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发展史施红雅(09给水排水1班0938220012)摘要:按中国的年表一一介绍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三个大的方面讲,其中又分小的方面,具体到朝代,让大家对中国的建筑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了解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也就知道了中国的历史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
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浓缩,从建筑的发展史中能看出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能反映一个朝代的兴与衰,而建筑也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
何为建筑?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了解了什么是建筑,我们就可以来谈谈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了。
1.1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中国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时,殆将永远笼罩于史前之玄秘中”。
[1]在新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从栖息于巢与穴,进步到有意识地建造房屋。
出现了干阑式与木骨泥墙的房屋。
姜寨有五座“大房子”共同面向一个广场,每座“大房子”周围环绕着若干或圆或方的小房子,其布局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聚落的特色。
龙山文化时期的居住遗址以西安客省庄的一座吕字形平面的房屋为例,房屋面积比仰韶时期的变小,室内有供存贮的窖穴,表现了父系氏族社会私有财产的出现。
1.2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1.2.1商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建筑技术明显提高,安阳殷墟是最早发掘的商代城市,经过数十年断断续续的工作,殷墟大致的面目,已约略可知。
[2]宫殿建筑,建筑上已大量应用夯土技术,殿顶应是最为尊贵的重檐,庑殿顶由殿堂、庭院、廊庑和大门组成的宫殿建筑格局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后世很有影响。
1.2.2西周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遗址是陕西岐山风雏村的“中国第一四合院”,是一处二进院的宗庙建筑。
[3]这种四合院式的建筑形式,规整对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具有统率全局的作用,使全体具有明显的有机整体性,体现一种庄重严谨的性格。
院落又给人以安定平和的感受;这种把不大的木结构建筑单体组合成大小不同的群体的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群体构图方式,得到长久的继承。
1.2.3春秋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特色是“高台榭、美宫室”。
这一方面是高台建筑有利于防刺客、防洪水、可供帝王享受登临之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筑技术的原因,当时要修建高大的建筑,要依傍土台才能建造成功。
1.3封建社会初期的建筑1.3.1战国城市规模扩大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战国七雄各国的都城都很大,以齐国的临淄为例:大城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城内居民达7万户。
大城西南角有小城,推测是齐国宫殿所在地。
1.3.2秦、汉秦汉建筑在商周已初步形成的某些重要艺术特点基础上发展而来,秦汉的统一促进了中原与吴楚建筑文化的交流,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
秦汉建筑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礼制建筑)和陵墓为主,到汉未,又出现了佛教建筑。
都城规划由西周的规矩对称,经春秋战国向自由格局揍变,又逐渐回归于规整。
秦汉建筑艺术总的风格可以“豪放朴拙”四个字来概括。
屋顶很大,已出现了屋坡的折线“反字”,即以后“举折”或“举架”的初步做法,但曲度不大;屋角坯没有翘起,呈现出刚健质朴的气质。
建筑装饰题材多飞仙神异,忠臣烈士,古拙而豪壮。
西汉长安南郊明堂复原图The MingTang’s recovery figure in western han dynasty changan south1.3.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建筑在魏、蜀、吴三国至东晋十六国这二百年间(220~420年),建筑技术没有大的进步,南北方的宫殿等大型建筑基本沿袭传统做法。
史载东晋建康太庙建于公元387年,长十六间,墙壁用壁柱、壁带加固,可知仍是土木混合结构建筑。
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这一百多年间(420~589年),中国建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在进入南北朝以后变化更为迅速。
建筑结构逐渐由以土墙和土墩台为主要承重部分的土木混合结构向全木构发展;砖石结构有长足的进步,可建高达十米的塔。
1.4封建社会后期的建筑1.4.1隋唐隋唐建筑实物之现存者,就类型言,有木构殿堂、佛塔、桥、石窟寺等物。
[3]隋享国三十七年中,凭藉统一后的有利形势,进行了空前规模的建设。
它创建了大兴(长安)和东都(洛阳)两座有完整规划、规模宏伟的都城。
隋建东都,吸收南朝建康的优点,把南朝先进的规划和建筑技术引入北方,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唐惩于隋亡教训,建国之初在宫室建设上较为谨慎,宫室沿用隋代之旧,新建离宫用草顶。
隋在大兴未建城楼,在洛阳未筑正式外郭墙。
1.4.2五代、宋、辽、金五代十国,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木构建筑遗存极少,但在砖石建筑结构上有所发展。
宋、辽、金时期在建筑风格上,宋代建筑逐渐脱离了唐代刚健质朴的特点,倾向于华彩丰丽,做法上也逐渐程式化,因而显得秀柔有余而雄浑不足。
辽代建筑则更多地受唐风影响,开朗雄健。
金代建筑承袭宋代风格,倾向于华靡精巧。
1.4.3元元代的建筑所用材料比前朝少,斗拱亦是,还出现弯材,但建筑物的装饰性很强,瓦屋顶各种背脊部出现了脊筒子,鸱吻尾部逐渐向外卷曲。
在城市建筑中很突出钟楼等公共建筑物,总体减柱的施工方法似已成为大小建筑的共同特点。
[4]1.4.4明、清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均为后世所沿用:都城北京和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均得益于明代的规划和经营。
