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评常用公式

环评常用公式

气1、等标排放量计算公式:9010⨯=ii i C Q P (m 3/h)Q i —单位时间排放量,t/h ; 记住<2.5×108和≥2.5×109为界。

平原取上限,复杂地形取下限。

2、源强计算公式:(技P38、技P125) Q SO2=G ×2×0.8×S ×(1-ηs ) Q 烟尘=G ·A ·ηA ×(1-η)Q i (kg/h )= Q N ·C i ×10-6Q N —废气体积流量,m 3/h ;(常用引风机风量) 3、烟气抬升高度公式:有风,中性和不稳定条件:(1)Q h ≥2100KJ/s ,且ΔT ≥35K 时: Q h =0.35P a Q v ΔT/T s , ΔT=T s -T aUnn H n Q H h121-⋅=∆ ,n 0、n 1、n 2根据地表状况(分农村或城市远郊区、城市及近郊区两种情况)及Q h 取值 (≥21000kJ/s ,2100≦Q h <21000 kJ/s 且ΔT ≥35K 两种情况)而不同。

(2)当1700KJ/s <Q h <2100KJ/s : ⊿H=⊿H 1+(⊿H2-⊿H 1)( Q h -1700)/400 其中⊿H 1=2(1.5V s D+0.01 Q h )/U-0.048( Q h -1700)/UUnn H n Q H h1221-⋅=∆(3)当Q h ≤1700KJ/s ,或者ΔT <35K 时:UQ D V H h S /)01.05.1(2+=∆有风稳定条件:UT dz d QHa h3/13/13/1)0098.0/(--+=∆静风和小风:8/34/1)0098.0/(50.5-+=∆dz d Q H T a h 4、污染源下风向轴线浓度公式:)2exp()0,0,(22ze zy H U Qx c σσσπ-=排气筒下风向最大地面浓度:122)(P H U e QX e m mC⋅⋅⋅⋅=π距排气筒距离X m (m):)/21(12212/12ααααλ--⎥⎥⎦⎤⎢⎢⎣⎡+⎥⎥⎦⎤⎢⎢⎣⎡=H e mXHe —排气筒有效高度。

He =H+ΔH Q —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 U —排气筒出口处平均风速,m/s ;PZ U U )10(10⋅= P —分城市和乡村,E 、F 在一类。

σy —垂直于平均风向的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 σz —铅直扩散参数,m ;σy =γ1X α1,σz =γ2X α2 为取样时间0.5h 时。

σy1 =σy0.5(τ1/τ0.5)q 时间修正。

1h 时q 取0.3。

α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α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γ1——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γ2——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X ——距排气筒下风向水平距离。

5、气温垂直递减率:dZdT -=γdT/dZ 取值不宜小于-0.01K/m. γ<γd ,稳定;γ>γd ,不稳定;γ=γd ,中性。

1、风频公式:∑=+=161n n nncf f gg n ——n 方位的风频;f n ——统计资料中吹n 方位风的次数,n 为方位,共16个方位;c ——统计资料中静风总次数。

2、大气污染物质量指数:oii ic c I =c i ——污染物监测值;3m mgc oi ——质量标准限值;3m mg污染物质量指数1≤i I 为清洁,>1为污染。

3、等标排放量(hm3):910⨯=oii i C Q Pi Q ——第i 类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h t );oi C ——第i 类污染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m mg );4、排气筒下风向一次(30min )取样时间最大地面浓度:()122P UHe Q Xc emm π= ⎪⎪⎭⎫⎝⎛-⎪⎪⎭⎫ ⎝⎛-⎪⎪⎭⎫⎝⎛+-∙∙⎪⎪⎭⎫ ⎝⎛+∙=2121212112111212121112ααααααααααγγeHP e()[]222121121ααααγ-⎪⎪⎭⎫ ⎝⎛+⎪⎪⎭⎫ ⎝⎛=em H X Q ——单位时间排放量,s mg ;U ——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s mg ; e H ——排气筒有效高度,m ;X ——距排气筒下风向水平距离,m ;1α——横向扩散参数回归指数;11αγσXy=2α——铅直扩散参数回归指数; 1γ——横向扩散参数回归系数;22αγσXz=2γ——铅直扩散参数回归系数。

5、源强Q (s mg ):()s S G Qη-⨯⨯⨯⨯=18.022SO()ηη-∙∙∙=1A A G Q 烟尘G ——用煤量,s mg ; S ——燃煤硫分,%; A ——燃煤灰分,%;A η——飞灰占灰分的比例(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效率,%; s η——脱硫效率,%。

