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
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教案
3、比较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12~13 页,认识“ >”“<”和“ =”,会比较两 个数的大小。
教学提示 比较两个事物的多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
教学目标 1. 理解符号“〉”,“<”和“ =”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较 5 以内数的大 小。 2. 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形成比较能力。 3. 经历比较的过程,获得一些数学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符号“〉 ”,“ <”和“ =”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语言比较 5 以内数 的大小。 难点: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形成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和小棒。 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小圆片和小棒。
3
学生:现在的蜻蜓比蜜蜂多 1 只。 教师:如果用蜜蜂的只数与蜻蜓比呢? 引导学生回答:蜜蜂比蜻蜓少 1 只。 师介绍:也就是用 4 与 3 比,你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 4 比 3 大, 3 比 4 小。教师介绍大于号:我们用 4>3 表示 4 比 3 大,“〉”是大于号,读 作 4 大于 3; 用 3<4 表示 3 比 4 小,“<”是小于号,读作 3 小于 4”。引导学生读 两遍。 2. 教学例 2 师引导回忆刚才学了哪些符号。 (“ >” “ <” “=”) 师先示范这些符号的写法,然后指导学生书写这些符号 . 师: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 13 页,在例 2 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些符号。 学生写符号,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完成后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集体评议。 3. 教学例 3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 3 个小圆片摆成一排,再在这 3 个小圆片下摆小圆片, 使下排的小圆片比上排多 2 个。 学生摆小圆片, 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你们在下排摆了多少个小圆片? 学生: 5 个。 教师:你能用大于、小于说一说你摆的小圆片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5 大于 3, 小于 5。 师:请同学们在 3 和 5 之间填大于号或小于号。 学生写后,教师抽两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3<5,5 〉3, 并请学 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填。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特别突出在 “同样多”的基础上探讨“多些” 和“少些”的问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比较的方法。
学生:不知道。
教师:我们听听。
多媒体课件演示:
花儿说:“花比蜜蜂多。”蜜蜂说:“蜜蜂比蜻蜓多。 ”蜻蜓说:“错了,应该
是蜻蜓比蜜蜂多。”教师:知道它们在做什么了吗?
学生:它们在比多少。
教师: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帮助它们比较。
板书课题:比较。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课件再造现实情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
“大嘴巴对大数,小嘴巴对小数,两数相等填等于。 ”
这里,通过形象的语言把“>”称为大54 是大数, 36 是小数,因此“大嘴巴”应对着“ 54”,即 54
> 36,再如: 16 与 48 比较,16 是小数, 48 是大数, 所以“小嘴巴” 应对着 16,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 游戏法导入、主题图导入法等。 游戏法导入: 师:小朋友们, 前面我们认识了 6 个数字宝宝, 下面我们来做个数字宝宝抢 读游戏,第一个举起小手的机会就是你的。准备好了吗? 师出示数字卡片,生抢读。 师评价学生:数字宝宝说, “小朋友们真能干 ! 谢谢你们还记得我,为了奖 励你们,我请你们去看蜻蜓和漂亮的花朵, 在那里,我们还学会很多数学知识呢! ” 【设计意图】游戏的方式复习旧知,学生的参与度高,复习效果好。
励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讨。
探求新知
1. 教学例 1。
学习“同样多”。
教师:怎样比较呢?我们先来看蜜蜂和花儿是怎样比较的。
多媒体课件演示: 先是 1 只蜜蜂停在 1 朵花 4 上,然后蜜蜂飞走, 像右图一
样定格。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对了。一个对着一个,刚好对完,我们就说两种东西同样多。
布置作业
课本第 14 页,第 3 题; 15 页 6、7 题。
答案: 14 页第三题: 画两个三角形 画 5 个爱心 画 4 个或 5 个笑脸 画
4 朵以下的花
15 页第 6 题:( 1)> < = < (2) 1 2 2 1
15 页第 7 题: 小于 5 的数有 0 1 2 3 4 大于 1 的数有 2 3 4 5
1
主题画导入:
教师:春天来了,花儿开放了,小蜻蜓和小蜜蜂都来到了花园里,花园里好
热闹呀,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
学生:想!
多媒体课件演示:小蜻蜓和小蜜蜂在花园里飞舞,最后定格为教科书第
12
页例 1 的情境图。
教师:从图中同学们知道些什么?
学生:图中有 3 只蜜蜂、只蜻蜓和 3 朵花。
教师:你知道这些花儿和小动物在花园里议论什么吗?
