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提升篇之课外文言文考点学生版课堂导入根据最近几年真题的出题形式来看,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一般会占到10分左右。
很多孩子认为这是个死穴,这个点的分数很难拿。
其实只要把握其中的规律,这10分比现代文阅读要好拿的多。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知识梳理小升初文言文三大考点:考点1:解词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补”,就是增补。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必定”“细”——“仔细”;“察”——“观察”;“必细察其纹理”——“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昂”——“抬”;“首”——“头”。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孤帆一片日边来”例文1:曾参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尔。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彘:猪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字。
⑴顾反为女.杀彘()⑵特.与婴儿戏尔()⑶是教子欺.也()⑷妻适.市来()例文2: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1.想想加点字的意思。
⑴席.上啖菱。
()⑵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⑶仕.于南方()考点2:译句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1、“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
3、“补”,就是增补。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必”——“必定”“细”——“仔细”;“察”——“观察”;“必细察其纹理”——“必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②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例:“如此痴人,(被)世人所笑”4、“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①、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变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昂首观之”“昂”——“抬”;“首”——“头”。
5、“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例:“孤帆一片日边来”例文1:曾参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2.翻译。
⑴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例文2: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2.翻译。
“北地亦有此物否?”考点3:内容涵义例文1: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例文2:北人识菱北人生而不识①菱者,仕③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地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③强不知以为知也。
3、试用一句话评价文中的“北人”。
例文3:曾参烹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彘:猪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课堂练习愚人食盐①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②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
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
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
【注】①选自《百喻经》。
这是一部佛教文学作品,古印度人著,我国南朝时人译。
全书共98条,号称“百喻”,均以故事宣扬佛教思想。
更:改变。
③缘:因为。
④空:空口。
⑤口爽:口味败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至于他.家(愚人)B.更为益.盐(增加)C.况复.多也(再) D.返.为其患(通“反”)2.翻译句子。
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3.文中“愚人”之“愚”具体表现在哪里?造成这一表现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文中“主人与食”的“食”和“便空食盐”的“食”解释上有何区别?5.这则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课堂小结一、文言文翻译①文言文中词句意思的特点:1、一词多义2、古今意义不同②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二、文言文三大考点考点1:解词。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考点2:译句。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考点3:内容涵义。
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文言文阅读解题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后作业①楚有祠(祭祀)者,赐(赏赐)其舍人(投靠在贵族家里的人)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拿)酒且(将)饮之,乃(却)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给它添上脚)!”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本)无足,子安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2.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4分)其:_______,之:________, 遂:_________,亡:_________。
13.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3分)蛇固无足,子安为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你用一个成语为本文拟个标题。
(2分)___________________15.你能说出这个寓言的寓意吗?请写在下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饮酒乐,天雨.( )(3)公将焉之.( )(4)岂可不一会期.哉(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什么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