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总复习资料姓名又到每一年的“练兵”时刻,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进行扎实有效的复习,帮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难点,理解所要把握的内容。
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1、本单元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多音字“片”“扇”的两种读音及意思,并组词。
3、第三课《美丽的槐乡》和诗歌《村居》的背诵。
4、名人名言的背诵。
5、能说出春天的特点。
第二单元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正”“华”“兴”“担”等多音字的认读。
3、用“娓娓动听”“引人入胜”造句。
4、背诵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和本单元名人名言。
5、了解五岳的特点。
第三单元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2、了解设问句,能准确找出课文中出现的设问句。
3、背诵诗歌《春日》及本单元的名人名言。
4、理解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单元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多音字“将”“冲”等字的认读及组词。
3、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4、背诵诗歌《大林寺桃花》及名人名言。
5、了解转折连词的作用,会用“但”“可是”造句。
6、理解成语“手不释卷”第五单元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能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3、背诵诗歌《峨眉山月歌》及名人名言。
4、能够按顺序背出十二生肖。
第六单元1、各篇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
2、结合课文和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这句话的理解。
3、背诵《宿建德江》和本单元的名人名言。
4、掌握乐园中出现的四字词语的意思。
5、理解成语“一鸣惊人”。
6、能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第七单元1、课文及练习中的生字词2、能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3、背诵诗歌《牧童》及名人名言。
4、能够说出表示时间很短的8个词语。
5、乐园中出现的诗句。
第八单元1、课文及练习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剧本的特点。
3、背诵诗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名人名言。
4、了解感叹词的作用,会用感叹词造句。
5、理解成语“掩耳盗铃”6、能够在句子中引用名言。
三年级(下)语文课内阅读总复习(一)姓名:1、①原野上,小草率先换上鲜绿的新衣。
它们有的点点头,有的弯弯腰,以不同的姿态展示自己的活力。
②各种花朵也不甘示弱,纷纷披上艳丽的衣裳,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作者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赞叹之情。
2、《春的颂歌》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构篇方式,第二至四自然段按“地上、空中、水里”的顺序描写了草儿、花儿、小鸟、蝴蝶、蜜蜂、蝌蚪、小鱼等的活动情况。
3、我一边放线一边跑着,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这段话揭示了课文的中心。
我们放飞风筝就是放飞理想,我们的理想将随着风筝越飞越高。
同时,这一句话也启示我们:要想让风筝越飞越高,让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就必须不断地去追求,并为之努力奋斗。
4、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首尾照应。
“飘香”写出了五月槐乡的特点,“满意”表达了作者对五月槐乡的喜爱之情。
五月的槐乡,洋槐开花了,白茫茫的一片,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孩子们快活地摘槐花,食槐花,热情地用槐花招待客人,尽情地用槐花装扮自己。
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迷人的景色,带来了可口的美食,带来了友情,所以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5、《村居》写的是诗人在农村看到的景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两句写景,“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两句写人,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抒发出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的美好。
6、《老师领进门》中的“门”指的是“文学殿堂之门”。
7、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中我。
指老师用上千个娓娓动听的故事熏陶我对文学的爱好,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成为大作家。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很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表明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永远都不会忘记。
9、“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时间里的事物”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变化的事物。
由于这些事物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所以它们是不会跟原来一样的。
10、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珍惜时间,利用时间做有益的事情,就可以成功。
11、苏东坡先前很骄傲自满,后来在一位老人善意婉转的点拨下,终于明白了“学无止境,发愤立志”的道理。
于是,他修改了对联,以表明自己发愤学习的志向。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勤学苦练,虚心好学,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12、《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黄四娘家花丛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春天里繁华盛开、蝴蝶飞舞、黄莺高歌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之情。
诗中“压”和“低”两字非常贴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花很多,是首句“满”字的具体化。
1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大的一个公园,我们来了,别人就不能来?这个规矩不能有!”①“这个规矩”指的是闭园接待领导,领导干部所到之处,群众不能接近,领导搞特殊化,读这个句子时,要读出气愤、坚决的语气。
