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陋室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

陋室铭优质课一等奖公开课获奖课件

他一贬再贬,直到暮年才回到京城。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也许悲痛欲绝,外加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可 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 安不久,就写了一首桃花诗来讽刺权贵。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 戏赠看花诸君子 唐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再游玄都观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他旧事重提,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肯妥协的勇 气。序中说:“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 等待”。更是明确表示: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准备。这就 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干云豪气!这就是“自古逢 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今朝”的刘禹锡。在人生的秋天里,他 仍然活得那样潇洒,那样有激情。身体的强大,算不得强大; 只有心灵的强大,才能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去国十年,物是人非。千树桃花,仿佛因投机取巧而在政 治上越来越得意的新贵;看花之人,正是趋炎附势、攀附新贵 的小人。
当朝新贵岂能容他!于是,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被贬 竟达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人至暮 年。我们想,也许,这一次,他该学乖巧了吧?可是,他还是 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再赋诗一首: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世称 濂溪先生,有“诗豪”之称。有 《刘梦得文集》。他的家庭是一 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 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 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今湖南常德)。他与白居易在 洛阳共创了词牌名《忆江南》。
初读,感受铭文
3、读出节奏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琅琅上口;韵脚词均在偶 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
形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请大家根据这一句式 特点,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朗读节奏,即根据音节或意义 进行的有规律停顿。
再读,理解铭的基本内容 1.反复朗读。 2.结合课下注释。 3.分组合作。 4.分组展示成果。
初读,感受铭文
1、读准字音.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哪位同学朗读 一遍,帮助大家一起来正一下音。
吾(wú)
德馨(xn)
苔(tái)痕
鸿儒(rú) 调素琴(ຫໍສະໝຸດ iáo) 案牍(dú)初读,感受铭文 2、注意押韵.韵脚词,也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你找出来了吗?哪位同学明确一下。
本文韵脚词:名ing,灵ing,馨in, 青ing, 丁ing,经ing,形ing,亭ing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6、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闲自在地过一辈子呢? 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隐逸情怀呢?让我们了 解一下刘禹锡的经历,也许大家会有个一新的发现。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刘禹锡(772—840),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刘梦 得文集》。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与柳 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势力。失败后被贬为 朗州司马。九年后(814年)被召回京城,又因游玄都观写诗讽 刺保守派,外迁,任连州刺史。以后还当过夔州、和州刺史。 直到文宗永和元年(827)才回到长安,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 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1、粗读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
何陋之有? 文末,作者借用孔子的话,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强烈的肯定 意味: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在这8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
德馨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4.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策知州,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 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想看看他如何再观白帆。新 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 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知县见他仍然读书阅经、写诗著文,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 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
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教学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了解“铭”的特点,朗读、背诵并默写全文;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文体简介
铭,是一种文体。古人作铭,常以身边的物件为题,如 鼎、镜、钺、剑、枕、杖、笥奁、漏刻等,并把它们刻在器 物上。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 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 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刻在名山大 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披文入情,走进心灵
5、景,幽雅;人,儒雅;事,高雅:此五句不言德馨,但却时时 都在渲染德馨;一字未言“不陋”,但在作者笔下,陃室岂止不陋 ,简直是贝阙珠宫、雕梁画栋啊!这所房子真的如此吗?
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判官,和州策知州见他被贬而来 ,便横加刁难。按照当时的规定,通判应该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 子,可策知州只在城南门给了刘禹锡三间小屋,面江而居。刘禹锡 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半年时光,三次搬家,而且越搬越差。刘禹锡想,这狗官也实 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我偏不买你的账,你要我愁,我偏乐! 于是,愤然提笔,写下了这篇《陋室铭》,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 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
出于故意刁难的初衷,策知州所给的一间小屋,又怎能不简陋 !简直简陋到了极点!然而,即使如此,刘禹锡仍然快乐面对,从 容生活,在贫穷的境遇中,乐于坚守自己的信仰。就像我们熟悉的颜 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是那种典型的“安于贫而乐于道”者(孔子语)。所以,陋室不陋 ,并非真的不陋;或者说,陋室陋在外观、物质,而美在精神、追 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