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笔记一、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蕤气参寒热解,阳虚麻附血葱白。
(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穹,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生姜+荆芥、防风(用荆芥、防风时去掉生姜)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辨证要点: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叶、淡豆豉、荆芥穂、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银花、连翘为君9克,其他药5-6克。
也有以荆芥、淡豆豉为君的。
)辨证要点: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银花、扁豆花9克,其他6克)辨证要点:脉濡、脉滑、脉腻。
病机: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4、参苏饮:参苏二陈汤,枳桔葛前香,气虚风寒症,调和枣和姜。
(苏叶、葛根为君发散风寒,解肌透邪。
十一味药各4克)辨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感冒,脉浮无力。
病机: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5、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葱白)(玉竹9克、薄荷4.5克为君,淡豆豉为臣12克,炙甘草1.5克,其他药5克左右) 辨证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所有阴虚证的舌脉特点)。
病机: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感冒辨病要点:恶寒发热。
病机:卫表不和,正邪相博。
感冒用药特点:药量与剂量比较轻,发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要中病即止,煎药不要久才能保证疗效。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黛泻亏沙参。
【西医病名:急(慢)性支气管炎】外感咳嗽:1、三拗汤:人老“珠”黄。
(杏仁、甘草、麻黄)(由麻杏石甘汤去石膏而来,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30克) 止嗽散:陈庚百草园借钱。
(陈皮、桔梗、百部、甘草、紫苑、荆芥、前胡)(紫苑10克、百部10克为君,陈皮5克,甘草炒4克,其他10克)辨证要点: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病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2、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桑叶7.5克,菊花3克为君,薄荷2.4克为臣。
甘草2.4克,其他6克左右)辨证要点: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病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3、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象贝亦大贝,浙贝的一种)(桑叶3克、杏仁3克为君,杏仁4.5克,沙参6克,其他3克)辨证要点:干(干咳、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舌质红干),脉浮数或小数。
病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内伤咳嗽:1、二陈汤:老陈下梅岭。
(甘草、陈皮、半夏、乌梅、茯苓)(半夏9克为君,橘红9克为臣,茯苓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3克,乌梅1枚)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
(苍术、陈皮、甘草、厚—————————————————————————————————————————————————————朴)(苍术9g为君,厚朴6g为臣,陈皮9g,,甘草3g)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来借书。
(莱菔子、白芥子、苏子)(各药9g。
)辨证要点:胸闷脘痞大便溏,舌脉无热象。
病机:脾湿化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清金化痰汤:桑芩栀二母“卖”瓜梗“和”红苓草。
(桑白皮、黄芩、栀子、浙贝母、知母、瓜蒌皮、桔梗、橘红、茯苓、甘草)(黄芩、栀子4.5g,桔梗6g,麦冬、橘红、贝母、茯苓9g,甘草1.2g,其他3g) 辨证要点:口干而黏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病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3:加减泻白用泻白,再加味知芩桔麦。
(古方中有些方子用粳米,有些不用) (桑白皮9克桔梗6克地骨皮甘草(炙)各4.5克知母2.1克麦门冬黄芩各1.5克五味子20个。
)泻白散:泻白甘草地骨皮,桑皮再加粳米宜;参茯知芩皆可入,肺热喘嗽此方医。
(桑白皮为君,地骨皮为臣,各15g,粳米6g,炙甘草3g) 辨证要点: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病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辨证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咳嗽辨病要点:症状第一项写的咳嗽,以咳嗽为主症。
辨证先辨外感内伤,脉浮为外感咳嗽。
还要注意与虚劳鉴别。
虚劳见第二十八节。
并不是症状第一项写的咳嗽就辨病为咳嗽。
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厚朴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发作期:1、射干麻黄汤:细心将东麻园五枣射下。
(细辛、生姜、款冬花、麻黄、紫苑、五味子、大枣、射干、半夏)(麻黄12g为君,生姜12g,半夏9g共为臣。