②彭总是一个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人。
14、“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①面对儿子的苦苦乞求,爸爸不为所动,反而态度越来越坚决,他要告诉儿子:一切理由都不能成为违反规定的借口,应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
②读这个句子时,要读出语重心长、坚决的语气。
15、从爸爸不容争辩的语气中,汤姆清楚地明白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他只好慢吞吞地从鲈鱼嘴唇上取下鱼钩,依依不舍地把鲈鱼放回水中。
“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说明爸爸态度坚决。
“只好”“慢吞吞”“依依不舍”写出汤姆的不情愿和不舍的心理。
16、从那以后,汤姆真的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
可是,他永远也忘不了那个月光入水的夜晚,永远也忘不了爸爸那坚定的话语。
连用两个“永远也忘不了”,说明这件事给汤姆留下了永久的回忆,爸爸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汤姆,使汤姆受到了教育,他对自己当初的行动并不后悔。
17、“不,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宝贵。
”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是诚实和信任,因为有了诚实和信任,两个陌生的人可以消除误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诚实和信任在人们交往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18、默写《大林寺桃花》①解释词语芳菲:花。
尽:指花凋谢了。
始:刚刚。
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
②作者以桃花代替春光,表达了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之情。
③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人间的景色与山寺的景色进行了对比。
④诗歌后两句透露诗人对宁静、清新、和谐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9、在海边,孩子们提着小水桶,拿着小铲子,挖沙子,堆城堡。
“提、拿、挖、堆”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大海给孩子们无限的乐趣。
20、大船带着孩子的梦出海,孩子的梦里有神秘的大海。
出航的大船载着孩子们的梦,孩子的梦中有神秘的大海,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大海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大海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这句话表达了孩子们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1、胜日寻芳泗水滨”是叙事,“无边光景一时新。
”写春天万物更新的景象。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描写了春天绚丽迷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奶奶快步走过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气。
她给小淘气揉揉屁股,见他没有伤着,就转身往屋里走,快进门的时候回过头来说……“走、扶、揉、回过头来说”表现了奶奶对小伙伴们的亲切关爱,表现了奶奶的慈祥、善良。
23、“有果子大家吃才甜。
”分析:大家都品尝到果子的香甜,这种香甜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只有让大家分享劳动果实,才会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愉快和喜悦。
24、《给自己写信的人》体会到欧立希对医学研究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学习他坚持不懈的态度、忘我的精神和对亲情的重视。
25、《朋友之间》我们感受到朋友之间不仅仅要信任和尊重,还要沟通和赞美。
26、《峨眉山月歌》路线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不仅写出了月夜的江山之美,更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7、《第一朵杏花》中我们要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28、《科里亚的木匣》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该用变化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29、只要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在生活中认真倾听,在生活中静静思考,你会发现,奇妙的世界里处处都有学问。
(排比的修辞手法)30、《宿建德江》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孤寂、愁闷的心情。
31、第19课《点金术》①“心花怒放”写出了麦得斯得知自己有点金术时高兴的心情。
②“扫兴”写出了麦得斯无法赏花,无法感受生活的无奈心情。
③“闷闷不乐”写出了麦得斯成为最富有的人却饥肠辘辘的郁闷心情。
④“痛苦”写出了麦得斯失去女儿后的难受心理。
32、麦得斯永远也忘不了这个教训。
①“这个教训”指的是一味追求金钱而让他失去更珍贵的东西。
②“这个教训”让麦得斯懂得了做人不能太贪心,只有珍惜、知足,才会有幸福和快乐。
33、珍妮想,他该多痛苦啊!于是,她小心翼翼地撕下最后一片青色花瓣,扔出去,说:“飞吧,飞吧!让这个小男孩健康起来吧……”①句子写了珍妮的动作、神态、心理和语言,表现了她美好的愿望和善良的天性。
②“小心翼翼”突出了珍妮虔诚、认真、仔细、慎重的心态和神态。
③珍妮是个天真可爱、心地善良的孩子。
34、从《黑眼睛的大红鱼》中我们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身处困境,要勇敢面对,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35、《牧童》这首诗描写郊野辽阔的景色,表现了牧童自在快活的心情。
作者看到草铺横野六七里,听到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不脱衣卧月明”几个动作的描写,把牧童回家悠闲的举动刻画得入木三分。
36、《聪明的徐文长》写了他提水桶过桥和杆上取物两件事,提水桶过桥巧在他利用了水的浮力,杆上取物,他利用了井的深度。
37、晏子是个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人,国王是个奸诈、卑劣、内心懦弱的人。
楚国刁难挑衅,让晏子钻狗洞,两个假设推论,推出楚国是狗国,羞辱晏子的身材,用三段论推出楚王是昏君,用“齐人本性喜欢做强盗”来羞辱齐国,用类比推理推出是楚国的水土不对,教化不好。
38、《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中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强烈冲击。
“无穷”写出了莲叶的无边无际,又渲染了天地的壮阔。
【语文乐园中的阅读材料】1《我们靠自己》告诉我们:人要自信、自立、自强,不能做什么事都依赖别人。
2《有志者事竟成》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气,有志气的人一定能成功。
3“手不释卷”成语的意思是手里总离不开书,形容看书、学习非常刻苦。
4“一鸣惊人”的意思是: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干就有惊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