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北京高考语文新题型及答案

2014北京高考语文新题型及答案

2014北京高考语文新题型及答案语文测试题B学校姓名学号本试卷共5页,17题,50分。

测试时长50分钟。

一、本大题共13小题,28分。

1-11题每小题各2分,12-13题每小题各3分。

1.某百货商店开业,老板的朋友送来四副贺联,但其中只有一副适合百货商店。

这副是A. 茅店月明鸡唱早,板桥霜滑马行迟。

B. 五夜早朝声入梦,一江春水暖先知。

C. 生意可人春潮涌,财源似水秋果香。

D. 一楼风月当歌饮,万里溪山带醉看。

2.依次填入文字横线处的成语或俗语,恰当的一项是有时候,我们可以用俗语和成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如:“打开窗户说亮话”和“开诚布公”,“①”和“弄巧成拙”,“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和“②”,“③”和“分道扬镳”等。

不过,俗语多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则多用作书面语,趋向典雅。

A.①鸡蛋里挑骨头②因小失大③重打锣鼓另开张B.①偷鸡不成蚀把米②因小失大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C.①鸡蛋里挑骨头②舍本逐末③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D.①偷鸡不成蚀把米②舍本逐末③重打锣鼓另开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4题。

登高远眺,俯瞰京城:一边是,红墙内皇宫内院,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一边是,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民居院落,在绿树荫里掩应。

若在雨中观看,其意境更深,诚是“云里帝城双凤阙,”。

3.文中划线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远眺B. 金碧辉煌C.气势恢宏 D. 掩应4.下列各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雨中丛树万人家B.雨中绿树隐千家C.坊间丛树掩万家D.坊间绿树有人家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5-6题。

赵老师发现11月的话费突然增至350元,就向居所附近的营业厅查询。

负责人小辛核查后发现多收了赵老师200元,他先向办公室程主任当面作了汇报,然后准备登门道歉,把多收的200元钱退给赵老师。

5.小辛当面向程主任汇报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客户赵老师致电我营业厅,陈述了多收话费之事,经查属实,我们一定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保证以后不再出错。

B.客户赵老师反映11月份话费比平时多了200多元,她对此很有意见,您看怎么办呀?C.由于我们工作不细致,11月份多收了客户赵老师200元话费,向您检讨,一定妥善做好退款工作。

D.客户赵老师11月份的话费比平时多了200元,要求给予答复——有可能是我们部门算错了。

6.小辛登门道歉退款时,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赵老师,实在抱歉,多收了您200元钱,请收好,感谢您监督我们的工作。

B.由于我公司工作疏漏,导致多收了您的话费,现如数退还,我们深表遗憾。

C.赵老师,您反映的话费问题经程主任批示,已经弄清。

现退还200元钱,并请谅解。

D.这是退给你的200元钱,请收好。

希望今后继续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初夏的黄昏,闻一多先生架着银边的眼镜,穿着黑色的长衫,抱着他那数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抄稿本,像一位道士样地昂然走进教室里来。

当学生们乱七八糟地起立致敬又复坐下以后,他也坐下了;但并不即刻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自己的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露出他那洁白的牙齿作①一笑,问道:“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并没有谁坦直地接受这Gentleman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先生自己擦火柴吸了一支,使一阵烟雾在电灯下更浇重了他道士般神秘莫测的面容。

于是,像念“坐场诗”一样,他搭着极其②的腔调,念着:“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这样的,他便开讲起来,讲他心仪的《楚辞》,讲神话与诗歌的关系,得意地把两个古人的诗句集成一副对联在课堂上吟诵:“劝君更尽一杯酒,③。

”显然,他像中国的许多旧名士一样,在夜间比在上午讲得精彩,这也就是他为什么不惮其烦地向注册科交涉把上午的功课移到黄昏以后的理由。

有时,讲到意兴阑珊的时候,他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出皎兮”的时候,这才在“凉露霏霏沾衣”中回他的新南院住宅。

7.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①、②处,最恰当的一组是A.嫣然迂缓B.蔼然迂缓C.蔼然和缓D.嫣然和缓8.文中黑体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A.乱七八糟B.慢条斯理C.神秘莫测D.意兴阑珊9.将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③处,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A.与尔同消万古愁B.烟波江上使人愁C.举杯消愁愁更愁D.同向春风各自愁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坚定的民主战士,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

B.《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作品的合集,屈原的《离骚》是其中的代表作。

C.“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送元二使安西》,其下句是“西出阳关无故人”。

D.“月出皎兮”的四字句是《诗经》中的典型句式,其中“兮”字为语助词。

11.下列关于本文内容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 英文“Gentleman”的运用,是强调闻一多不同于中国传统文人的绅士气派。

B. 描写闻一多在课堂上吸烟的举止,主要目的是渲染闻一多不拘小节的讲课风格。

C. 文中描绘闻一多念“坐场诗”的情景,凸显了闻一多授业时的认真和投入。

D. 尽管文中有两处把闻一多比作“道士”,但作者更倾向于视闻一多为“名士”。

同学,请标出做完前面11道试题所用的时间:分钟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2-13题。

