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首n幅地连墙工作总结

首n幅地连墙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1.1车站工程简介
()车站主体南北方向设置在()路上,是含故障列车停留线的车站。

站中心里程为()全部位于直线上。

车站共设()个出入口,()座风道。

风道设置在主体结构()两端,出入口在车站()分别设置。

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框架结构,局部采用()框架结构。

主体结构及出入口、风道附属结构均采用()法施工。

图:()车站平面位置图
()车站基坑围护结构标准段采用厚()mm地下连续墙,主体围护结构净宽()m,基坑深度()m,采用混凝土支撑、钢管支撑联合支护型式,地下连续墙入土深度为()m,地下连续墙长()(钢筋混凝土)+()素混凝土,局部为()),墙趾底113粉质粘土层,车站共计137幅地连墙。

()车站地连墙采用()接头。

车站层为○
分为四个断面,端头井、单跨段、标准段、电缆保护段。

1.2总体部署
本项目实际开工日期为(),计划竣工日期为().目前()影响进展缓慢
图:一期平面布置
现阶段目前成槽6幅分别为()()()()()地连墙。

城墙6幅()()()()()()地连墙。

地连墙规格为4m、5m、6m、6.5m四种规格,其中()为首开幅,槽段施工具体位置地连墙施工顺序及钢筋笼首件验收照片如图所示:
1.3工程地质概况
站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全新统上组陆相冲积层、全新统中组海相沉积层、全新统组沼泽相沉积层、全新统下组陆相冲积层、上更新统第五组陆相冲积层、上更新统第四组滨海潮汐帯沉积层、上更新统第三组陆相冲积层、上更新统第二组海相沉积层。

围堤道站站地层岩性特征表
1.4水文地质情况
()地区在天然条件下,总的地下水补、径、排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浅层水和深层水由北向南形成补给,在垂直方向上,下覆含水岩组接受上覆含水岩组的渗透补给。

()车站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具有明显的丰、枯水期变化,丰水期水位上升,枯水期水位下降,在水位作用下,浅层地下水由山前平原向滨海平原径流,但由于含水介质颗粒较细、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径流十分缓慢。

排泄方式主要有蒸发、向深层承压水、地表水体渗透和开挖开采。

二、前期各工序施工情况
2.1 导墙制作
目前施工部位制作导墙()m(混凝土厚度20cm),翻边()m,深度()m,Φ()@()双层双向钢筋网片,架立筋为()@()X()
导墙制作情况如图所示
2.2 泥浆池系统布置
2.3 临时用电及过路管线
施工现场开关箱及分配电箱,均达到国家使用标准。

过路管已埋置于套管内,避免电线裸露,套管接口处均使用铆钉固定于地面。

分配箱照片及套管固定照片
2.4 钢筋笼制作平台及钢筋存放处布置
钢筋笼制作平台尺寸为()m×()m,使用()#槽钢搭建,横向与纵向槽钢交接位置焊接φ()钢筋固定。

每()幅对钢筋加工平台高程进行复核并相应调整。

胎膜旁电焊机和开关电箱摆放整齐。

钢筋笼制作平台及钢筋存放处如图所示:
开关箱码放整齐照片
工字钢加工照片
2.5 钢筋笼吊装
根据地连墙钢筋布置形式及预埋件等特点,立面位置共布置吊点()处主吊()处,副吊()处。

具体布置形式如图所示:
2.6 路面制作
2.7 集土坑
2.8 主要大型设备
3 前五幅地连墙施工情况介绍
第一幅槽段为车站南侧首开幅(),厚()米,槽宽()米,开挖线每边外放()米。

槽设计深度导墙下()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