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诚信的人》测试卷及双向细目表
(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8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24分)
1、信任的基础永远是()
A、宽容
B、诚实 C 、自信 D、友好
2、“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告诉我们()
①人在理智的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的履
行。
②如果失信于人,就好产生信任危机。
③只有为人诚实,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④如果承诺的是大事就必须兑现,如果是小事就无所谓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3、诚实与谎言()
A、绝不相容,诚实的人绝不说谎
B、少说谎,还是诚实的人
C、诚实与谎言并不矛盾
D、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4、诚信的核心是()
A、诚实
B、真
诚C、善D、信任
5、“王婆卖瓜”的故事使人们懂得诚信做人的道理,你认为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A、诚信做人要虚虚实实
B、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
C、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D、诚实的基础是信任
5、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但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的正确选择。
下列选择正确的
有()
A、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保证实话实说
B、为表明自己的诚实,常需要泄露朋友的隐私
C、要尊重个人的隐私,就不与他人坦诚交流
D、医生隐瞒一个癌症晚期病人的病情
6、一个人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立身处世。
诚信守则要求我
们()
A、坚持实事求是
B、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要站在人情一的一边
C、在涉及利益冲突时,要站在少数人的利益一边
D、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站在眼前利益一边
7、班会课上,同学们针对“怎样做个诚实的人”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做诚实的人很难事业有成
B、做诚实的人就无权保留自己的隐私
C、诚实就应不分场合和对象将事实和盘托出
D、做人既需要诚实守信,还需要智慧
8、关于诚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违背了诚实的道德
B、对人诚实自然会获得人们的信任
C、做诚信的
人
D、诚信的品德是高尚的
二、情境探究题(每题5分,共20分)
9、情境1、期末考试的考场上,你被一道题难住了,你发现旁边的小宇已经全部答完了,你会怎么办?
10、情境2、你捡到一个装有很多钱的钱包,而周围没有人,你会怎么办?
11、情境3、成绩单发下来,发现成绩不理想,回家父母问起此事时,你会怎么办?
12、情境4、你的朋友偷了别人的东西,跑到你家躲避警察的追捕,你会怎么办?
三、阅读思考(每题18分,共36分)
13、材料一:美籍华裔科学家、微软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博士,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他对一个求职者面试的经历。
在面试的过程中,求职者表示,如果被录用,他愿意把在原公司的一发明带过来。
材料二:北京某名牌大学一位学生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一天下午,导师让他从两点到三点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却用实验室
的电话打了40分钟的长途。
导师发现后非常生气,问他在做什么?他却说一直在专心做实验。
几天后,校方宣布,开除这位中国留学生。
阅读两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如你是李开复博士,你会录用那位求职者吗?为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留美博士研究生为什么会被学校开除?(6分)
(3)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8分)
14、材料一:某校初二(3)班的同学们为了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有关诚信问题的社会调查活动。
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到社会中存在着许多有关诚信的问题,在被调查的200人中,96%的人认为当前应加强公民诚信建设;70%的人对身边的诚信状况不满意;64%的人表示曾蒙受过不讲诚信之害。
这些都表明诚信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材料二:不讲诚信、制假售假、欺诈经营、道德缺失等,已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影响到人民的衣、食、住、行,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坏国家形象。
为此,国家曾开展了多次“共铸诚信”活动,使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
诚信的相关知识:
有关诚信的格言:
诚信的基础:
诚信的要求:
诚信的核心:
讲诚信的意义对个人而言:
对企业而言:
对社会、国家而言:
《做诚信的人》试题命题双向细目表
测试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的《做诚信的人》。
考察学生的知识点有诚实与信任的关系、诚信守则的要求、诚信与隐私的关系、诚信的核心等内容。
测试的认知过程: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鄙视那些不讲诚信的现象,把诚信作为立身之本的人生追求。
二者交叉部分:本次试题中以及生活中都会体现对以下内容的交叉运用,如诚信的原则;诚信与说谎、隐私的关系。
测试内容与认知过程比例:认知部分占26.25%,能力测试占73.75%,本次测试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诚信原则认知程度,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好诚信与隐私,诚信与说谎的关系,以及如何做到诚信是安排本框的测试内容的主要依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