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在宣城市召开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座谈会,实地考察了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广德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郎溪经济开发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和宣城市的市政建设。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宣城市开发园区基本情况宣城市现有省级经济开发区13个(含筹建),其中:国家核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4个,分别为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宁国经济开发区和广德经济开发区,核准面积14.22平方公里;省政府批准筹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9个,分别为郎溪经济开发区、泾县经济开发区、绩溪生态工业园区、旌德经济开发区、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宁国港口生态工业园区、郎溪十字经济开发区、广德新杭经济开发区、泾县云岭经济开发区,9个筹建省级经济开发区批准规划面积69.96平方公里。
近年来,宣城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以打造开发区载体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把区位转化为优势,把后发彰显为先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显著成效,开发园区建设各具特色,如火如荼,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含筹建)实现工业增加值125.66亿元,占全市43.5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74.98亿元,占全市37.65%;完成财政收入30.76亿元,占全市36.3%。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做法在实地参观和座谈中,宣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发展,不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的新方法、好做
法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可以概括为“六新”:1.出台承接产业转移新政策。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基础上,宣城市制定了含金量较高、操作性较强的《关于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40条。
其中:市本级产业投资专项基金2亿元已基本到位,运作方案正在拟定;企业运营应急互助资金3000万元也已基本到位。
市财政从起连续6年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市开发区建设。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飞地经济”发展的意见》,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
广德县还出台了《广德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二十条》、《广德县加快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广德县pcb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
郎溪县用足用活省示范区建设“40条”政策,充分运用先行先试权,结合该县实际,分产业、分行业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强化政策引导和产业导向。
2.突出集群补链招商新方法。
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宣城市注重“产业链招商,集群式承接”,多措并举促进产业集聚。
一是补链配套招商。
在全面分析本地主导产业上下游及其关键环节的基础上,编制产
业需求目录,开展针对性招商,促进产业集聚。
二是委托合作招商。
通过委托商会、工商联、龙头企业等,采取定向招商、驻点招商等形式,利用客商的人脉资源等承接产业集群。
三是园区合作共建。
先后建立了宣城玉环机电产业园、郎溪经都产业园等合作共建园区,整体承接对方产业集群。
四是设立专项资金。
市国投公司、希达公司(国有独资)各出资1-2亿元,专门用于宣城开发区重大产业项目的跟进投资。
郎溪县按照“四个招商、三个紧盯、五个不招”的总体思路,把整体对接、集群承接作为重点用力方向,主攻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力度开展集群式招商,注重产业链招商,推动和实现“平行转移”和“反梯度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年新引进项目678个,实际到位内资115亿元,增长114%。
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2个。
落户十字经济开发区、总投资273亿元的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一期已动工建设。
3.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载体。
以“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全力主攻园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承载能力。
,省政府批准宣城市筹建了5家省级经济开发区。
根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该市把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和提升产业层次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任务,全力推进区域空间规划和产业规划的编制。
宣城市高起点规划了总面积63平方公里(起步区近15平方公里)的《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规划》,现已上报省政府待批。
目前,宣城市承接平台建设速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见效快。
开发区内道路框架全面拉开,路网基本形成,基本实现“七通一平”。
区内功能配套齐全,居住、购物、宾馆均以较高标准定位建设。
供水、供电、天然气、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进展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步伐加快。
4.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新雏形。
通过设立产业投资专项资金,制定产业发展战略规
在产业导向上,壮大传统支柱产业与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并举,各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宣城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医药、光电、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体系;宣州经济开发区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郎溪经济开发区重点围绕金属压延、装备制造、电力电子、轻工纺织、农副产品深加工五大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广德经济开发区突出发展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主导产业,做强做精新型材料、光气医药骨干产
业,优化提升轻纺、农产品加工传统产业,培育扶持新能源、节能环保新兴产业。
5.制定资源节约和环保新举措。
一是严把产业准入关。
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两高一资”项目进入园区。
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启动了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审核严格做好水资源论证、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加强承接产业的环境跟踪监测。
二是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政策,科学规划、系统整合、合理利用开发区土地资源。
在土地利用上,广德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增效的若干规定》,切实把好用地审核和项目准入关,做到“一次性规划、分期用地”。
对多层标准厂房建设给予财政补贴,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
郎溪县建立项目入园会审制度,制定促进工业园区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暂行规定,分类确定各园区项目入园标准,明确对5000万元以下单体项目不再单独供地,综合考量项目投资强度、产出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税收贡献等指标。
6.破解要素瓶颈有了新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破解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制约。
着力打造“五个平台”,即:“集约式”用地平台,用足用活“土地置换、增减挂钩”和未利用地的政策,挖潜盘活土地存量。
严格用地准入条件,严把投资强度、税收产出率等指标关口,确保集约节约用地。
“稳固”人力资源平台,大力开展“万人培训”、“万人引进”、“万人回归”三个“万人计划”,千方百计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无缝对接”基础设施平台,全力推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建设,溧广高速郎溪段建设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连接“三区”的“快速通道”即将建成通车。
“多赢”融资平台,加强政银企合作,大力引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优化融资平台,多家村镇银行挂牌营运,数家小额信贷公司先后落户。
“一流”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推行全程帮办代理服务,全力塑造“服务优、环境好、效率高”的优质服务新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一是要素制约严重。
土地:开发区的核准面积普遍较小,绝大部分都存在区外开发的现实和需求,亟待扩区。
同时,土地报批时间长、报批费用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资金:融资渠道不宽,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缺乏。
人力资源:不仅高层次的管理、业务人才匮乏,一般用工也存在招工难的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趋同。
开发区主导产业面广,核心企业不强,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业链条不长。
各开发区各自为阵,产业结构趋同,园区特色不明显。
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竞争力不强。
三是配套服务欠缺。
金融、物流、研发、检验、海关、码头等现代服务业和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二、宣城市合作共建园区的探索宣城市与发达地区合作建园具有起步较早、合作模式多样、合作效果实在等特点,已经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区和开发区开展合作共建。
目前,跨省域合作共建园区共有9个,其中,已开工建设的5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郎溪开发区无锡工业园、郎溪十字开发区经都产业园、宁国开发区医疗器械产业园、广德开发区乐清电子科技园;已签合作协议的4个,分别为宣城市开发区上海淀山湖工业城、宣州开发区梅氏产业园、郎溪开发区常州工业园、广德开发区上海(闵行、松江、青浦)工业园。
合作共建园区模式主要有5种:1.宣城市开发区玉环机电工业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