗文中的数学5.日历中的数学6. 奇妙的剪纸●动手做数学7. 我们来烙饼8. 抢数游戏9. 我的计算我做主10.我的简算最厉害●数学智力游戏11. 七巧板拼贴12. 神奇的纸带13. 有趣的火柴棒14. 抢数游戏●趣题妙解赏析15. 搭配问题16. 统筹安排时间17. 名题趣题赏析18. 算式谜四年级趣味数学课程之一——神奇的数学巧算 24点【课程内容】“巧算24点”。

【课程目标】1.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知道不同的牌可以算成24,相同的牌有不同的方法。

【课程准备】每人九张牌,多媒体课件。

【课程解读】“巧算24点”是一种趣味数学游戏,游戏方式简单易学,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益智游戏活动。

“巧算24点”的游戏规则如下:一副扑克牌中抽去大小王剩下52张﹙如果初练也可只用1~10这40张牌﹚,任意抽取4张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和括号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比如抽出的牌组是3、8、8、9,那么算式为﹙9-8﹚×8×3或3×8+﹙9-8﹚或﹙9-8÷8﹚×3等。

【课程实施流程】一、揭示课题师:今天数学课小朋友们都带来了什么?师:你玩过牌吗?用牌玩过哪些游戏呢?师:你们用牌会玩这么多游戏。

刚刚听到有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你知道算24点是怎么玩的吗?师:哦,我们在玩算24点时,把A看作1,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

今天我们就来算24点。

(板书课题:算24点)师:想玩好算24点,要掌握一些方法。

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对碰!二、对对碰1.三八二十四师:我出8,你能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师:你怎么想得这么快?适时板书:三八二十四师:真聪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诀来算。

师:我还出8,你能拿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两张牌的?师(引导观察板书):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第二步,都是3×8=24,第一步呢?都是先用两张牌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

(如果还有学生举手,请他们与同桌说说。

)2.四六二十四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也只出一张牌就能跟你碰成24?师:谁拿牌跟他碰?(6)师:小脑筋转得真快!你怎么想到出6的?生答师板书:四六二十四师:拿两张牌跟他碰,你会吗?师有选择的板书。

3.师(引导观察板书):我们刚刚都是先凑成几来和4碰的?再利用四六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

4.谈话: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算24点吧。

三、用3张牌算24点。

(点击课件:闪现3张牌的题目)1、师:你能用这3张牌算出24点吗?(课件出示:)(2,3,4)(7,6,3)(9,8,3)(3,5,9)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思路,每一种算法都点出用的哪一句口诀。

再次强调算24点时想办法凑成口诀是比较快的方法。

2.师:刚才我们是用3张牌来算24点的,如果用四张牌来算24点,你们会吗?(课件出示:)师:(1,2,5,8)先独立想一想,想好了可以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一个四人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活动。

汇报板书。

师:看来用4张牌算24点也难不倒你们。

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想试试吗?好,请拿出纸和笔,老师出题,你们把方法写在本子上。

开始!(4,6,7,8)、(2,6,7,9)、(2,3,4,5)、(5,6,5,3)学生写完后,逐题汇报。

师小结:刚才大家都开动脑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4,下面我们来分组比赛,好吗?3.必答题:(4、5、7、8)(3、1、7、8)(8、6、5、3)(2,3,5,6)四、快乐十分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快乐十分 (录像:四个同学算24点)师:看懂了吗?开始玩吧!师巡视,将学生不能做出的选几组出示,请大家帮忙算一算,算对的也可获得星一颗。

五、小结:对于算24点你们有什么感受?对全班比赛进行点评。

师:如果时间够多的话,我们可以一直比下去。

在你们学习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后,有些现在不能算出24点的题目,以后就能算出来。

【反思】整个课堂气氛是可以的,但是总的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上课时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考、计算、归纳,但是由于课堂调控能力有限,放得太开了就有收不回来,有点被学生牵着鼻子走了,在该小结时,没有引导学生把一阶段内容进行好好的梳理小结,以至于整节课条理不是很清晰,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既来不及巩固算出24点的方法(别的同学早已算出),又还没掌握算24点的技巧,当别人算得不亦乐乎时,这一部分学生却还是云里雾里,不会算24点。

