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惠普案例分析

惠普案例分析

文化撞击下的惠普何去何从
惠普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念、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5个重要因素组成的。

——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对于惠普公司发展的前四五十年而言,他们的英雄人物一直都是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

1939年两人合伙创立会偶,并以卓越的管理实践与可信赖的创新产品而闻名。

几乎所有企业的创业历程都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形成,惠普当然也不例外。

领导作为经营思想和战略的制定者对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亲手将惠普公司从汽车房变成了车间,从合伙企业到股份有限公司,正如对待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他们总是小心谨慎,兄弟情谊又让他们懂得完美配合以及公平的重要性。

于是,日复一日,起初的“惠普之道”就成型了:重视利润增长而不是总收入增长,鼓励团队合作,进行开放式管理,采取完全雇佣政策,使用均等薪酬,以及采用灵活的办公时间制度等。

此后,惠普领导阶层换届相对比较频繁,1999年7月,惠普又迎来了一位大人物卡尔利·菲奥里纳。

她是一位具备独特魅力的女性,聪明、自信、健谈、有抱负、沉着、坚定,几乎所有褒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这位“冰山美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她也是一位自我奋斗者。

从人格分析来看,她属于典型的力量型(C型)。

力量型的人,永远充满动力,他们会充满理想,勇于攀登高不可攀的顶峰,总是对准目标前进。

她有不二定律:“现在就按我的方式去做!”上任期间,卡尔利·菲奥里纳基于自己的意志,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迫切性,秉持“取其精华,并彻底改造其余部分”的态度对公司作出战略改变。

具有高度责任感的惠普企业文化以越走越远。

新的企业文化包含了管理实践,也包括大部分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薪酬制度。

从以人为本到绩效导向:
在20世纪40年代,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下定决心,不让惠普成为一家只会雇佣人和解雇人的公司。

在当时那个电子工业还完全依赖于政府支持的年代,这种做法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不过在1970年以后的那段经济衰退期,当公司生意遭到严重打击时,比尔·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这一集体性的魄力经受住了考验。

他们并没解雇工人,而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减薪10%,同时每人都减少10%的工作时间。

就这样,惠普在没有牺牲一个员工的情况下,经受住了衰退期的风风雨雨。

而卡尔利·菲奥里纳上任后,收购康柏,此时的康柏正在走下坡路同样在经济不景气的时期。

合并后的公司有待大幅度提高运营效率,2001年,惠普裁员11000人,康柏裁员6000人。

卡尔利·菲奥里纳重视利用薪金激励管理人员,将货币激励与绩效目标仅仅挂钩——完成公共目标,发放少量奖金;完成更高的内部目标,发放大量奖金。

卡尔利·菲奥里纳的管理经营模式,与前人相比具有更大的博弈性。

从事业部制到前端—后端二分式重组制度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
上图只是一般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并非针对惠普,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出此制度一些优劣。

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

各事业部可以自由自在地追求新产品理念,同时能够自负盈亏,职责鲜明,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

但是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一些业务联系与沟通往往也被经济关系所替代。

卡尔利·菲奥里纳上任后,宣布推行前端—后端二分式重组制度。

一大前端集团为公司客户提供服务,另一大前端集团为其他消费者提供服务;一大后端集团负责研发和生产计算机,另一大后端集团负责研发和生产打印机和成像设备。

虽然这种制度可以弥补事业部制的不足,但在当时的惠普实行存在太多限制因素,实践证明,卡尔利·菲奥里纳的一意孤行是不正确的。

“惠普之道”与企业发展:
1999年,对于惠普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他们改变的不仅仅只是一个领导人而已,改变的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文化。

所以这也注定了1999年将是惠普业绩的一大转折点(无论是好是坏)。

从附件表格2分析,惠普公司1998年至2002年净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6%,7.8%,15.4%,-9.1%,24.9%,1998年至2002年运营收益即利润分别为-1.7%,13.0%,12.4%,63.2%,77.3%。

从1999年的数据分析,收入增长率增加,而利润增长率却减少,可见卡尔利·菲奥里纳注重收入而非利润,这与初始人的观念向背。

这也是她没能在之后的几年里使企业发展更顺畅的原因。

一个企业的改革绝对是个漫长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由表3的分析可以看出惠普和康柏在合并前期所走的路线非常相似,至少从费用分析来看是这样的,2000年,两家公司的各项费用与90年代早期相比更为接近。

惠普和康柏虽在打印机和服务器市场各擅所长,但近年来渐走下坡,也力图找出有效的经营策略。

大环境今不如昔,两公司高层已感受到,除合并求强之外,别无他途。

虽然卡尔利·菲奥里纳的决策略为独断,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她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合并后第一年新惠普业绩剖优,但鉴于上述原因的存在,我不认为增长率会一直上升。

"惠普之道"自六十年前由两位创办人创立以来,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相应地衍生演化着新的内涵。

作为惠普公司六十多年来的立身之本,我们没有办法
否定“惠普之道”是推动惠普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然而不断对“惠普之道”进行创新改革,能否成为惠普获得持续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改革创新是否尊重原有的“惠普之道”。

只看到表面状况,急于一时的个人独断对于惠普的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是无益的。

惠普的改革之路还很长,我觉得惠普更需要一位这样子的领导人:对“惠普之道”有着独特情感又具有改革精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