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迎战中考化学图像题(一)

迎战中考化学图像题(一)

化学过程用图象来描述,是研究化学问题的一种基本手段,在实际应用中作用较大。

如何将化学问题与图像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去总结的。

本单元的例题与习题都是化学图像题。

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注意如下二点,必须明确题目所描述的化学情景;其二,看懂图象所描述的化学意义。

一、金属与酸反应类型1.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解析】等质量的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的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可以由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数金属在反应中的化合价比值的大小来确定。

题中Mg 的比值为242=121,而Al 的比值为273=91,故等质量的Mg 和Al 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Al 产生的氢气更多,故反应完后Al 的线在Mg 之上。

又根据金属的活动性,Mg 的金属活动性比Al 强,所以Mg 的线斜率比Al 的大,综上所述,答案为C 。

2.用相同质量的镁、铝、锌,分别跟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反应情况用下列图线表示,纵坐标是氢气的质量,横坐标是反应时间,其中图线正确的是【解析】理由同1,答案为A 。

3.过量的Mg 、Zn 、Fe 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 2的质量w 与时间t 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解析】由于金属是过量的,则产生的氢气的量由参与反应的酸的量决定。

题中与三种金属反应的稀硫酸的质量相等,故最终三种金属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也都相等。

再结合金属活动性,Mg>Zn>Fe ,故Mg 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最快,斜率最大,Zn 次之,Fe 最小。

综上所述,答案为B 。

4.等质量的三种金属a 、b 、c 和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都生成+2价金属的硫酸盐,其反应情况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 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序 A a<b<c a>b>c B a<c<b b>a>c C a>c>b c>b>a Da>b>ca>b>c【解析】理由同1,答案为C 。

5.如图表示等质量的金属Mg 和Al 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B .X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Y 表示反应所用时间C .X 表示滴加稀硫酸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D .X 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Y 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解析】由于Mg 和Al 金属活动性不同,单位时间产生氢气的质量是不同的,故反应进行完全前,两条线型的斜率不一样,所以A 、B 错误;因为“质量相等的Mg 和Al 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反应”,XYX是个变量,不能表示参加反应的质量为定值的金属的质量,故D错误,答案为C。

二、溶液酸碱度的变化6.将一定浓度的硫酸加水稀释,下列图像可能符合的是(m为加水的质量)【解析】酸的PH<7,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其PH一定是小于7而无线趋近于7,答案为B。

7.下列各图能表示18.25g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与20g质量分数为2%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解析】根据二者的反应可知:HCl + NaOH = H2O+ NaCl40×2%= 20×2%=18.25g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与20g质量分数为2%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溶液显中性,结合图像知答案为A(将氢氧化钠溶液慢慢滴加入盐酸中的情况)或D(将盐酸慢慢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情况)。

8.下列溶液通入气体后与下图中的曲线变化相符的是A.氯化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B.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盐酸中不断通入氨气D.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氯化氢气体【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通入气体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

A项,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不可能大于7;B项,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时,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水,pH减小,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能够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溶液的pH不可能出现图中变化情况;C项,盐酸显酸性,pH小于7,不可能大于7.错误;D项,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pH减小,当通入过量的氯化氢气体时,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溶液显酸性,pH降低到7以下。

答案为D。

9.在进食过程中与进食后时测定唾液的pH,发现进食开始至10分钟,唾液的酸性逐渐增强;10分钟至40分钟,酸性逐渐减弱。

下列符合此事实的图像是()【解析】酸性增强时PH减小(胃液的酸度是人体环境中的最大酸度,PH为~,口腔中唾液的酸度不会强于此值),酸性减弱时PH增大(不会超过7),答案为C。

10.某种药片的有效成份中的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PH PH PH PH7 7 7 7A B CD【解析】胃液的pH 值是小于7的,服用药片后只会接近中性而不会变为碱性,答案为B。

三、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11.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