再者,不管是什么方法,都需要一定的习题来支撑巩固,由于担心时间可能会来不及。

奇妙的数——完全数【课程内容】完全数,即真因数之和等于其自身的数。

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完全数是6。

1.所有的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

2.所有的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6.各位数字辗转式相加个位数是1。

7.它们被3除余1、被9除余1、被27除余1。

【课程目标】1.让学生感受完全数的特点,培养数感,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和想象能力,团结协作、探索求真的精神。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程解读】研究数字的先师毕达哥拉斯发现6的真因数1,2,3之和还等于6,他十分感兴趣的说:“6象征着完美的婚姻以及健康和美丽,因为它的部分是完整的,并且其和等于自身。

”完全数诞生后,吸引着众多数学家与业余爱好者像淘金一样去寻找。

它很久以来就一直对数学家和业余爱好者有着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他们没完没了地找寻这一类数字。

接下去的两个完全数是公元1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尼克马修斯发现的,他在其《数论》一书中有一段话如下:也许是这样,正如美的、卓绝的东西是罕有的,是容易计数的,而丑的数论、坏的东西却滋蔓不已;是以盈数和亏数非常之多,杂乱无章,它们的发现也毫无系统。

但是完全数则易于计数,而且又顺理成章:因为在个位数里只有一个6;十位数里也只有一个28;第三个在百位数的深处,是496;第四个却在千位数的尾巴颈部上,是8128。

它们具有一致的特性:尾数都是6或8,而且永远是偶数。

但在茫茫数海中,第五个完全数要大得多,居然藏在千万位数的深处!它是33550336,它的寻求之路也更加扑朔迷离,直到十五世纪才由一位无名氏给出。

这一寻找完全数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

迄今为止,发现的30个完全数,统统都是偶数,于是,数学家提出猜测:存不存在奇数完全数,而且至今,没有一个数学家发现一个奇数完全数。

虽然谁也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但经过研究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如果存在一个奇数完全数的话,那么它一定是非常大的。

关于完全数还有许多待揭之迷,比如:完全数之间有无联系?完全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存不存在奇完全数?人们还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把完全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得到一个数,再把这个数各位相加,一直这样加下去其结果一定为1,这对于除6外的所有完全数是否成立呢?以上这些难题与其他数学题一样,有待人们去攻克。

尽管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完全数的实际用途,但它反映了自然数的某些规律。

探索自然规律,揭开科学上的未知之迷,正是科学所追求的目标。

完全数的性质1.所有的完全数都是三角形数。

例如:6=1+2+328=1+2+3+4+5+6+7496=1+2+3+……+30+318128=1+2+3……+126+1272.所有的完全数都是调和数。

例如:1 1+12+13+16=21 1+12+14+17+114+128=21 1+12+14+18+116+131+162+1124+1248+1496=23.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

除6以外的完全数,都可以表示成连续奇立方数之和,并规律式增加。

例如:28=13+33496=13+33+53+738128=13+33+53+……+15333550336=13+33+53+……+1253+12734.都可以表达为2的一些连续正整数次幂之和。

不但如此,而且它们的数量为连续质数。

例如:6=21+2228=22+23+24496=24+25+26+27+288128=26+27+28+29+210+211+21233550336=212+213+……+2245.完全数都是以6或8结尾。

如果以8结尾,那么就肯定是以28结尾。

(目前科学家仍未发现由其他数字结尾的完全数。

)6.各位数字辗转式相加个位数是1。

除6以外的完全数,把它的各位数字相加,直到变成个位数,那么这个个位数一定是1。

例如:28:2+8=10,1+0=1496:4+9+6=19,1+9=10,1+0=18128:8+1+2+8=19,1+9=10,1+0=17.它们被3除余1、被9除余1、被27除余1。

除6以外的完全数,它们被3除余1、9除余1、还有被27除余1。

28÷3 商9,余128÷9 商3,余128÷27 商1,余1496÷3 商165,余1496÷9 商55,余18128÷3 商2709,余18128÷9 商903,余18128÷27 商301,余1课标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执行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这些角色的转变对小学数学教师解读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都知道教材是承载知识的载体,其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需要教师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才能落实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

特别是在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今天,在新理念下对教材合理地分析和解读成了每位教师的基本功。

个人认为,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本课内容是在“因数和倍数”教学后增加的阅读内容,在本课程中介绍了三角形数、调和数、奇立方数等概念,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出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考虑,教材在相关教学内容之后,利用“你知道吗?”介绍了哥德巴赫猜想。

本课的拓展性知识作为阅读资料提供给学生。

以丰富学生的数论知识,激发继续探求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探索数学持久而稳定的兴趣,使因数与倍数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

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与数论相关的最基础的知识,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实际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逻辑思维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课程实施流程】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完全数1、5、6、7的特征进行教学,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