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硫化氢防护工作,防止硫化氢泄漏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各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三条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硫化氢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落实和硫化氢作业场所检测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含硫废水、废气、废渣的
综合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从原料加工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第七条各单位的机电动力管理部门负责涉及硫、硫化氢的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八条各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硫化氢作业上岗人员的告知工作,协助安全、职防部门做好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第九条工会负责硫化氢作业过程劳动保护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十条各单位对本单位硫化氢防护管理负全面责任。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十一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料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的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
第十三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十四条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和要求,对涉及硫化氢的设备、管道及各类设施应从材质选用、制造安装、检验检测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第四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十七条所有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包括巡检、采样、切水、分析、进入密闭空间等)必须按要求佩戴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第十八条涉及硫化氢的单位应制订作业过程中的防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定期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检测和评价,及时将结果向职工公告。
第二十条防止硫化氢中毒的监测仪器和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监控,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二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
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硫化氢告知牌。
发
生源多且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红色警示线标示区域范围。
装置应在醒目位置设置风向标。
第二十三条在可能有硫化氢泄露的工作场所使用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
(一)现场需要24小时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
显示报警盘应设置在控制室,现场硫化氢检测探头数量和位置应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进行布置。
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其第一级报警点应设置在10mg/m3,第二级报警点应设置在20 mg/m3。
上述场所操作岗位应配置便携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其第一级报警点应设置在10mg/ m3,第二级报警点应设置在20mg/m3。
(二)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应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并按规范要求定期由具备检测资质的部门校验,并将校验结果记录备查。
硫化氢检测报警器的安装率、使用率、完好率应达到100%。
(三)在生产波动、有异味产生、有不明原因的人员昏倒及在隐患部位活动(包括酸性水、瓦斯的逸出部位、排液口、采样口、储罐计量口等)时,均应进行检测。
第二十四条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适量适用的防护器材,并制定使用管理制度。
(一)当硫化氢浓度低于20mg/m3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用具,在硫化氢浓度大于20 mg/m3或发生介质泄漏、浓度不明的区域内应使用隔离式*吸保护用具,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
装置有多种型号过滤式防护用具时应在滤毒罐表面注明适用物质。
(二)进入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区域必须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禁止在有毒区内脱卸防毒用具。
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区域时必须携带硫化氢检测仪。
第二十五条进入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内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
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加好盲板,经取样分析合格、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在有人监护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第二十六条进入工业下水道(井)、污水井、密闭容器等危险场所作业,要按照《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执行。
第二十七条在含有硫化氢的储罐、管线及含酸性气体瓦斯介质的设备上作业,经危害识别有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时,必需佩戴适用的防护器具,作业时应有人监护。
第二十八条硫化氢监测仪器在第一级报警点发生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检查泄漏点并准备防护用具。
当第二级报警点报警时,作业人员应戴上防护用具并向上级报告,同时疏散下风向人员,禁止动火作业,查明泄漏原因并控制泄漏。
抢救人员进入戒备状态。
硫化氢浓度持续上升而无法控制时,应立即疏散人员并实施应急方案。
第二十九条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在没有适当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应强令人员进行作业,同时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该作业,并可直接向集团公司安委办报告。
第三十条具有硫化氢的单位、车间(装置)要做好门禁管理,对外来施工人员要指定入厂路线、确定作业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误入具有硫化氢的区域。
第五章职业卫生教育和健康监护
第三十一条接触硫化氢的岗位人员应接受硫化氢防护知识培训,经考核合格,并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二条培训内容包括有关硫化氢的基本知识,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管理制度、硫化氢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的使用和规定、急性硫化氢中毒的急救措施等。
第三十三条每年组织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十四条外来人员应接受硫化氢防护知识培训并遵守本制度。
第六章硫化氢中毒处理
第三十五条涉及硫化氢的单位、车间(装置)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涉及硫化氢防护方面的内容,并定期演练,根据实际及时修订完善预案。
第三十六条发生硫化氢中毒时,应立即通知气防站、医院和有关单位,同时救(监)护人员佩戴上适用的防护用具,立即将中毒人员脱离危险区,到上风向对中毒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送至有条件抢救的医疗单位。
第七章检查与考核
第三十七条各单位根据本制度要求,落实相关工作。
第三十八条集团公司安委办对各单位执行本制度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制度由集团公司安委办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制度自20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