6、锅炉耗煤量:()η低Q i i D G'''-=G ——锅炉燃煤量,kg/h ;D ——锅炉每小时的产汽量,kg/h ;低Q ——煤的低位发热值,kcal/kg ;η——锅炉的热效率,%;''i ——锅炉在某工作压力下,饱和蒸汽热焓,kcal/kg ; 'i ——锅炉给水热焓kcal/kg ,一般计算给水温度20℃,则'i =20kcal/kg 。

7、无组织排放卫生防护距离:()DCmc L rBLAc Q 50.0225.01+=m c ——标准浓度限值,3m mg ;L ——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 ——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位的等效半径,m ,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 (m 2)计算,()5.0πS r =;A ,B ,C ,D ——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c Q ——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

8、大气环境容量(修正A-P 值法)要求已知条件:①开发区范围和面积;②区域环境功能分区;③第i 个功能区的面积i S ;④第i 个功能区污染物控制浓度(标准浓度限值)i c ;⑤第i 个功能区污染物背景浓度b i c①查总量控制系数A 值(取中值)。

②确定第i 个功能区的控制浓度(标准)b i o i i c c c -= ③确定各个功能区总量控制系数i A 值i i c A A ⨯= ④确定各个功能区允许排放总量SS A Q i iai =⑤确定总量控制区允许排放总量∑==ni aia QQ 1水1、混合过程段长度公式:2/1))(0065.0058.0()6.04.0(gHI B H Bua B L +-=B —河流宽度;H —平均水深;u — 河流平均流速m/s ;g —重力加速度,9.81m/s 2; I —河流底坡,m/m 。

2、完全混合模式(零维稳态模式))/()(h p h h p p Q Q Q c Q c c ++=3、一维稳态模式⎥⎦⎤⎢⎣⎡+-=u x K K c c 86400)(exp 310K 1—耗氧系数;K 3—沉降系数。

K 1+ K 3=K ,为衰减系数。

4、S-P 模式⎥⎦⎤⎢⎣⎡-=u x k c c 86400exp 11、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ISE (越大影响越大):()hh ppp Q c cQ c ISE -=ISE ——水质参数的排序指标; 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h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p Q ——废水排放量,s m 3;h Q ——河流流量,s m 3。

2、单项水质参数评价:si j i ji c c S,,=sfjf j DO DO DODODO S --=||, s jDO DO≥sj j DO DODO S 910,-=,s jDO DO<()T DOf+=6.31468sdj j pH pH pH S --=0.70.7,,0.7≤jpH.70.7,--=suj j pH pHpH S ,0.7〉j pH 3、河流完全混合模式:(零维:充分混合、持久、恒定、连续)()()h p h h p p Q Q Q c Q c c ++=c ——污染物浓度(垂向平均浓度,断面平均浓度),mg/L ; 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h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p Q ——废水排放量,s m 3 ;h Q ——河流流量,s m 3。

4、河流一维稳态模式:(充分混合、非持久、恒定、连续)()⎥⎦⎤⎢⎣⎡+-=u x K K c c 86400exp 310 c ——计算断面的污染物浓度,mg/L ;0c ——计算初始点污染物浓度,mg/L ; K 1——耗氧系数,l/d ; K 3——沉降系数,l/d ; u ——河流流速,s m ;x ——从计算初始点到下游计算断面的距离,m 。

5、混合污水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ni ii ni iiiYQ YQ c c 11混合混合c ——混合污水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i c ——不同工业污水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i Q ——不同工业的最高允许排水量,t m3(产品); i Y ——分别为某种工业产品产量(d t ,以月平均计)。

6、工业污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负荷计算:310-⨯⨯=Q C L 负负L ——工业污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kg/t(产品);C ——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L ; Q ——某工业最高允许排水量,t m 3(产品);7、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总量:310-⨯⨯=Y L L 负总总L ——某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量;负L ——工业污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kg/t(产品); Y ——核定的产品年产量,t (产品)/a 。

声1、噪声级迭加公式:⎪⎭⎫ ⎝⎛=∑=n i LiL 11010lg 10总2、点声源球面衰减规律:()2141lg 10rL π=∆1L ∆——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 ——点声源到受声点距离,m 。

距离点声源1r ~2r 处的衰减值: ()211lg 20r r L =∆当122r r =时,)(61dB L -=∆,即点声源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6dB 。

3、线声源衰减规律:()rl L π21lg 101=∆1L ∆——距离增加产生衰减值,dB ;r ——线声源到受声点距离,m ; l ——线声源的长度,m 。

当101<l r 时,可视为无限长线声源。

此时在距离线声源1r ~2r 处的衰减值: ()211lg 10r r L =∆当122r r =时,)(31dB L -=∆,即线声源传播距离增加1倍,衰减值是3d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