下列有关放出氧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a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由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加快了反应速度,所以加入二氧化锰后反应速度加快了,但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加入二氧化锰后并不能立即产生氧气,因为催化剂也有它的催化温度,所以不能从零点开始。

四、质量守恒定律型1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含空气)中加热,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盛物质质量变化的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可判断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时,随反应时间延长,密封容器内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即容器内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应该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答案为B。

13.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原子种类物质质量原子个数元素种类A B C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图象不能为上升趋势,故A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质量不变,则图象不能有上升趋势,故B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个数不变,则图象不能为下降趋势,故C 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不变答案为D 。

14示不纯铁粉消耗的质量,Y 中混入的杂质是A .MgB .ZnC .CuD .Ag【解析】由图可知,每消耗5克不纯铁粉,生成氢气的质量为克, 比例为52.0=251,若是纯铁与稀硫酸反应,其比例为281,小于251,不纯的铁粉中混有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且比铁单位质量产生的氢气多,结合题给选项可知,答案为A 。

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型15.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

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

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像正确的是【解析】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故A选项错误;在相同温度下,饱和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故B选项正确;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由于溶剂与溶质都减少导致溶液的质量减小,故C选项错误;水分蒸发导致饱和食盐水中析出食盐,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故D选项错误。

答案为B。

16.某温度时,将烧杯中的m g KNO3饱和溶液恒温下蒸发部分溶剂,然后再将烧杯中的物质逐渐升温(假设溶剂没有损失),能够正确表示此过程中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时间(t)关系的示意图是答案为C。

五、综合型17.下列四个示意图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入蒸馏水B. 在恒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C. 向一定量的硝酸和硝酸钙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入稀硫酸【解析】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蒸馏水,溶液的PH逐渐变大,无限接近于中性溶液,但PH不会超过7,A错;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是定值,达到饱和后的氯化钠溶液,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不变,B错;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硫酸,当硫酸过量后,溶液显酸性,PH<7,故D错。

答案为C。

18.向100g质量分数为%盐酸中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pH值及HCl和NaCl的质量分数(w),分别以它们为纵坐标,并以每次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为横坐标,画出下列函数图像。

图像基本正确的是()【解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HCl+NaOH=NaCl+H2O,则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比值::40,故可知: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呈碱性,pH大于7,向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到大于7,观察选项,故A图错误;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HCl+NaOH=NaCl+H2O,可知,50克4%氢氧化钠溶液与100g质量分数为%的盐酸反应时,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50,故加入50g 氢氧化钠时,HCl的质量分数一定不为%,故B图错误;向100克%的盐酸中,逐滴加入100克4%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完全反应,此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0克,故质量分数为%,故C错误;向100克%的盐酸中,逐滴加入100克4%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完全反应,此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约为%,而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其质量分数变小,故D正确,答案为D。

19.将某H2SO4溶液分成两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ZnO,ZnCO3固体,充分反应,所得ZnSO4溶淮质量分数与所加固体质量关系图正确的是( )【解析】足量的ZnO和ZnCO3固体与等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都是硫酸锌溶液,而溶质硫酸锌中的硫酸根全部来自于稀硫酸且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因此反应所得硫酸锌的质量相等;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碳酸锌的质量虽然大于氧化锌的质量,但是由于碳酸锌与硫酸反应后产生气体二氧化碳,因此,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综上所述,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硫酸锌的质量相等、所得溶液质量也相等,即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而所消耗碳酸锌的质量大于氧化锌;故B正确,答案为B。

20.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④【解析】①铜锌合金和稀盐酸混合时,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其中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物中一开始一定就有氢气生成,与曲线不符;②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物,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待硫酸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开始生成沉淀,与曲线符合;③盐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与氯化钡溶液混合时,一开始就有沉淀生成,与曲线不符;④生铁的铁钉,与稀盐酸混合时,首先稀盐酸和铁锈反应,过一会多余的稀盐酸才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与曲线符合,故答案为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