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优质课一等奖原创课件
苏武出使背景
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 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 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 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 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 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②细节描写,如: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 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 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 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 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 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 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 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作用:突出主题,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 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用语言、细节刻画人物 ①语言描写多集中于:受审讯和劝降两件事。如: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 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 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 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 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 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 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 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 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来突出 主题、塑造人物的写法。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语言现象,积累文言 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学习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 情感。
作者简介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 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善属文、诵诗书, 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以性情谦和, 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 传》,去世后,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 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后因有人诬告, 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入狱。幸其弟 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 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 “潜精积思二十余年”,完成了《汉书》的 写作。
理清脉络,拟小标题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下面请同学们给文章的 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中。 1、学生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 2、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要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
理清脉络,拟小标题
小标题(仅供参考,答案不限):
主人公:苏武 主要人物:张胜、卫律、李陵 次要人物:单于、汉使者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详略得当 (2)以上是人物安排上的详略处理,其实本文在叙事上也做 到了详略得当。哪些事详写了?哪些事略写了?
详:苏武宁死不降(卫李劝降)、卧雪牧羊 略:苏武为於革干王赏识及牛羊被盗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详略得当
(3)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 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1、初使匈奴,单于受礼。 2、缑王谋反,祸及汉使。 3、舍生取义,以死明志。 4、卫律劝降,威武不屈。 5、饮雪吞毡,此志不渝。 6、李陵劝降,忠贞如一。 7、武帝驾崩,恸哭数月。 8、汉匈和亲,请还苏武。 9、历尽艰难,发白归汉。
积累知识,梳理文言知识
要求: 1.自主梳理,自主思考。 2.难点讨论。 3.分组展示。
阅读拓展
2、苏武入胡遭遇变故曾两度欲引刀自决,后来被困地窑、 牧羊北海时却又千方百计要活下去。这前后不一的做法是否 矛盾?会不会影响他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呢?
不会。引刀自绝是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维护尊严。坚 强地活下去是打消匈奴摧毁其肉体、征服其意志的念头,同 样是在维护尊严。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 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对比反衬 哪些人物对苏武性格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张胜的贪生怕死苏武的大义凛然
卫律的卖国求荣苏武的高风亮节
李陵的计较个人苏武的忠君报国
阅读拓展
1、苏武在匈奴坚持民族气节十九年,靠的是什么?
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信念与意志 忠诚: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阅读拓展
3、 苏武精神解读
苏武面对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的诱惑,他心志 不乱;面对绝不饮食的苦难的磨砺,他十九年如一日地杖汉节 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是一种坚持,这坚持叫力量, 这力量叫精神!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作者如何刻画苏武这个形象的?(写作特色)
◆详略得当 ◆语言、细节描写 ◆对比反衬
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详略得当
(1)课文在写人时,有详有略。本文主人公是谁?哪几个人物 写得详细?哪些人物写得简略?为什么?
朗读课文,熟悉内容
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ù )监 ②数(shuò )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è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 有二音,读yūn意为“微火”,读yùn意同“熨”);
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 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 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 “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 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 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 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 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