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合同法上不可抗力制度
【摘要】不可抗力是保护合同一方当事人的重要制度,涉及多个层面的利益衡量。其宗旨是为合同当事人在遇到不可归责于任何当事人的不可抗力时重新确定权利、义务、责任和风险。本文主要从不可抗力的概述方面入手,简单阐述一下不可抗力的法源、构成要件和实践中的范围,并对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作了进一步的阐释,最后对我国的不可抗力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不可抗力;合同;当事人
一、不可抗力阐述
不可抗力目前的定义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我国的《民法通则》第153条和《合同法》第117条第二款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可抗力制度可以追溯至罗马法规定的看管责任。学者乌尔比安曾在其《论萨宾》一书第29篇记载到,“根据善意诉讼原则,没有人对野兽的行为、无过失发生的死亡、对通常不受监视的奴隶的逃亡、对掠夺、对叛乱、对火灾、对水灾、对强盗的袭击承担责任”,并且此书还列举了许多不可抗力的情形。二、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合同法》也明确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条款,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候会把这个免责范围扩大,从而会损害到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首先,不可抗力作为违约责任的法定免责条件,是现代各国法律的通例,我们应该明确不可抗力免除的责任应该仅限于违约责任。其次,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并不是全部免除违约责任,我们应该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来进行处理。在不可抗力使合同债务人的履行行为成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则需解除当事人的合同,并免除债务人的违约责任。在不可抗力造成合同债务人部分不能履行的情况下,则应该变更合同内容,免除违约方的部分违约责任;在不可抗力造成债务人履行债务暂时困难时,则可要求债务人迟延履行,但免除延迟履行的违约责任。第三,遭遇不可抗力的一方,应及时通知另一方,通知义务是其法定义务,以便对方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损失。我国《合同法》中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告知另一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当然,在拟定合同条款时,可以约定一个明确的期限。三、不可抗力在我国目前不可免责的情形《合同法》第94条把“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作为了“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法定情形,我们可以归纳出立法者对待不可抗力的态度并不是当然全部免除,据此,当事人不能因不可抗力而免除责任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金钱债务的迟延履行。在金钱债务不能及时履行的情况下,无论延迟履行是因为何种原因引起的,债务人都要担负延迟责任。因不可抗力而未履行金钱债务时,只能分期履行、延期履行,不存在履行不能的情况,因此不能免除履行的责任。
第二,迟延履行时发生不可抗力。遭受不可抗力后合同的结果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解除合同。一般来说,如果不可抗力事故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可能,则可解除合同。如在买卖特种粮食的交易中,该特种粮食的产地因水灾而失收,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第二,延迟履行。如不可抗力只是暂时阻碍合同的履行,则只能延迟履行。例如,由于不可抗力使交通受阻,可能延迟履行,等通车后再履行。四、当前我国不可抗力制度的完善
上文中已对不可抗力制度的概念和一些法律后果阐述了笔者的认识和看法,针对我国目前的不可抗力制度,笔者认为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完善。
首先,我们应当赋予当事人约定不可抗力条款的权力。目前,现行《合同法》对于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和法律后果极为笼统,为防止实践中当事人滥用不可抗力免责制度的影响,合同法有必要制定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里面可以包含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法律后果和约定因不可抗力事件而不能履行合同一方当事人应该承担的义务。
其次,我们应对现行《合同法》第117条和118条进行修改。第117条规定了不可抗力的后果是“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对后果的现实履行情况以及替代履行措施却没有明确。第118条中也只规定了当事人的两个附随义务,没有规定如若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当事人是否要承担责任,以及在什么范围内担负赔偿责任。
最后,区分于不可抗力需确立情事变更制度。因为不可抗力与情事变更制度调整范围不尽一致,目前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运用该原则解决合同案件的情形,但毕竟在我国现行的《合同法》中没有确定此原则的运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在立法中明文规定情事变更制度,以利于当事人在分析合同履行情形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该规则,有区别的适用情事变更或不可抗力,从而更好的保护其合法权益。
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不可抗力目前作为违约责任的法定免责情形是现各国法的通例。但是,在我国的立法上不可抗力条款规定的过于宽泛,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不可抗力滥用的情形越为常见,在此期待着在不可抗力方面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能够早日出台。
参考文献:
[1]蔡世军.合同法律问题与实务操作[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王卫国.不可抗力概念的立法与学说考察[A].改革时代的法学探索[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刘凯湘,张海峡.论不可抗力[A].北京大学法学院.民事责任与民法典体系[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