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 是宗法制的产物B. 是一种宗教信仰C. 受宗族观念影响D. 重视历史和教育【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重视历史、重视教育,故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宗法制、宗族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两项排除。
材料“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结论,B项排除。
2.汉文帝时期,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隆盛局面。
这些措施A. 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B. 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C. 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D. 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的“惠商”政策使得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汉文帝的“惠商”政策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故B项正确。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延续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故A项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统治者还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故C项错误。
材料只是反映了汉文帝时期商业的繁荣,没有涉及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D项排除。
3.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说明明封建王朝对商业严格控制,但不能得出非州县之所不具备设市条件,故A项排除。
草市普遍出现是在宋代,故B项排除。
材料“开封瓦子50多处”可知宋代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故C项正确。
市舶制度开始于唐朝,完善于宋元,故D项排除。
4.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
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
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
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 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B. 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C. 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D.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
……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
”可知该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仍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与西方相比,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故D项正确。
AB两项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C项“进程终止”说法错误,排除。
5.“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B. 自然经济瓦解彻底C. 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 城市功能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结合所学可知,1895年以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促进了上海人口激增,故A项正确。
自然经济在近代仍占主导地位,故B项排除。
近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工业体系,故C项排除。
上海的城市功能仍是以经济为主,1895年后没有发生变化,故D项排除。
6.在题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下图),写有“政府”二字的一只手,把“青岛”送进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将其吞下,正好与“政府”之手的作用相反。
该漫画能反映出A.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B.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C. 当时群众爱国运动高涨D. 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抵制日货”、“青岛”可以知道,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巴黎和会上中国要求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传回国内引发了群众爱国运动,故C项正确。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于19世纪末,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在1931年,AB两项时间不符,排除。
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不符合史实,故D项排除。
7.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并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
表明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 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C. 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D. 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结合所学可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线的重要成员,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这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A项正确。
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于1938年,B项时间不符,排除。
当时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全部废除,故C项排除。
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不符合史实,故D项排除。
8.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该道路的特征是A.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B. 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C.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D. 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故B项正确;1978年以前没有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也没有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一边倒”外交政策只在建国初期实行,ACD 三项不是“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排除。
9.“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了罗马法A. 程序严谨体系缜密B. 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C.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D. 推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表明罗马法适应了近代社会的发展,故B项正确。
题干信息没有体现罗马法程序严谨体系缜密,故A项排除。
罗马法维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C项排除。
材料主要反映罗马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推动新生产关系的产生,故D项排除。
10.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光荣革命”以后,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由“少数人的统治”代替了一个人统治国家。
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
据此可知,英国议会A. 是英国历史的逻辑结果B. 与专制王权水火不容C. 促进英国完成工业革命D. 奠定了现代民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英国的议会在13世纪末形成,经过大约400年的演变,‘光荣革命’…从1832年到1928年,通过5次议会改革,现代民主制度在英国最终确立。
”表明英国民主制度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完善最终确立,所以英国议会的发展过程符合历史规律,符合发展的逻辑,故A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英国议会的发展过程,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英国于19世纪完成工业革命,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材料主要反映英国议会的发展过程,而不是英国议会的影响,故D项排除。
11.下表是1913年至1937年世界部分国家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其中苏联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大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中的比例(全世界100%)A.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B. 苏联未受经济危机任何影响C. 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D. 新经济政策活跃了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斯大林执政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逐渐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模式下,重点发展重工业,使得苏联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故C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苏联工业的快速发展,没有涉及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故A项排除。
苏联抓住有利时机引进了西方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促进了工业建设的发展,B项说法错误,排除。
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逐渐取消,故D项排除。
12.2018年以来,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以“美国优先”为口号打关税牌,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并把主要矛头指向中国。
反映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B. 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逆转C. 中国的发展已威胁到美国D. 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特朗普政府大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全球多个国家发起贸易战”可知特朗普政府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这意味着全球经贸规则面临新挑战,故D项正确。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A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B项说法错误,排除。
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排除。
第Ⅱ卷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民主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代议制度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代议制却不一定等于民主制,只有当代议制成功地保证了政府的行动确实是按照人民的愿望和需要办事时,我们才有理由称之为代议制民主。
从世界各国的代议制发展历程来分析,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某些国家在某些历史发展阶段,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而已,他们是打着代议民主的招牌,而行专制独裁之实。
——黄牧航《再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教材处理》材料二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
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
虽然宪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他乡安身立命。
——摘编自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史上“代议制只是他们粉饰民主的一块幌子”的一个实例,并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