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术语(带*的作为平时的书面作业)(1)、鲍姆嘉通——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科学名称,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
(2)、美学——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科学,是将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学问,是一门以人类生存实践为出发点,通过集中审视社会性的审美关系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对审美主客体,审美形态,审美经验,艺术存在和审美及审美教育等进行思考,解释和论述的学科。
(3)、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
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4)、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指在诗画戏曲以及园林等门类艺术中,借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熔铸成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深刻表现宇宙生机或人生真谛,从而使审美主体之身心超越感性具体,进入无比广阔空间的那种艺术化意境体现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意境常被作为衡量一个艺术美的标准。
(5)、美是生活——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对美所下的定义。
(6)、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社会美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生活形象。
(7)、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丑,艺术丑和艺术美是对应的。
艺术丑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否定。
(8)、艺术美——指艺术作品的美。
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9)、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10)、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它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指的就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11)、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式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里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又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1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13)、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4)、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15)、多样统一——(1)多样统一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
多样,是指审美对象的整体中所包含的各种物质因素在形式上的区别与差别;(2)统一,则是指审美对象各个不同部分和不同的物质因素在整体中彼此关联、呼应、衬托、映照,从而有机融合的内在关系。
(16)、有意味的形式——这是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的定义,由20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有线条和色彩以某种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他把通过形式组成的画面所可能有的指示、意义、记录的信息、传达的思想以及教化作用等现实生活的内容全部排除在外;所谓“意味”,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审美情感,审美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更进一步,但是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抽象的谈论审美情感和有意味的形式,则陷入了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17)、“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著名命题。
黑格尔继承和发展了美是理念的说法,强调美一方面是理念,另一方面必须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就是通过感性的形象来满足理念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
黑格尔的观点突破了把美看做永恒理念的观点,但仍然把世界和美首尾倒置了。
(18)、移情说——是西方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移情说过分强调也审美的情感因素,完全不顾及到对象的因素,因此这种说法有缺陷。
(19)、心理距离说——西方美学家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主张在审美时,人与对象应该保持适度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20)、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
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
(21)、社会美——现实生活中社会事物和现象呈现的美。
与自然美合称现实美。
包括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环境美等。
它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因此人的美在社会美中占有中心地位。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简述与论述1、什么是美?其特点是什么?答:“美”是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对象,是情景交融的审美意象,它包括多种审美形态。
其特点有:(1)、形象性,(2)、情感性,(3)、超越性。
2、什么是美学的基本问题?答:从现代美学的科学体系来看, 美学由理论美学和应用美学两大部分构成, 理论美学对应用美学起着指导作用。
广告美学是一门具有社会使用功能和市场价值的应用美学, 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广告中的美学规律和审美特征。
就是人心的快感结构与外物的形式结构之间的对应与变化。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一般可以分成基础美学(可细分为哲学美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美学)、实用美学和历史美学。
3、简述审美活动三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从整体过程来看,审美活动是一种不断深化的动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审美准备,审美展开,审美超越。
(1)、审美准备阶段表现为主体的整个生理、心理机制进入一种特殊的审美注意状态。
(2)、审美展开阶段就是审美活动在生理和心理两个层次上同时展开、相互促进的过程。
从生理层次上来说是审美感知的展开,从心理层次上说是审美体验的展开。
(3)、审美超越阶段就是随审美活动的深入展开和审美体验的深化,审美主体对生命和意义有所体验和感悟,并基于此建构个体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象。
审美活动的意义:首先,美作为一个展示的过程,只有在接受者的具体的接受实践中才能体现出来。
审美活动使潜在的美得以显现,使可能的美变成现实的美,使未完成态的美变成完成态的美,使自在的美变成自觉的美。
由此可知,接受者的审美活动对于美的现实存在过程有重大意义。
其次,审美活动的意义还在于它为美创造主体,审美的对象只有对于这个主体来说才是美的。
再次,审美活动也影响着美的创造。
一般的情况是,群体的审美消费取向是导向,消费取向规定着接受者的审美捅要,并从而规定着创造者的审美取向。
最后.我们着重淡一下审美的人道主义特性或审美的人道主义功能,这也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的意义维度或价值取向。
其一,是“艺术形式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
其二.是审美与艺术共有“反拜物化使命”。
4、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有哪些基本思路?它们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答:基本思路:(1)从事物客观属性熟悉中探求美求美。
(2)从客观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3)从主观的心态中寻找美。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
(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实践活动中求美。
核心内涵:是把美看成某种客观事物属性。
(1)从客观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核心内涵:从抽象的精神存在的事物中寻找美。
(2)从主观的心态中寻找美。
核心内涵:是把美归结为人的某种主观的心意状态。
(3)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核心内涵: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的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的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丑的。
(4)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求美。
核心内涵: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生活休戚相关(5)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实践活动中求美。
核心内涵: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从人的审美关系和和审美实践活动出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解放。
5、论述狄德罗“美在关系说”的理论内容、历史贡献和缺陷。
答:狄德罗在《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探讨》一文中就把“关系”看成是没的本质:“一个物体志所以美是由于人们觉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我指的不是由我们的想象力移植到物上的智力的或虚构的关系,,而是存在于事物本身的一种关系,这些关系是我们的悟性借助我们的感官而觉察到的”。
“美在关系”说的最大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看成是某种单一的现象或是某种孤立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但狄德罗所说的“关系”还比较抽象和笼统,只是从直观的形式来理解事物的关系,而没有从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来探讨这些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
可以说,从事物之间的关系探求美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求解路径,但我们却不能笼统地把美看成是关系。
6、形式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一、美在形式上。
形式美直接取决于对象的形式上,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而直接感觉到的。
如西施的沉鱼、、王昭君的落雁、貂蝉的闭月、杨贵妃的羞花之美,桂林山的神姿仙态,漓江水的如情似梦等自然之美,还有铿锵有力的诗句,悦耳动听的音乐等的艺术之美,这些都是通过人的视觉直接感受到的,都可成为形式美。
二、形式压倒内容。
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是功能追随形式,如以一个古董花瓶,一只已无法点火的打火机,因为其精细的的做工,美丽的外观,而被人所珍藏。
再如一盘味道很香的菜,但却黑漆漆的一团,卖相很差,估计愿意尝试的不会多,相反一道色香俱全的菜,即使味差了点,估计让人吃了也会赏心悦目,心里的评价也会高一点。
三、形式美有很强的超功利性。
形式美具有很强的超功利性,并不是说形式美无功利性而是说它的功利性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如文学审美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上的利益满足。
作家在创作文学的时候,不能从文学本身获得某种直接的现实利益,只是进行简单的创作,写下简单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使人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形式美。
总的来说形式美的侧重点在于对象的形式上,而内容的重要性则偏弱,且具有很强的超功利性。
7、形式美的构成因素和规律有哪些?答: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彩、形状、线条、声音等)及其组合规律(如整齐一律、节奏与韵律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