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

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

我给家乡发展提建议
界的印象就是脏乱差,那么发展就永远是痴人说梦!还有就是那个让毛主席老人家都十分费神的淮河。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不是一句空话,希望治淮委员会和地方海事局的那些人能还淮河本来的面目!
2、找准城市定位,紧跟政策,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随着合肥和沿江城市的发展,以及苏北整体划入长三角、济宁等一批鲁西南城市跳跃式地发展,二十年前还处于区域领先地位的蚌埠,需要重新定位,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蚌埠不应该单打独斗,而应该依托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统一对外来做大吸引力,比如珠三角,长三角。

因此,蚌埠需要考虑3个层次的组团发展,从大的来说要融入长三角,中的来说打造合芜蚌,小的来说推出沿淮城市群,联合淮南、淮北、凤阳一同发展的“大蚌埠”概念。

另外,在协同发展中,要注意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不能盲目地、低水平地的“融入”,应该强调主动性更强一些的“嵌入”这个词。

并按照皖北核心城市的标准进行建设,并努力成为淮海地区的“新核”。

把握好政策,坚持特色,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1、两淮一蚌战略:2006年,安徽省提出两淮一蚌战略。

“两淮”为淮南、淮北,同为重工业城市,“一蚌”为蚌埠市。

两淮的煤矿资源储量十分可观,淮北地区的农业也是一大优势。

蚌埠借助交通方面的便利,可以将两淮地区的矿藏和粮食资源,运往沿海沿边消费地区,发展物流业。

2、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2008年底,谋划已久的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破茧而出,这是全国唯一的以自主创新为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12月28号,科技部在征求国家有关部委意见,并报国务院同意后,正式批复同意将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

这三个地区几乎囊括了安徽省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蚌埠应该结合政策,打造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产学园区,实现GDP最快最大限度的产出。

3、中部崛起政策:蚌埠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怀远县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

3、发展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
一个城市不怕落后,就怕没有特色。

现在中国的城市的发展陷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城市规模越大越好,城市的楼房越高越好,最后变成千城一面。

所以蚌埠的发展不能落入旧窠。

蚌埠有一别名——珠城,叫做珠城,那是因为这里曾经盛产珍珠,所以我觉得应该把珍珠再请回来。

不过短期内要在淮河里养珍珠很有难度,我认为应该利用张公山大塘和龙子湖发展珍珠养殖业,等到发展到一定规模,可以将珍珠产业纳入到旅游业,吸引游客。

此外,蚌埠还要坚持商埠的发展,远近闻名的太平街、二马路小商品市场依然要继续扶持,这方面应该学习义乌的经验。

人们说蚌埠人会吃会喝会玩,所以说娱乐业我们一定不能落后。

蚂虾街、地委(交通三巷)、张公山新村、百货大楼后面的那条街,等一大批饮食街都应该好好规划,做成即卫生又有档次的小吃街。

蚂虾这道珠城的特色菜,我们20年前就该学习国外,举办一年一度的“蚂虾节”,借此进行的一系列周边活动将带来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而且还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蚌埠的玉器产业也是全国有名的!去年建成的玉器城,希望未来能有比较好的发展,进一步带动蚌埠玉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按照“优势产业形成支柱、新兴产业形成雏形、传统产业形成特色、重点产品争创品牌”的思路,进一步做强做大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及机械装备、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形
成产业支撑;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及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继续优化卷烟等传统产业。

这里面就要着重强调丰原、华光、八一、滤清器厂、烟厂、酒厂等几大实力雄厚的企业,我们还应该利用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玻璃工业设计院、华东光电集成电器件研究所、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电子40所、41所,十余所高等教育院校),加快企业集群化、产业集群化步伐,培育发展一批主业突出、带动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

充分发挥蚌埠市农产品深加工和生物化工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重点打造全国性的以生物技术为依托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科研、加工、交易中心。

同时,努力创造良好创业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张经济总体规模,提高工业化水平。

4、二是完善皖北综合交通体系。

皖北地区承东启西、传南接北,融入长三角,承接产业梯次转移,必须交通先行,加快建设快捷通畅的综合运输通道,发展大商贸、大物流。

蚌埠市市是皖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

建议,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为契机,加快水蚌复线改造,规划建设蚌淮(南)高速、睢明高速以及固镇、五河高速连接线,建设蚌埠市新港(二期),加快推进蚌埠市作为支线航班的前期工作,明确蚌埠市的组合交通枢纽地位。

在加快快速交通网络建设的同时,继续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

努力把蚌埠市建设成长三角加工制造业沿京沪线向北转移的前沿阵地、农产品供应基地、短途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和产业工人输出基地。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建设“两淮一蚌”重化工业走廊。

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重要抓手,以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存量招商为重点,加大对港台、日韩等亚洲地区以及苏浙沪等长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引资力度,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区的投入,加快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开发区和各类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使开发区和各类园区成为招商引资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保持蚌埠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中的领先地位,建成1-2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县级开发区。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5、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向世人宣传蚌埠
蚌埠曾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新石器时期的双墩文化、禹王庙、垓下古战场、明皇陵、明中都、白乳泉、汤和墓等诸多历史人文景观都汇聚于蚌埠,此外张公山公园和龙湖边上的桥头公园都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近邻凤阳境内的韭山洞、狼巷迷谷也都是国家4A级景区。

利用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已有的交通条件,发展旅游业十分有必要。

突出重点的进行景区建设,县郊地区应该将禹王庙和垓下战场作为建设的重点,市区则应该好好利用张公山和龙湖的两个公园以及淮河。

淮河的北岸应该学习兰州,建设滨河公园,并开发上游的淮河三峡旅游资源,建设形成具有蚌埠特色的淮河旅游风景区。

淮海地区一直都缺少一个大型的主题游乐园,现在市里已经筹备,在燕山路建设一座可以媲美芜湖方特乐园的花鼓灯嘉年华。

我觉得这一方案非常好,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周边人民的娱乐需求,也将安徽的传统文
化——花鼓灯融入其中。

6、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争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蚌埠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改革任务繁重,支付改革成本的压力巨大。

在省里的支持下,全面推进和深化各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继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开展加强效能建设活动,下放管理权限,减少审批事项,实行行政问责,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国有大型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推进全部中小企业退出国有序列。

积极稳妥地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服务优先、依法行政、上下协调、廉洁高效的农村基层工作新机制。

平稳有序地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