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与应用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 分析了园林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探讨了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园林规划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 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 城市绿化1、园林规划设计的概念园林规划设计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绿地设计两方面内容。
园林绿地规划是指对未来园林绿地发展方向的设想安排。
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园林绿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规模和投资等,它又分为发展规划和园林规划两种。
园林绿地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一定目的及用途,在规划的原则下,围绕园林地形,可利用植物、山水、建筑、道路、广场等园林要素创造出有生机、有力度、有内涵的园林环境, 也可以说园林设计就是具体规划中某一工程的实施方案, 是具体而细致的施工计划。
园林设计的内容包含地形设计、建筑设计、园路设计及园林小品的设计等。
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园林绿地在建设之前的筹划谋略, 是实现园林美好理想的创造过程, 它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和艺术法则的指导。
园林规划设计的最终成果是园林规划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
它不仅要考虑经济工程设计条件和生态问题, 还要把自然美融于生态美之中。
同时, 它还要借助建筑美、绘画美、文学美和人文美来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
2、园林规划设计应注意的相关问题(1) 在规划之前先确定主题思想。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 根据不同的主题就可以规划设计出不同特色的园林景观来, 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有一个明确的创作意图和动机,也就是立意。
同时, 园林绿地的主题思想必须同园林绿地的功能相统一。
(2) 运用生态原则指导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应以植物造景为主, 在生态原则和植物群落原则的指导下, 注意选择色彩、形态、风韵、季相、香味变化等方面有特色的植物进行绿化, 使城市园林绿地景观与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或以园林景观反映生态主题, 使城市园林既能发挥生态效益, 又能表现出城市园林的景观作用。
(3) 园林绿地应有自己的风格。
《园林谈丛》一书中说:“古典折子戏,亦复喜看, 每个演员演来不同, 就是各有独到之处。
”这就是风格。
园林也是一样, 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有鲜明的创作特色, 有鲜明的个性,有独特的主题和含意。
园林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表现在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等方面。
3、园林规划设计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应用3.1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3.1.1 基本原则(1) 贯彻国家在园林绿地建设方面的方针,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如国务院公布的《城市绿化条例》、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及相关文件等。
(2) 充分考虑到人民大众对公园的使用要求, 丰富公园的活动内容及空间类型。
(3) 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系统, 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经验, 创造我国特有的园林风格和特色。
(4) 因地制宜, 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相结合, 体现出地方特点和风格, 使每个公园都有自己的特色。
(5) 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 有机组织公园各个构成部分, 使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
(6) 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 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要求, 并制订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营管理措施。
3.1.2 奥姆斯特德原则(1) 保护自然景观, 恢复并进一步强调自然景观。
(2) 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 应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
(3) 开阔的草坪要设在公园的中心地带。
(4) 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来形成特别浓郁的边界栽植。
(5) 公园中的所有园林应设计成流畅的曲线, 并形成循环系统。
(6) 主要园路要基本上能穿过整个庭园, 并由主要道路将全园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以上规划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要点: 一是强调公园的规划必须满足人的需要, 满足环境的需要; 二是强调保护自然景观,强调自然式,并提出公园中乔灌木的应用及草坪、园路的规划布置。
3.2 主题乐园的规划设计主题乐园作为一种人工旅游环境, 与人的游乐行为密切相关。