五味子3g,大枣7枚,其他药9g) 小青龙汤:少将为马甘心下跪。
(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以麻黄、桂枝为君,干姜、细辛为臣。
麻黄、桂枝、半夏各9g,其他各6g。
) 射干麻黄汤,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辨证要点:哮鸣如水鸡声,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病机: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2、定喘汤:定喘白果麻杏桑,苏子冬花草夏黄。
(白果10g,麻黄6g为君,苏子12克、甘草3克、款冬花10克、杏仁6克、桑白皮10克、黄芩6克、半夏10克。
)越婢汤:青龙坛无新贵。
(大青龙汤没有杏仁桂枝) —————————————————————————————————————————————————————(麻黄9g,石膏18g,生姜9g,甘草5g,大枣5枚)(麻黄,石膏比例1:2,视有汗无汗加减)大青龙汤:石膏将找麻黄汤。
(石膏、生姜、大枣+麻黄汤)(麻黄9g,桂枝8g,炙甘草3g,苦杏仁10g,生姜4片,大枣6枚,石膏24g) 大青龙汤治疗表里有火,小青龙汤治疗表里有饮,大青龙汤目的发汗,没有表闭不能用,小青龙汤目的化饮,没有表证也可以用。
)(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越脾汤都治疗表寒里热,张仲景用大青龙汤必提烦躁二字,麻杏石甘汤主治汗出而喘无大热,临床有汗无汗都可以用,越脾汤主治自汗出无大热,治风水为主) 麻黄汤:干妈贵姓,(甘草、麻黄、桂枝、杏仁)(麻黄9g为君,桂枝6g为臣,杏仁12g为佐,炙甘草3g为使)定喘汤,下气为主。
越婢汤,治风水为主。
辨证要点:痰鸣如吼,面赤身热汗出。
病机: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3、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夏杏膏,更加五味方正妙。
(厚朴9g麻黄12g 石膏9g杏仁10g 半夏10g干姜6g 细辛6g 小麦30g 五味子6g) 表证明显用小青龙加石膏汤。
表证不重,肺胀胸满症状突出用厚朴麻黄汤辨证要点:无汗+表证(恶寒发热等)+里热证(烦躁、大便干等),舌尖边红,脉弦紧。
病机: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4、辨证要点:声如拽锯或吹哨笛,起病急常倏(shu)忽来去,发前有先兆。
病机: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喘固本汤:气下沉下身,数款陶瓷无尘。
(坎脐、法夏、沉香、冬虫夏草、党参、苏子、款冬花、胡桃肉、灵磁石、五味子、橘红) (党参15克,五味子6克,冬虫夏草6克,胡桃肉12克,灵磁石18克,沉香、坎脐、苏子各15克,款冬花12克,法半夏12克,橘红6克。
)辨证要点:哮鸣如鼾,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爪甲青紫。
病机: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逆汤合生脉饮(,,,,年没有此证) 回阳救逆汤:四逆汤合六君子汤,再加五味子、麝香、肉桂组方(速记:回阳救逆四五六:四逆汤、五香肉、六君子)四逆汤:附草姜(生附子、炙甘草、干姜)生脉饮:参麦味。
(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10g为君可补气。
麦冬15-20g为臣可清热养阴,五味子10g为佐则固涩心气。
这一补。
一清,一收。
于是气回。
津液生。
)辨证要点:四肢厥冷,汗出如油。
病机: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
—————————————————————————————————————————————————————缓解期: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君子汤:四君子汤+陈皮、半夏【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6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四君子汤:参苓术草四君汤。
(人参为君10g、白术为臣9g、茯苓为佐9g、炙甘草为使6g) 辨证要点: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
病机: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2、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六味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地八山山四,丹泽茯苓三。
(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数字代表剂量,单位为钱,换算为一钱约等于3克)金水六君煎:金水六君用二陈,再加熟地与归身。
(二陈汤+熟地、归身)(当归6克熟地9,15克陈皮4.5克半夏6克茯苓6克炙甘草3克) (使用本方,辨证除掌握“脉沉细”外,尚有“痰咸”一证,肾虚水泛者,脉必细小而沉,尤以两尺为甚。
此为辨证要点,亦为应用本方不易掌握之难点) 辨证要点:腰酸腿软。
病机: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哮病辨病要点:喉中有哮鸣声。
(病机:?、外邪侵肺,肺不布—————————————————————————————————————————————————————津,聚液成痰。
?、饮食不当或思虑过度,脾不建运,聚液成痰。
?、先天不足或肺病及肾,肾虚不能蒸化水液,聚液成痰。
)四、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痹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用参附。
(慢性支气管炎) 实喘:1、华盖散:橘树杏林,桑皮麻草。
(橘红、紫苏、杏仁、茯苓、桑白皮、陈皮、麻黄、甘草) (麻黄为君、紫苏、杏仁为臣、陈皮、桑白皮、赤茯苓各6g、甘草3g) 辨证要点:无汗,脉浮紧。
病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2 (无汗而喘、身恶寒、口不干不渴,主要用麻黄汤,以辛温散之。
有汗而喘、身大热、口干口渴,主要用白虎汤,辛寒来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