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关系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加速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金融业的必然选择。

而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中国影响世界经济的重要渠道,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研究和讨论。

国际货币职能的实现是有层次的,人民币国际化也是一个流通范围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国际货币职能由低到高逐步实现。

人民币目前流通范围和行使国际货币的职能有限,还处于货币区域化的开始阶段,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初始阶段。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条件的分析认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国内政治经济条件稳定等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人民币国际化实现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但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仍相对滞后,以及金融监管、货币流通等相关的制度建设则阻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业的微观基础和主要载体,在微观层面体现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业国际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货币替代理论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在中国银行业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一系列变化中得以体现,如银行的业务、利率等方面。

实证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发达程度与货币国际化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二者能够相互促进;但人民币国际化也可能加大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风险。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将促进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发行,为中国境外企业提供低风险、低成本投资工具。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缓解我国保险业外汇资金货币错配问题。

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建议。

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金融市场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互动关系。

分析认为,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展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培育离岸市场、缓解货币错配,同时对金融市场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制约影响大于支持影响,现阶段应通过构建区域货币合作制度、推动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等来予以克服,促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良性互动。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将人民币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加以研究,需要有历史的眼光。

本文最后基于从内因到外因的发展逻辑,将人民币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致力于可自由兑换、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自由化阶段,致力于人民
币在亚洲周边国家流通、使用和认同的区域化阶段,和致力于人民币最终在全球范围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全球化阶段。

从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的角度,探讨了区域化阶段和全球化阶段具体推进途径,并展望了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铸币税收益和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影响
首先,有利于中国金融市场深化。

适度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中国金融市场深化:其一,是作为货币的人民币自身的问题,如果人民币的国际流通量增加,中国金融服务市场和金融资本市场将更加开放,人民币汇率将会更为准确地反映经济基础,中国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自主地稳定汇率。

其二,当人民币资产交易可以进行规模交易并且海外市场上人民币相关交易是最终结算时,必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效率和市场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一种外力的形势促进市场深化。

当然,这个市场应当能够成为国际流通的交易中心,并且按照市场规则运行。

这是因为,如果人民币能够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通用并增强便利性,无论是在一般市场还是离岸金融市场,人民币资产的相关交易都将活跃起来。

这无论是对培育和发展中国离岸金融市场,还是对丰富人民币计价资产品种、扩大境内金融市场深度,乃至本土国际化和金融创新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其次,可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人民币在国际地位中的提升,有助于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海外对人民币的需求有所增加,为非居民提供进行人民币投资或筹资资金手段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出现和壮大将成为必然。

借助人民币离岸市场这一平台,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体系,而且可以为国内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并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

其一,如同伦敦的LIBOR 利率一样,人民币离岸市场在香港发展可以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香港的市场条件,通过吸收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在香港形成市场化的利率指标,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其二,为国内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

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保持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必然形成阻碍。

同时目前中国国内的外汇市场并不发达,也缺乏回避外汇风险的足够的金融工具,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各种指标可以作为中央银行的外汇政策调整的参考。

其三,能够带动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的合作深度。

中国政府正在倡议在亚洲推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