教师板书:同样多。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摆圆片, 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摆。 先请一个
2
同学把 4 个小圆片摆成一排, 另一个同学在他摆的小圆片下面再摆小圆片, 要求 摆的小圆片与前面那个同学摆的小圆片同样多。
学生摆小圆片后,集体订正。然后照这样多摆几次,加深对同样多的理解。 教师:你是怎样摆出同样多的小圆片的呢?指名回答。 教师 : 下面我拿小棒,要求同学们拿出的小棒与我拿的小棒同样多。教师拿 出 5 根小棒,学生也拿出 5 根小棒;教师拿出 2 根小棒,学生也拿出 2 根小棒, 如此反复几次。 教师:两边的东西同样多,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板书“ =”),这个 符号叫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 板书: 3=3。 教师:请同学们用等号表示 4 和 4 同样多,5 和 5 同样多。学生写出 4=4,5=5 后,引导学生读两遍。 【设计意图】用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 “同样多”。 其中演示应用了蜜蜂采蜜这个情境,生动地展现“一一对应”的关系,让学生初 步认识“同样多”,然后再通过学具操作进行强化,加深学生对“同样多”的理 解。 学习“多些”、“少些”。 教师:刚才我们说 1 只蜜蜂对着 1 朵花,蜜蜂和花就同样多。如果飞走 1 只蜜蜂或是飞来 2 只蜜蜂后,花和蜜蜂还是同样多吗? (多媒体课件配合教师的语言出示“飞走”和“飞来”蜜蜂的图像。 )指名 学生回答,师生评议。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花的朵数没有变,飞走 1 只蜜蜂,蜜蜂就比花要少些; 如果飞来 2 只蜜蜂,蜜蜂就比花要多些。 教师:好!我们下面就来研究多些、少些。 师进行多媒体演示:有 3 只蜜蜂和 3 只蜻蜓, 1 只蜜蜂对着 1 只蜻蜓。 教师:这时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同样多后。 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又飞来 1 只蜻蜓,排在原 来的 3 只蜻蜓的后面,让学生观察。 教师问:现在还是同样多吗?
位,让他们自由选择、自主探索。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 +”、“- ”,还要学习关系符
号“<”、“>”和“ =”。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
确使用它们呢?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 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
中体验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号的含义。认识了这三种符号后,我让学生说说
7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伸出两只手,说一说左手有几个指头,右手有几个指头? 学生:左手有 5 个指头,右手也是 5 个指头。 教师:模仿老师的样子, 把两只手的指头 1 个对着 1 个,你发现了什么?学 生按老师的要求做后,发现两只手的指头 1 个对着 1 个,刚好对完。 教师:这样 1 个手指对着 1 个手指, 刚好对完, 我们就说左手的手指和右手 的手指同样多。 教师拿出 3 个茶杯,然后当着学生的面给每个茶杯盖上 1 个茶杯 盖,然后问学生: 是茶杯多还是茶杯盖多?学生讨论后回答: 茶杯和茶杯盖同样 多。 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茶杯和盖子 1 个对着 1 个,刚好对完,所以我知 道茶杯和茶杯盖同样多。 教师: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 12 页例 1 的蜜蜂采花图,你认为是蜜蜂多还是 花多?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甲:我认为蜜蜂和花是同样多的, 因为 1 只蜜蜂对着 1 朵花,刚好对完, 所以蜜蜂和花是同样多的。 学生乙:蜜蜂是 3 只,花也是 3 朵, 3 和 3 同样多。教师:两个数同样多, 我们就用一个符号来表示。 (板书:=)这个符号叫做等号,表示两个数相等。 教师板书: 3=3,引导学生读两遍。 教师:请同学们在上排摆 4 个小圆片, 下排再摆和上排同样多的小圆片。 学 生按教师要求操作后,请学生在下面相互看一看,评一评,看谁摆得好,然后让 学生说一说上、 下两排的小圆片是不是同样多?为什么?最后引导学生写出 4=4。 教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摆小圆片, 请同学们在下面摆, 要求同学们摆的小 圆片和老师摆的小圆片同样多。师生摆小圆片。 (略)…… 设计意图: 强调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通过学生手指的一一对应、 茶杯和茶杯 盖的一一对应、蜜蜂和花的一一对应,让学生理解“同样多”的含义。还通过摆
大
于 1 小于 5 的数有 2 3 4
板书设计
比较
同样多: 3=3 4=4 5=5
多些: 4 > 3 5 >3
少些: 3<4 3 < 5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 在本课的教学中, 需要学
生比较两种事物的多少时, 我不是直接提出具体要求, 而是问: 你想拿哪两种比
较?这样给学生留出的是一个非常开阔的思维空间, 真正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
你用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三个符号?怎么来区别 “<”、“>”?有的学生说:“左
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 。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
右边”。有的说:“开口旁边是大数,尖尖旁边是小数” 。有的说“开口朝大数,
5
尖尖朝小数”。学生将符号“<” 、“>”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 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即: 16< 48,两数相等,如 31○31,则填“=”,即: 31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