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1
《岳阳楼记》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
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
警策自己。学习完这篇课文,你有何感想呢今天,整理了岳阳楼
记读后感,希望能给大家一个参考!

读完《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情怀固然让人敬佩,然而让我陷入沉思的是,面对同一
美景,迁客骚人们却有着不同的情怀,为何是啊,因为他们没有
忘记,忘记过去的兴衰荣辱!要知道,生活是需要忘记的。

2003年,盐湖城冬奥会冠军大杨洋选择了退役,尽管这一
年,她几乎拿遍了所有自己参加短道速滑项目的金牌,然而她依
然选择了离开。她说,她赢得委屈。其实,她是没有忘记,没有
忘记自己过去的成功,致使她一直生活再胜利的光罩之中。

一年后,大杨洋又回到了冰场,没有金色的光芒照耀,她压
抑的心,又一次快乐了,尽情地在冰上舞跃,才发现生活如此美
丽。的确,生活是需要忘记的,忘记过去的成功,正如那句话所
说“好汉不提当年勇”。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颗平和之心面对眼前的一切,
生活也才会因此多姿多彩。当然,我们还需要忘记过去的失败。
过去的失败在生活中犹如一道阴霾,它挡住了明亮的阳光,它让
启明星无法闪耀光辉,让黎明永藏于山的那一边。忘记失败,为
阴沉沉的牢笼开一扇窗,阳光会争先恐后地进来,让生活的牢笼
变得如此敞亮,它们能照亮成功的路。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2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人若
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
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
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亮透明,河
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边城》里的文字总是不经意的撩拨着我的心弦,文中处处
浸润着湘楚景色,处处是淳厚质朴的风味人情,字里行间飘散着
一种淡淡的诗意。读起它时你便会被忧伤围绕,像是触及到了什
么,是怀念儿时那个有着暖阳的冬日午后?还是现在这个让我有
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
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
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
子,一只黄狗。”
这便是沈从文先生带给我们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一
座质朴的城,一座宿命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隐忍
着什么。翠翠,这个像观音一样的女孩子,她就是这座城的化身,
从恋上了那个在梦中可以用歌声将她带到很远地方的人儿开始,
她便选择了沉默,虽然内心起伏不定,表面却始终如一。文中的
结局疼爱她的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
相爱的青年恋人离去。翠翠依然重复着母亲的命运,惟有等待,
“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沈从文先生从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
自然的笔法刻画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灵
世界,融入湘西这片纯朴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群温良率直的人们
中,他用诗一般的语言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
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这般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
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为何取名《边城》,在心里它就这么“遥远”吗?还
是在沈从文先生心灵深处正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心灵深
处不都有一座“边城”吗?也许那座悲天悯人的城已经随着历史的
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深
思考。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3
因为书中无可抗拒的悲剧结局,我躺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
布恩迪亚家族百年兴衰的历史,每个人无可排解的焦灼与孤独,
冥冥中无可抗拒的宿命都让我无法入眠。这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
衰史,伴随着城镇的建立,科技的发展,殖民者的入侵,自然灾
害的肆虐,原著民的反抗、挣扎、屈从乃至安于命运的安排。整
部书充溢着灵异鬼魅的色彩、异于西方现代文明的情调。文字富
有写实性,生动逼真的再现生活的同时,又不乏诗意、幽默与浪
漫,许多段落读下来津津有味,忍俊不已。

今天整本书大概又过了一下,整理了一下布恩迪亚家族七代
百年的谱系,对书中的情节愈发的明晰起来。这本书是我接触到
的第一本拉美文学的书籍。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起点。该书是
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同时,该书也是中国第一次获得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中国文版授权,据说是天价。20XX年6月第
一版。我很庆幸选在这个时候来读这本书。我记得以前也经常看
到这本书的中文版,但是只知其名,不曾深入。原来以前的都是
盗版啊。如果十年前读这本书,我未必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我现
在读一部作品,更喜欢作品中体现人性,揭示人性的东西。我相
信,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人性的东西总是最基本的最恒远的。加
西亚_马尔克斯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人性置于广阔的时代变迁之
中,举重若轻地把拉美的历史通过一个孤独的家族历史体现了出
来,并警示世人,拉美将走向何方?
人们习惯于把《百年孤独》看作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而我更
赞同马尔克斯自己所说的:“我写的都是现实。”我相信超自然自
量的存在。而在越是落后的地区,灵魂与鬼神都是与人类同在的。
譬如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想极少人不相信人死后是有灵魂的,
所以灵异的事件总是频频出现,你把它看做是迷信也罢,只是人
的意识也好,它就是存在着,在现实中,或者在脑海里,反正总
有一个所在。你可以把它看做魔幻,也可以把它当做现实。

这本书的译者是范晔,是我们的同龄人,70后。他的中国
文学的功底也是相当好的,语言华美、幽默、又满是无可奈何的
忧伤。我真以为自己在读中文原著呢。一个翻译者能够让读者有
废寝忘食读下去的冲动,就已经是成功的了吧。哎,跟人家比起
来,我们真是惭愧。人家年纪轻轻,翻译起来竟是大家手笔,我
辈读此书,竟然还有不认识的汉字,惭愧惭愧啊。唯一困惑的是,
根据网友的介绍,好象别的版本里出现的猪尾巴是个女婴,范晔
的译本里却是个男婴,真想赶紧找到其它的版本看看,或者如果
自己懂西班牙文,找来原文看看也好。

读后感800字左右大学生4
经过一个假的时间,我终于将巴金的《家》读完,这是一本
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的书。《家》以巴金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
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栩栩如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