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广州市天河区员村小学黄艳钏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不仅成人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连本该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也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的种种压力,其中考试焦虑是小学生最常碰到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是人们在预料到对自己自尊心的潜在威胁、而又自感没能力应付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
一提到考试,或越临近考试,许多学生都会显得紧张、害怕,这种反应就是一种考试焦虑状态了。
考试焦虑的程度有轻重不同,其成因关键是学生个体自身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
本文针对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阐述了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考试焦虑的辅导,提出了一些相关的辅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考试焦虑程度成因辅导方法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表现为程度轻重不一的紧张、不安、害怕、惊恐等。
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它身心因素制约,产生的一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的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当学生意识到即将面临或正经历的考试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的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紧张的内心体验。
这是学生安全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应激反应,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心理障碍。
其表现为考试时心跳加速,手心出汗,惊慌失措,反应痴呆,思路中断,原来记住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思维的深度、广度及速度发生障碍,严重的甚至会产生休克或发生晕场的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当的焦虑对学习和考试有促进作用,它能调动各方面力量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使学生做好准备,没有焦虑或焦虑过度反倒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但考试过度虑焦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不能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若长期处于这种焦虑状态,会导致学生情绪难以稳定,产生焦躁或抑郁,缺乏信心,影响身体健康。
那么,小学生考试焦虑症的表现程度有什么不同?造成考试焦虑的原因是什么?采取怎样有效的辅导方法把焦虑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这都是教育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小学生考试焦虑症的表现程度不同笔者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十年多,刚刚结束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一个大循环教学,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及阅读学习相关的研究资料,笔者发现,小学生的考试焦虑表现在学生考前或考场上,其表现程度一般分为三种:1、轻度的考试焦虑。
在考前复习阶段,日常饮食不思,多梦,怕复习不全面、出怪题、偏题,发挥不出;考试时紧张、心慌、出汗、注意力不集中,但思维正常,考试能进行下去。
考试后紧张自然消失,恢复正常。
2、中度的考试焦虑。
考前较多想到考试情景,感到害怕、不安,复习时有畏难情绪、担忧。
努力复习后仍缺乏自信,甚至失眠,饭量少。
考试答卷时急得面红耳赤,大汗淋漓,心慌、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脚抖动,口渴且尿频,躁动不安。
平时很熟悉的知识,难以回忆起来。
3、重度的考试焦虑。
考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考试产生恐惧感和焦虑情绪,对复习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自信心很差。
而精神紧张所产生各种生理疾病,如头疼、失眠、多梦、神经衰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拉肚子、皮肤痒、脾气坏等。
考时过度紧张、慌乱、惧怕,思维混乱以致头昏脑胀,脑中一片空白,甚至发生虚脱或休克。
笔者的学生中就有两人在四年级后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前两个星期都会发烧不适,并持续一周。
开始以为是偶然的身体免疫力差,后来连续三个学期都如此,笔者觉得当中有问题,经过访谈,证实该生患了考试焦虑症(后面具体的辅导方法中有描述)。
二、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成因不管考试焦虑的程度轻重,它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焦虑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原因不外乎两个,即学生自身因素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个体)1、认知评价能力的差异引起焦虑。
当考试情境作用于学生本身时,对刺激情境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评价,并感到对他形成一种无法适应的威胁时,才会引起考试焦虑。
学生进行的与考试有关的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以及对自身的应变能力的评价三方面。
如把考试看成是关系命运成功与否的唯一路径,总预想“考不好,我就完蛋了”或高估考试难度,低估自己的水平。
动机水平太高、太强烈而引起心理负荷太重,考试焦虑程度高。
对考试结果的期望过高,形成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矛盾冲突2、人格特征的不同,对考试反应不一。
性格较内向、胆小敏感、优柔寡断、依赖性强、适应性差的人,焦虑水平较高,神经系统不平衡的学生好争强好胜,雄心勃勃,好高鹜远,急躁,好发脾气,情绪不稳,其焦虑水平亦较高。
3、创伤性经历引起的考试焦虑。
初次考试失败后的恐惧心理,导致考试的畏难心理及自我认识的偏差。
学生若有过考试失败的体验,并受到家长或老师过分责骂,就容易出现“一朝被蛇咬,百日见绳惊”的情况,每逢考试就会在脑子里出现“千万不能紧张”或“这次我肯定又考不好了”的念头,这种负面的暗示也会增长焦虑的情绪,导致发挥不正常,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走向自我否定的极端。
4、身体健康状况引起的考试焦虑。
身体健康的人,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心情开朗,积极性高,考试焦虑水平低,身体虚弱,健康不良者,心情不好,抑郁、烦恼、消沉、情绪波动大,其考试焦虑水平较高。
(二)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1、家庭因素:一方面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的父母甚至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继续发展或是对自己自我发展失落的弥补,期望孩子成大才,期望孩子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