这一时期,建筑方面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艺术、技术,官式建筑形象较为严谨稳重,其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装修陈设上也留下许多砖石、琉璃、硬木等不同材质的作品,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明清建筑的最大成就是在园林领域。
明代的江南私家园林和清代的北方皇家园林都是最具艺术性的古代建筑群。
中国历代都建有大量宫殿,但只有明清的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5]现存的古城市和南北方民居也基本建于这一时期。
明清北京城、明南京城是明清城市最杰出的代表。
2,中国近代建筑发展史中国近代建筑所指的时间范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止。
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建筑处于承上启下、中西交汇、新旧接替的过渡时期,这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一个急剧变化的阶段。
研究表明,1949年之前的“近代建筑”体系中,已经存在着明确的“现代建筑”特征,而且与1949年之后的中国现代建筑现象一脉相承。
[7]它们种类多样,风格各异, 体现了各个城市的独特风貌。
其中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富有典型性、独创性和代表性,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6]。
中国近代建筑包含着新旧两大体系:旧建筑体系是原有的传统建筑体系的延续,基本上沿袭着旧有的功能布局、技术体系和风格面貌,但受新建筑体系的影响也出现若干局部的变化。
新建筑体系包括从西方引进的和中国自身发展出来的新型建筑,具有近代的新功能、新技术和新风格,其中即使是引进的西方建筑,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中国特点。
从数量上说,旧建筑体系仍然占据着优势。
从建筑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近代建筑的主流则是新建筑体系。
3中国现代建筑发展史3.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建筑活动的一般特点是规模小,进展快,造型简洁,很少装饰。
某些建筑反映出古代建筑思想的延续。
1951年底,知识界的思想改造运动扩大到建筑界,使国内的建筑创作思想逐渐地同西方现代建筑思潮隔绝。
设计的建筑大多注重功能,建筑标准切合国情,建筑形象具有现代建筑特征,还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效益较好。
3.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这个时期,工业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队伍基本形成,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建筑设计完成了向工业体制的转化,民用建筑设计水平大有提高,设计开始注意功能和经济的关系,并在建筑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
3.3“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中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
建筑界的“大跃进”是以“快速设计”、“快速施工”为核心,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为手段的建筑活动。
这个时期也进行了薄壳结构、悬索结构的研究并获得一定成果。
一北京十大建筑;二结构技术带动建筑艺术;三掀起建筑理论高潮;四普遍出现探索地域性建筑的浪潮。
[8]3.4“设计革命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革命开始时,中国建筑业也发生了大革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作用遭到了彻底的否定,几十年积累起来的设计力量和大量资料蒙受空前的损失。
这种状况直到1978年才开始扭转。
3.5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从1976年10月到1978年12月,建筑活动基本上仍然延续前一时期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方法,建成的大型建筑有毛主席纪念堂等。
从1979年起,建筑工作者思想上解除了禁锢,建筑学术思想日趋活跃,一些重要的活动活跃了禁锢多年的思想,提高了中国的建筑学术水平。
在逐步改善的创作环境里,中国建筑活动开始出现全面繁荣的新局面。
结论:中国建筑朝着越来越舒适、实用、美观的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References[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2]段振美《殷墟考古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3]梁思成梁思成谈建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4]宋其加解读中国古代建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5]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6]杨新华;卢海鸣;黄继东南京—民国建筑的博物馆钟山风雨 2003[7]邹德侬;曾坚论中国现代建筑起始期的确定建筑学报 1995[8]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史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Shi Hongya(9 Feedwater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09 0938220012)Abstract:In this paper,introduced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timeline,it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it also have small aspects.And it specific to dynasty.It can let everybody has a system of understanding to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Know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in the same time,also know the chinese hisotry.Keywords: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