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考化学经典题型练习

2019中考化学经典题型练习

白磷着火点燃烧条件的探究①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铜圈固定)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1/3体积的热水。

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5%的H2O2溶液。

③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3)步骤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题三:如图所示,实验室模拟粉尘爆炸试验。

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下列干燥的粉末,点燃蜡烛,快速鼓入大量的空气,肯定观察不到爆炸现象的是()A. 硫粉B. 煤粉C. 面粉D. 石灰石粉题四:下表为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测定不同体积的H2和空气混合气体点燃时实验现象:根据下表数据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H2体积分数%9080706050403020105空气体积分数% 102030405060708090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强爆炸弱爆炸不燃烧不爆炸A. 体积分数为10%-70%的H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会发生爆炸B. 收集的H2如果能安静燃烧,说明H2的纯度为100%C. 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H2 ,保持试管倒置移近火焰,如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表示收集的H2已纯净D.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时一定发生爆炸题五: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并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报告填写完整:步骤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与物质的关系可燃物才能燃烧(2)燃烧与温度的关系没有蘸水的小棉团燃烧,蘸水的小棉团没有燃烧(3)玻璃杯内蜡烛熄灭了,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 。

题六:实验探究:【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

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

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_____(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如下图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该气体为_______。

实验2:“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l)指出图中D仪器的名称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

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澡、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序号1234567“易燃空气”体积分数(%)9080705020105空气体积分数(%)10203050809095点燃现象安静燃烧安静燃烧弱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强的爆鸣声弱的爆鸣声不燃烧不爆鸣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①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题七: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下图甲所示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所示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所示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

”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题八:某同学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步骤Ⅰ.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步骤Ⅱ. 将盛有白磷的带孔燃烧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烧.步骤Ⅲ. 向A瓶中加满80℃热水,塞紧瓶塞,白磷不燃烧.步骤Ⅳ. 打开K1、K2,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时,关闭K1、K2.此时进入量筒B中水的体积为200 mL,观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烧.(1)对比步骤Ⅱ和Ⅳ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2)待装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打开K2,如果观察到,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

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原因可能是(答一条即可)。

【实验二】用如图所示装置,利用铁生锈的原理也可以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若将此装置中的细铁丝换成足量的细铜丝进行实验,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

已知:铜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

化学方程式:2Cu+O2+H2O+CO2=Cu2(OH)2CO3参考答案题一:(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2)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3)4P+5O22P2O5解析:(1)根据燃烧条件可知,水中的白磷因为不能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红磷因着火点高,不能燃烧;热水能使铜片上的白磷达到着火点,白磷又与氧气接触,所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2)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然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同样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3)白磷燃烧可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反应式是:4P+5O22P2O5。

题二:(1)2H2O22H2O+O2↑(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烧杯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详解:(1)小烧杯中的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水中的白磷只有在小烧杯中产生的氧气将大烧杯中的水排入到水槽中,使白磷露出液面后才发生燃烧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3)白磷燃烧时消耗了烧杯内空气中的氧气和H2O2与MnO2反应产生的氧气,且生成物为固体,使烧杯冷却后杯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杯中。

题三: D详解:硫粉、煤粉、面粉均具有可燃性,弥漫在空气中与氧气充分混合,遇明火都易发生爆炸;石灰石粉不具有可燃性,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混合,遇明火也不会发生爆炸。

题四: A解析:A.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10%-70%的H2和空气混合的气体,点燃后会发生爆炸,因此A 选项正确;B.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当H2的纯度在80%以上时,H2可以安静地燃烧,因此B选项说法不正确;C.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点燃H2后,如果没有任何声音,证明H2可以安静燃烧,表示H2的纯度大于等于80%,可能不是纯净状态,因此C选项说法不正确;D. 从题目中表格可知,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后不一定发生爆炸,只有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才会发生爆炸,因此D选项说法不正确,本题答案为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