一旦如不上,则关系到全家庭的面子问题及前途问题。
因此他们对孩子只注重学习成绩,过分关心孩子的学习考试,而忽略孩子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孩子考试不理想时的训斥打骂,造成孩子对考试的害怕心理,形成错误信息的恶性循环,引起孩子的高焦虑水平。
2、学校因素:虽然小学已取消百分制,也不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了,但面对各类的水平抽测、摸底考试和学科竞赛,小考、中考、单元考、模拟考、竞赛资格考、大考,还有推荐生考和特长生考试,使学生感到“考试不断,疲惫不堪”,学校考试沉闷,教学专制的环境亦助长学生焦虑水平上升。
3、社会因素:国家的教育体制往往影响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态度、高考录取以分数作唯一指标,就业单位、社会人士太过注重文凭,而导致学生的考试焦虑的程度,太过注重考试而焦虑紧张。
即使才是小学生,亦早就在社会的熏陶下知道“万丈高楼从地起”“小学是打基础的关键阶段”的“道理”了。
这无形的压力,也都会更容易引起考试焦虑的症状。
二、小学生考试焦虑的辅导方法小学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要降低小学生的考试焦虑,就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如家长、教师的期望应切合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各方面去考查而不是仅局限于成绩等。
但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学校必须重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心理监控调节与辅导,保持适宜的心理状态参考,使之发挥最佳的智力水平。
针对考试焦虑在成因,对症下药,可采用下列心理辅导方法克服考试焦虑。
学生的个体辅导1、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动机。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一生中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这些考试只不过是对平时所学知识的检验,一两次或几次失败的考试并不是衡量自己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而应正确对待,抱有“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平常之心。
2、培养学生调整自己的目标的能力。
俗话说:知人容易知己难,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往往就不能确定适度的目标,这是导致考试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而,培养学生有自知之明的能力,充分了解自我,坦然接受自我,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自欺欺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确定适度的目标,这是获得机遇与成功,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
偶尔的一次考试失利,一般不能归结为目标不当,而要寻找其他多方面原因。
若考试始终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教师就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合适的目标。
3、提高学生系统自我分析的能力。
学生对于复习和知识掌握情况没把握而产生焦虑时,教师应教学生采取写自我反思或记日记的方法,对自己各种的学习情况、复习情况、弱点,以及改进方法、措施进行系统分析,长期坚持下去,经过一段自我论证,了解自己的实力、特长、不足,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自我确定下一步的复习方向和重点,达到知己知彼,提高应激能力。
为此,可以开展一些“我与小马虎告别”、“我与考试有个约会”等主题活动、讨论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调整好考试心态。
4、培养学生正视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因一次考试失利而导致严重心理失衡现象的很多,关键在于他们经不起挫折。
这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独生子女家庭在中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小娇生惯养、倍受呵护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往往受不起哪怕是轻微的打击。
有人称他们的心理为“蛋壳型”心理。
所以,得让他们正确对待挫折,了解挫折是人生道路上常会遇到的,是十分正常的。
挫折会给人带来打击、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挫折可能导致一个人奋发图强,也可能导致一个人丧失斗志。
强者之所以为强者,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在遇到挫折时能战胜自我。
可以经常给他们讲古今中外学者从挫折中奋起,不屈不挠,终获成功的故事,或举行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抗震少年英雄激励我奋进”“从挫败中站起来”“少年强、则中国强”等以此激励学生,培养他们不回避挫折,正视挫折的能力。
5、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
研究表明,影响一个人挫折承受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性格特征。
一个人的性格影响着他对挫折的态度和适应性。
性格开朗、乐观、自信、坚强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强;性格孤僻、内向、懦弱、心胸狭窄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低,往往经不起挫折,在挫折到来时不知所措,失去自我调控的能力。
因而,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
心中感到焦虑时,要会释放,找自己的朋友、亲人倾诉,或者大哭一场也未尝不可。
要会转移,听音乐、参加些劳动、去大自然散步、或买一件心爱的小玩意,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遣散心中的不快。
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形成自信、乐观的性格。
当然,教师也要创造条件,让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尝试一下成功的喜悦,对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6、矫正学生的认知方式。
心理学家爱丽思曾说:“人的认识直接影响情绪,错误的或不现实的认识会导致异常的情绪反应,进而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病症,如果矫正了认识,就能改善情绪反应并消除焦虑症状。
”因此,必须让学生对自我和外界事物有正确的认知方式。
认知方式的矫正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来实现:首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担忧,即将与考试相关的担忧事项排列出来,然后帮助学生对各种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剔除不合理不必要的担忧,再从反面作危害性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反应。
7、让学生学会有意识调控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家在这方面提出了很多原则和方法,可帮助学生掌握以下比较简易、实用的调控方法:“超觉静坐法”,即让学生通过凝视窗外单调景色以达到一种恍惚的清醒状态,产生精神的大放松:“深呼吸法”,让焦虑者通过深呼吸,降低其血压,减慢心跳,从而平静下来:“自我教导法”,即让学生通过内心对话实现自我沟通,以确立正确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