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2课时 离子的检验 蒸馏和萃取
第2课时 离子的检验 蒸馏和萃取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萃取操作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的使用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的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瓶 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萃取剂必须具备的四点性质 ①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溶解;②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③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 远大于在溶剂中的溶解度;④溶质与萃取剂容易分离。 (3)萃取剂萃取原则:少量多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解析:(1)将海藻灰的悬浊液分离成残渣和溶液是通过过滤的实验操作来实现的;含 碘的水溶液转化成含碘的有机溶液则需要先萃取再分液来完成。(2)四氯化碳的密度 大于水,分层后出现在下层,结合碘水和CCl4的体积分别为3 mL和1 mL可以判断D正确。 (3)由蒸馏的基本实验装置图和原理可知,温度计下端的水银球应放在支管口处,冷 凝管中水流方向应为下进上出。 答案:(1)过滤 萃取分液 (2)D (3)①温度计下端的水银球不能插入溶液中,应放在支管口 ②冷凝管中水流方向反了 特别提示:(1)常见的萃取剂:①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②CCl4: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2)由于酒精与水互溶,故酒精一般不做萃取剂。 (3)Cl2、Br2、I2的性质: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CCl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返回目录
实验操作
现象 出现不溶 于稀 NO3 的白色沉 淀
结论 自来水 中含有 Cl
-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圆底烧瓶 冷凝管中 有无色液 体凝结, 并 通过牛角 管流入锥 形瓶中 ③ 蒸 馏 水 中 杂 质 离 子 的 检验 无任何现 象产生
锥形瓶 到蒸馏 水
中水沸腾, 中 收 集 ②水 的提 纯
蒸馏水 中无 Cl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物质检验的“三个原则” 即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加试剂),根据实验时所表现的现象 不同,检验离子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类:
2 (1)生成气体,如 NH4 、 CO3- 的检验。
(2)生成沉淀,如Cl-、 4 SO 2- 的检验。 (3)显现特殊颜色,如Cu2+、Fe3+等的检验。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跟踪训练1】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C.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可以将酒精和水的混合液分离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无论物体是否有腐蚀性,都不能直接放进托盘里 解析:C中,因酒精和水互溶,无法分层,故不能进行分液操作;D中,若物品有腐蚀 性,需放入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若物品没有腐蚀性,需放在纸片上称量,以免污染托 盘。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第2课时 离子的检验 蒸馏和萃取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一、蒸馏 1.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除去液态混合物中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的 方法。 2.实例——制取蒸馏水
(1)仪器及装置图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蒸馏水的制取
实验 目的 ①自 来水 中离 子的 检验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2.实例——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问题探究2】 在萃取分液的实验中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分液时,要将玻璃 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二者的原理一样吗?
答案:二者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保证分液漏斗内与外界大气压相通,使内外气压相等, 具体而言,前者目的是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后者目的则是防止漏斗内液 体因压强降低而难以流下。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要点一:蒸馏和萃取分液时的注意事项 1.蒸馏操作注意事项
(1)烧瓶中所盛液体体积一般应介于其容积的
1 2 ~ 3 3
之间。
(2)蒸馏时在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 (3)冷凝管中水从下口进,上口出(与蒸气流向相反) 。 (4)有多种馏分时需使用温度计,温度计水银球对准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2 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 CO3-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然后
SO
2- 4
加入几滴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
2- SO4
Cl
-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几滴稀硝酸,然后加入几滴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 Cl
-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特别提示:文字表述物质检验的步骤注意的问题: 在加入试剂之前,该物质是未知的,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物质、加入某某试剂”字 样。结论的得出应叙述为“若……(现象),则证明有……”,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 少量→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要点二:物质的检验 1.物质的检验方法 (1)物理方法
利用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加以区别,如区分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可根据其颜 色,区分Na2CO3和CaCO3可根据其溶解性。
(2)化学方法 常用指示剂、点燃、加热、加试剂等方法,如区分盐酸、NaOH溶液和NaCl溶液,可用 石蕊试液。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例2】 某学生要做检验Na2CO3粉末中含有少量的NaOH和NaCl的实验。(已知Na2CO3 溶液显碱性)他的实验设计分为7个步骤,其中的5个步骤所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已写 出,如表: 实验步骤 所用实验试剂及操作 ( ) ( ) ( ) ( ) ( ) ( ) ( ) 试将上表中尚缺的两个步骤、所用的试剂(自选)及实验操作补写完整,然后按实验 步骤的顺序用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填入相应的“实验步骤”栏里。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3.分液时的注意事项 (1)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防止液体流出,并且要不时旋开活塞放 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引起危险。 (2)分液时要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 的小孔,保证漏斗内与外界大气相通,同时漏斗下端管口要紧贴烧杯内壁,从而使液体 顺利流下。 (3)下层液体要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要从漏斗上口倒出。 特别提示:(1)蒸馏装置的组装顺序:由下向上,由左向右,拆卸顺序相反。(2)用 CCl4萃取了碘水中的碘所得的是碘的CCl4溶液,此时可用蒸馏法把二者分开。
C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⑥滴加稀硝酸至酚酞变为无色为止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跟踪训练 2】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C ) A.某溶液 B.某溶液
硝 银 液 酸 溶 氯 钡 液 化 溶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l-
2- 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SO4
C.某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u2+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例 1】 (2011 年宁波高一期末改编) 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图, 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KI 2KCl+I2。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实验操作①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取少量药品放入试管甲中 再向溶液里滴加几滴AgNO3溶液 过滤,取少量滤液盛在试管乙中 向试管里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 滴入几滴酚酞试剂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解题导引:
解析:该题正确的实验操作为:取少量药品置于试管中→加水使之溶解→滴加足量 Ba(NO3)2或Ca(NO3)2溶液,排除干扰→过滤,取滤液置于试管乙→滴入酚酞检验 OH-→滴加过量HNO3,中和OH-→滴入AgNO3溶液,检验Cl-。 答案:①⑦④②⑤ ③滴加Ba(NO3)2溶液[或
D.某溶液
稀 酸 硫
2 生成无色无味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CO3-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解析:本题考查了典型离子的检验。
故A项干扰,B项Ag+干扰,D项干扰,选C。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3.常见离子的Fra bibliotek验离子 H+
-
操作、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证明溶液显酸性,有 H+ 取少量待测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证明 溶液显碱性,有 OH
-
OH
取少量待测液, 加入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 CO3-
再取少量待测液,加入盐酸,产生的无色无味气
要点突破
(2)在3 mL碘水中,加入1 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试管里的分层现象是 ____________。(注:如图试管中深色区为紫红色溶液)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需经过蒸馏,指出如图实验装置 中的错误之处。(加热装置烧杯下已垫石棉网)
-
返回目录
课前导学
要点突破
【问题探究1】 如何用简单方法区分自来水和蒸馏水?
答案:取其中一瓶中的适量液体置于小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该瓶液体为自来水,反之则为蒸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