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雾霾分布特点以及华北霾环流特征分析

中国雾霾分布特点以及华北霾环流特征分析

中国雾霾分布特点以及华北霾环流特征分析
孙 彧1 ,牛 涛2 ,马振峰3
(1.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成都 610103;
2.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81;
3.四川省气候中心,成都 610072)
摘 要根据1971—2010年40年567个中国地面观测站点的大雾和霾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总体分布特点以及年际变化。

结果表明:大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四川盆地地区、湘黔交界、山东沿海以及云南南部等地区。

霾主要集中于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年际变化表明:秋冬的大雾和霾的分布大于春夏的大雾和霾的分布。

大雾和霾年际变化明显,大雾在70—90年代较多,90年代以后减少。

霾自2000年以来急剧增长,2010年霾年均日数(29.8天)几乎是1971年(6.7天)的4倍。

还运用旋转经验正交(REOF)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雾和霾的地理分布,大雾REOF分型的第一模态表现为以东北,云南南部以及福建三个地区为大值中心的分布。

第二模态相关系数高值区分布在四川盆地、重庆以及长三角地区。

第三模态表明湖南、江西、辽东半岛以及新疆阿泰勒地区存在着变化的一致性。

第四模态相关系数高值区分布在华北地区。

霾的第一个模态的高相关区出现在珠三角地区,第二个模态高相关区域集中在华北西部以及环北京地区。

最后针对华北地区的霾做了环流形势的聚类分析,将霾天气出现的850hpa环流形势聚为六类:第一类为西北气流均压型,各层均为西北气流控制,700hpa相对湿度低于70%。

第二类为弱槽均压型,在华北地区存在弱槽,是霾出现时最多的环流形势分布,850hpa以及500hpa都是偏西气流控制,700hpa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第三类为低压底部型,在中国东北部存在低压中心,850hpa是西南气流,500hpa 是西风控制的均压场,700hpa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第四类为鞍型场型,850hpa上华北地区有明显的鞍型场,偏北风控制,700hpa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60%以下。

第五类为弱高压均压场型,所占比例很少,霾区有弱高压控制,850hpa是偏北气流,500hpa为西北气流,700hpa 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60%以下。

第六类为低压底部倒槽型,在蒙古北部有一低压,在华北东部出现倒槽西北气流均压型,500hpa以及850hpa均为西北气流控制,700hpa华北大部地区相对湿度在70%以下。

关键词:大雾,霾,时空分布,REOF分型,环流形势聚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