调露①年中,有人行于巴峡。

夜泊舟,忽闻有人朗咏诗曰:“秋径填黄叶,寒摧露草根。

猿声一叫断,客泪数重痕。

”其声甚厉,激昂而悲,如是通宵,凡吟数十遍。

初闻,以为舟行者未之寝也。

晓访之,而更无舟船,但空山石泉,谿谷幽绝,咏诗处有人骨一具。

(唐·牛肃《纪闻·巴峡人》)注释:①调露:唐高宗李治年号(679-680)。

12.下面对本段文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 这篇高度诗化的小说,通过描写传达出一种幽冷阴寒的感受。

B. 文中“朗咏诗”的“人”,是一个漂泊异地、客死他乡的游魂。

C.“其声甚厉,激昂而悲”是说吟诗者的声音雄浑高昂而充满悲痛之情。

D. 文中“忽闻”、“初闻”、“晓访之”,三个动作的施动者,泛指“行于巴峡”的某个人。

13.下列诗句中,与本段文字引诗中的“猿声”所表现的情感不同的两项是A. 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唐·张九龄《耒阳溪夜行》)B. 猿声近庐霍,水色胜潇湘。

(唐·刘长卿《送康判官往新安》)C. 溪水碧悠悠,猿声断客愁。

(唐·郑绍《游越溪》)D. 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

(唐·于鹄《宿王尊师隐居》)E. 山色临湖尽,猿声入梦愁。

(唐·皇甫冉《寄江东李判官》)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6题。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产生的,只有少数的大地震在极其适合的条件下才能激发灾害性的大海啸。

条件主要有两点,首先必须在深海有大地震,其次一定要有由深变浅的海底地形。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最大的特点就是长波长,可以长达几百千米,而且从海面到海底做整体运动,而非海面运动。

这种长波长的波有一个特点,它传播的速度跟海水深度的平方根成正比例。

一旦海啸的这种波长产生了,往前推进的速度与海水的深度就会相关。

在太平洋4千米或5千米深的地方,它推进的速度如同坐波音飞机,每小时可达700一900千米;在50米深处就走得慢了,到10米就更慢了。

因此海啸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在深海里边传播快,在浅海里边传播慢。

海啸波在深海中传播时,波高不到l米,不会造成灾害,但进入浅海后,因海水深度急剧变浅,前面的海水波速减慢,后面的高速海水向前涌,就像无数汽车不断发生追尾一样,前边飞驰的汽车突然刹车了,后边的汽车仍旧不断往前开,结果大家都会撞在一起。

由于波高急剧增加,最大的波高可达几十米,这种几层或者十几层楼高的“水墙”冲向海岸,仿佛用剃头刀剃头一样,所到之处,所有的房屋、建筑、树木、道路、护堤等一扫而光,破坏力极大。

(摘编自《科学的真相》)【相关链接】①1960年智利近海9.5级地震产生了巨大的海啸,袭击了夏威夷。

第一次海啸波并不高,约有4米,然后海水大幅度下退;隔了一段时间更高的浪袭来,之后就是退掉、袭来的往复,浪头越来越高,最高达14米。

夏威夷遭到严重破坏,遇难者多数死于第二次、第三次海啸波的冲击。

(摘编自《百度百科》)②中国附近的近海,渤海平均深度约为20米,黄海平均深度约为40米,东海平均深度约为340米,总体来说它们的深度都不大。

远洋海啸对中国会有影响,但影响很小。

我国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东边一系列的岛湖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例如台湾岛,它的东部海域陡峭的海岸地形,不利于海啸波浪的堆积。

但是,由于中国沿海4米以下地区的GDP占全国的1/4,因此小海啸大灾害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

(摘编自《地震与海啸》)③台风的到来也会导致海岸产生很高的浪,这不是海啸而是风暴潮。

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风暴潮的波长不到1千米,传播深度比一般海浪要快,但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每小时200千米左右。

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可以说,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

(摘编自《中国科普博览》)1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海啸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所以海啸波在海底附近也不会受到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B.海啸发生时,海底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其振幅随海水变浅而衰减。

C.海啸波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与波音飞机保持同步,通常会在深海不知不觉地掠过。

D.海啸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几十米,形成“水墙”。

另外,海啸波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因此只要有海啸就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E.中国发生近海海啸的可能性比较小,远洋海啸对中国的影响也很小,很难遇到夏威夷那样的大海啸灾难,所以不用过分担心海啸。

15.夏威夷海啸遇难者多数死于第二次、第三次海啸波的冲击,我们从中可以总结怎样的经验教训?(3分)16.根据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风暴潮与海啸的主要区别。

(5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

17. 学校准备为高一新生设计制作校服。

原定一款参照国外校服设计的样式,男式帅气,女式俏丽,大家很喜欢。

但有家长提出,这样的校服穿上后容易使学生分心,甚至会助长男女同学之间的爱慕之心。

校方对此很为难。

请你给校长写一封短信,陈说自己的看法,对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帮助。

要求:表达得体,150字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