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吉祥纹样论文关键词:吉祥纹样吉祥图案吉祥观念民族文化论文摘要:吉祥纹样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反映出一定的观念。
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
这种具有历史渊源、富予民间特色,又蕴涵吉祥企盼的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
吉祥纹样是我国古老的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
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以图腾的形式出现。
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和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和瓷器等方方面面,大都反映祥瑞吉庆、美意延年的内容。
它渊源久远,内涵丰富,善祷善颂,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一、吉祥观念的出现吉祥观念应该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吉祥图案的产生与人们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
原始人类对生活和生存充满了热情,作为吉事的祭祀和卜笠活动就是这种吉祥观念的具体行为。
卜笠活动主要是占问凶吉的活动,卜用甲骨上常记有吉、大吉之类的卜辞或灵验记录。
李砚祖先生认为:“从纹的形式而言,吉祥纹样的起源与原古先民观物取象的观察方式以及在卜笠活动中察看纹象的认识有直接关系”。
吉祥纹样的出现源于吉祥意识的产生。
吉祥意识的产生来源于古人对生活的不安定感。
先民们对人类自身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以为是魔鬼侵人体内作怪,便产生了一种祈求的思维观念,把不能预测的吉凶祸福依托于一种冥想中的超人力量,把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信念寄托于神,寄托于超越此世间的精神欢乐,因此,创造出他们认为具有象征祥瑞寓意的形象,作为他们家庭、氏族的保护神。
于是,图腾出现了。
原始社会时期,彩陶中那些有意味的纹样已包含了一种广义的“吉祥”寓意在内,原始人类在陶器等物品上刻画符号和绘制纹饰,不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带着对兆纹吉相的信任和希冀。
他们相信,由纹样装饰的器物具有神性,可以表达敬意,寄托祈福的愿望。
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鱼纹、蛙纹、鸟纹以及其它一些纹样,无论是出于巫术、祭祀、图腾还是祈求多子、生殖繁衍的目的,无不体现着祈求吉祥的意义,是原始人渴求吉祥观念的最初形式。
在夏、商、周的青铜器装饰中,吉祥主题使礼器规范下的装饰开始呈现出世俗的生活形式,如欢愉生动的凤鸟纹、鱼纹等都蕴含着吉祥的生命。
此后千百年来,“吉祥”一直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主题,所谓龙凤呈祥之说,世代沿袭承传,在人们精神上形成俗成的概念,并自然的理解、接受和喜爱,体现了“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的心态。
唐代盛行的对鸟、兽图案纹样中,便明显有和美、完美之意。
二、吉祥图案蕴涵的传统文化与哲学观点中国文化的结构以儒、佛、道为主框架的稳定模式,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素质、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
秦汉时期佛教传人中国,佛教中的因果报应,道教中的长生不老,儒教中的阴阳五行,三者有所融合,再加上神话传说,极大地丰富了吉祥图案的题材,并广泛地应用于建筑、雕塑和民俗艺术中,丰富的吉祥语言开始出现。
例如在汉代织锦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吉祥图案,有“万事如意”锦、“延年益寿大益子孙”锦等。
此时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福、禄、寿、喜图案已经逐渐开始成形。
儒家“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把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行动生命联结在一起,自然物被赋予“拟人化的性格”,体现了自然的人化。
儒家学派中,孔子创立了血缘宗法世袭制度,凤凰、白鹤、白头、鸳鸯、燕子五种瑞鸟的组合图案,象征着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中国传统观念重视子嗣的延续,因此出现了象征多子多福思想的“榴开百子图”以石榴、佛手、桃子寓意多子、多福、多寿,还有“麒麟送子图”等。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或物质构成,一切事物均可一分为二、对立转化的整体,事物阴阳两两相生相克成为“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的原动力,这就是“阴阳五行”的思想。
它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它既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最具普遍意义的宇宙观的指导,又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设计定下了具体的模式。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疏与密、动与静、虚与实、藏与露、黑与白的辩证法即是阴阳五行思想在构图中的应用。
源于五行学说的红、黄、蓝、黑、白被古人视为吉利祥瑞的“正色”。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开始盛传,受佛教轮回永生的影响,反映佛教艺术题材的莲花纹样大量出现,并在莲花的纹样基础上加以演变而成的“宝相花”盛行起来,成为普遍的装饰题材。
与佛教有关的八大法器“法螺、金轮、宝伞、华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直接派生出的吉祥寓意,符合中华民族向善的心理乃至追求永生的理想。
至明清为高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凡事必求吉祥如意,吉祥几乎成为装饰的惟一内容,这是淡化其宗教神秘性而将生命保障的形式世俗化、表象化的结果。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主客统一的整体意识和“求全美满”的美学观念,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都遵循同一个本质规律,因而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以人的情感赋予物的形式,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是一种善和美的行为和意志。