从游乐行为的无规定性、不受约束性特征出发, 主题乐园游乐环境的设计原则应从下面几点来考虑。
(1) 注重多样性和变异性。
具体包括游乐内容的多样化和空间环境的多变性。
主题乐园重在突出其主题要求与其他主题乐园的变异以及本园中各景区、功能区的多样性。
(2) 坚持设计的人性化。
乐园的设计要坚持高度的人性化, 充分考虑到游人的需求, 在乐园中应设置大量的可供人们选择的参与项目。
(3) 围绕特色, 强化特征。
在每个主题乐园的规划设计中, 应围绕着充分表现主题内容和乐园特色, 强化乐园的游乐性、参与性、知识性、趣味性、休闲性等综合游乐活动的特征。
(4) 生态环境和园林艺术相结合。
乐园的规划设计应注意围绕体现自然生存环境特征, 运用园林艺术构图手法巧妙布景、精心立意。
(5) 因地制宜, 重视绿地建设。
结合功能区、景区的设置, 在总体规划过程中, 因地制宜利用原有地形条件、形状特征进行规划设计。
主题乐园中绿地面积应占到乐园总面积的60%~80%, 以充分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
3.3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主要的指导思想: 首先是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 为居民提供适宜于居住的生态环境; 其次是强调小区绿地的功能性, 在充分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给居民以美的享受; 再次是小区绿地应突出它的“可达性”, 即方便居民随时使用。
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黄土不露天。
除道路、游戏、活动、休息等必要铺装场地外所有空地都应种植草坪, 形成居住区的绿色基底。
二是突出小区特色, 力求设计新颖。
三是绿地分级布置, 按照不同年龄组居民的使用需求精心设计。
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居住区绿地规划应在居住区总图规划阶段同时进行、统一规划。
绿化用地均匀分布在居住区域小区内部, 使绿地指标、功能得到平衡, 居民使用方便。
使居住区绿地能自然地与周围城市园林绿地衔接, 尤其与城市道路绿地相衔接, 使小区绿地融于城市绿地中。
二是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原有树木和建筑,以节约用地投资。
尽量利用劣地、坡地、洼地及水面作为绿化用地, 特别要对古树名木加以保护和利用。
三是居住区绿化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布局, 并利用植物组织和分隔空间, 改善环境卫生与小气候; 利用绿色植物塑造绿色空间的内在气质, 风格宜亲切、平和、开朗, 各居住区绿地也应突出自身特点, 各具特色。
四是居住区绿地建设应以宅旁绿地为基础,以小区公园(游园) 为核心, 以道路绿化为网络, 使小区绿地自成系统, 并与城市绿地系统相协调。
五是居住区内各组团绿地既要保持格调的统一, 又要在立意构思、布局方式、植物选择等方面做到多样化, 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六是居住区内尽量设置集中绿地, 为居民提供绿地面积相对集中、较开阔的游憩空间和相互沟通、了解的活动场所。
七是充分运用垂直绿化, 屋顶、天台绿化, 阳台、墙面绿化等多种绿化方式, 增加绿地景观效果, 美化居住环境。
3.4 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1) 工矿企业绿地必须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工厂应按“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适宜的花草树木, 否则将会造成树木死亡或生长不良、事倍功半的结果, 还要灵活运用绿化布置手法, 以植物为主体, 尽量做到见缝插绿。
(2) 大学校园绿化配置中, 以高大的乔木为主, 配以季相变化丰富的花草、灌木。
也可设一些花坛、花台以及坐椅、圆桌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亭、廊、花架等建筑小品。
(3) 中小学校应将低矮灌木或者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 高度以不超过窗台为限, 距离建筑8 m 以上才可栽植乔木, 以免影响采光和通风。
在树种选择上应注意选择季节变化显著的树种, 如榉、五角枫、乌桕、木棉、大花紫薇等。
(4) 托幼机构通常用无毒无刺的绿篱, 并种植少量病虫害少、遮阴效果好的落叶乔木。
(5) 医疗机构应以栽植常绿树为主, 选择无飞絮、飘毛、浆果的植物,也可选用一些具有杀菌及药用的、少病虫害的乔木或花、灌木和草本植物, 并考虑夏季防日晒和冬季防寒风。
3.5 道路及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在设计时可采用遮阴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 采用密林式、疏林式、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和行车净空要求。
在树种选择上, 首先是适地适树; 其次要选择抗污染, 耐修剪的树冠、树阴浓密的树种。
另外, 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 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 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 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4、结束语我国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并对世界园林产生过巨大影响。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园林学科新的历史使命。
广泛地借鉴、利用人类已有的文明成果,将园林学科与其它新兴边缘学科接轨已势在必行。
景观生态学把人类生活空间内的岩石圈、生物圈和智慧圈都作为整体人类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研究各景观元素(相对均相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
以便通过人的设计和管理,使整个人类生态系统(景观)的时空结构和能流、物流及信息都达到最佳状态。
把景观生态学引进城市园林绿化,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大大推进园林学科的发展,拓展和深化城市园林绿化的外延和内涵,而且也为最终实现城市景观中人与自然的互利共生、持续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