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教案资料
小肠切除50%,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但若残留 小肠不足1m,则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功能 不良等短肠综合症表现。
【适应症】
• 1.小肠血液供应障碍致肠环死,如绞窄性肠 梗阻包括粘连肠梗阻、绞窄疝、肠扭转、 肠套 叠、小肠系膜病变、系膜血管栓塞、外伤。
• 2.小肠局限性病变致狭窄、梗阻、穿孔者、 如结核、伤寒、Crohn病。
【护理问题】
✓1.体液不足 与损伤致腹腔内出血、严重腹 膜炎症、呕吐及禁食有关
✓2.疼痛 与腹腔内器官破裂及消化液刺激腹 膜有关
✓3.恐惧 与意外损伤的打击和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 损伤器官再出血或腹腔内感
染、脓肿形成
【护理记录24小时尿量、腹 腔引流量、胃肠引流量、呕吐量及输液量 2.观察脱水症状有无改善:记录神志,皮 肤黏膜的弹性及颜色,尿量、尿色及尿比 重
【健康指导】
1.饮食指导:少量多餐,每天6~7餐为宜, 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 少渣饮食,忌吃冰冷过硬食物
2.多翻身多活动,促肠蠕动恢复 3.出院后出现腹痛腹胀,要回医院检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小肠部分切除术后1
小肠解剖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 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5-7米,分为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十二指肠起自胃幽门,远端在十二指肠空肠 悬韧带处(Treitz韧带)与空肠相连,全长约 25cm。空肠与回肠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近端2/5 为空肠,远端3/5为回肠。
边手术。 • 4.合并出血者,血容量不足,应输血。 • 5.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 6.术前备皮。 • 7.必要时插尿管以观察尿量的变化。
【 手
术
过
程 】
【 手
术
过
程 】
【术后处理】
➢ 1.取半坐位。 ➢ 2.持续胃肠减压,肠蠕动恢复以后停止,
一般需2~3天,然后可给流质饮食,渐过 度到半流质,至普通饮食。 ➢ 3.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可 适当给予胶体。 ➢ 4.全身使用广谱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 5.1周后拆线。
⑵引流观察:胃管、引流管是否妥善固定,观察 记录量、颜色、性质,及时换袋,腹腔管引出 较多浑浊液体或有异味提示腹腔内已发生感染, 及时报告处理。胃管在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 后拔除
3.防治感染:⑴应用抗菌药 ⑵脓肿穿刺抽脓或切 开引流 ⑶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或肠内外营养治疗 ⑷盆腔脓肿较小或未形成时 应用40~43℃温水保留灌肠或物理透热等疗法
• 3.小肠良、恶性肿瘤。 • 4.先天性疾病,如小肠闭锁、狭窄。 • 5.腹部外伤致小肠破裂无法修复者。 • 6.小肠瘘行瘘管闭合、肠管还纳术。
【术前准备】
• 1.一般情况较差者,需行营养调节,可静脉 输入白蛋白。急症患者需注意水、电解质紊乱的 纠正。
• 2.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 • 3.休克患者应积极抢救休克,或边纠正休克
3.理解同情病人,不谈病情的严重性,鼓励说出心中 感受,及时给予帮助
4.现身说教法,介绍病区同种病人的成功案例
四.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让腹腔液积 聚盆腔,避免膈下脓肿形成
2.观察:⑴病情观察:剖腹探查术后数日, 体位持续不退或下降后又升高,白细胞计 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伴有腹痛、 腹胀、呃逆、直肠和膀胱刺激症状时,提 示腹腔脓肿形成
二.有效缓解疼痛
1.禁食,禁灌肠,防止胃内容物漏出,加重 腹痛和病情
2.持续胃肠减压,减少胃内容物的刺激 3.镇痛镇静,嘱深呼吸、听音乐等以分散注
意力,剧烈者可使用自控镇痛泵
三.减轻恐惧心理
1.耐心解释病情,关心安慰病人,加强与病人的交流 和沟通,及时向病人解释腹部损伤的病情变化
2.介绍治疗全过程,介绍切除治疗的必要性及术后相 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