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
三、汉字语言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吉祥图案是以象征和寓意来实现其价值的,中国语言“以不变应万变”的多意性,大大丰富了吉祥图案的表现力。
1.吉祥文字的直接应用汉字是由图象衍化而来的表意符号,具有直接明确的表意性。
许多器物上往往直接写上“福”、“寿”、“富贵”、“大吉”、“金玉满堂”等寓意吉祥的汉字作为装饰,通过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来表达祝愿。
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字。
它们组成的吉祥图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用各种书法或变体形式可以组成“百福”、“百禄”、“百寿”、“百喜”图,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相应相生,颇具意味。
2.汉语言谐音的运用用谐音的隐语来表达感情,非常符合中国人表达情意的委婉含蓄的特点,故吉祥图案中有以同音字来隐喻吉祥含义、用谐音来表达寓意的画面。
中国人逢喜庆吉祥,偏好讨个“口彩”。
这其中就应用了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汉字有许多读音相同、字义相异的现象。
利用汉语言的谐音可以作为某种吉祥寓意的表达,这在吉祥图案中的运用十分普遍。
例如,一只鹤鹑与九片落叶组成“安居乐业”(鹤居落叶);鱼谐音“徐”,馨谐音“庆”梅谐音“眉”、喜鹊代“喜”花生代“生”等等。
3.对动物生态属性的借助汉语的可塑性极强,它往往能通过比、兴及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变化无穷。
“比”即一物比一物,“兴”是用一物来引起情思,二者均是借物托情有显有隐。
植物与动物依附于体现吉祥意味的概念上,根据潜在性与形态,以物比兴,以形传神,通过联想,达到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由于生态、环境、条件、遗传等因素,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生态属性,人们就借物喻志,附会象征。
例如狗的不侍二主喻为忠,羊羔跪而吃奶喻为孝,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
儒家提倡的忠孝仁义等抽象的概念就有了具体的象征物。
又如鸳鸯雌雄成对,形影不离,用雌雄鸳鸯并浮水面,即“鸳鸯戏水”寓意夫妻恩爱、梅花—五福(五个花瓣象征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等等,从鸟兽虫鱼到林木花草,都发掘出了吉祥寓意,民间流传和历史积淀,自然界的动植物已经和人的思想、感情、性格、行动、生命联结在一起。
自然物被赋予“拟人化”的性格,表现了自然的人化。
装饰纹样的吉祥主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文化渊源、情感表达方式有密不可分的方式,它是传统文化精神的镜子,是传统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并在艺术设计的美学领域中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人应当爱惜、保存,进而发扬光大。
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饱满源头,不论长幼老少,不论各行各业,都可从中得到丰沛的智慧来源。
四、传统图案的发展与本质1.传统图案的发展。
从山顶洞人到新石器晚期是传统图案艺术的萌芽时期。
自然崇拜是远古文化的主要特征,壁画、器物彩绘的主体是自然界的动物与植物。
另外,由于人类对自然灾害和自身疾病、瘟疫及死亡充满迷惑和畏惧,便绘制一些怪异的图案作为家庭、氏族的保护神,出现了图腾符号。
同时,彩陶中那些有意味的纹样已包含了一种“吉祥”寓意,作为吉事的祭祀和卜筮活动就是这种吉祥观念的具体行为,反映了人类对生活和生存的期望和对吉祥观念的渴求。
从商以后到春秋时期,是图案艺术的发展时期。
由于对自然现象、社会现实的诸多不如意,使人们的思想处于被拘禁和压抑的状态。
统治者以威严来恐慑人民,所以图案上出现了饕餮纹、蟠龙纹等怪兽的形象,给人以狰狞之感。
秦以后是图案艺术发展的成熟和定型时期。
图案总体趋势走向写实,云纹及云纹的变体葵纹,在整个图案中居重要位置。
汉代的瓦当图案,也是以云纹为主体纹饰,并且进一步发展了文字瓦当,出现了更多的具有故事情节的画像砖石。
吉祥为主题的装饰纹样是在汉唐兴盛起来的,一直成为中国装饰艺术的主题,唐代盛行的对鸟、对兽图案纹样中,有和美、完美之意,至明清吉祥几乎成为装饰的唯一内容,形成了气脉贯通,连绵不断的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形式。
可以看出从早期的彩陶抽象几何纹样图案,到青铜时代的器具纹样,汉画装饰艺术,民间的各种装饰纹样以及中国历代书法图形符号等,都被约定俗成地作为美好意义的象征或符号,以至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2.传统图案的本质。
图案是人类形象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以一定的形式构成而反映出一定的观念,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机勃勃的有机整体,借物抒情,“以形写意”,“形神兼备”,在传统图案的题材和构成形式上,都表露出我国人民那种“善始善终”的处世哲学。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
传统图案的吉祥主题不仅表明了人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理想,又以寓意的方式象征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和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力量。
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
在装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或是装饰的图画,其寓意所表达的“吉祥”主题,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
《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
吉祥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理想的色彩,吉祥是中国人对万事万物希冀祝福的心理意愿和生活追求,反映了图案至善至美的本质。
五、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设计教学的关系设计是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