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能源汽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泓域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摘要能源正朝着高氢气低碳的方向发展,可以预料,未来的能源利用中,氢能会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
燃料电池作为核心载体,引领氢能源的开发利用。
氢燃料电池车“零排放、支持大载重、长续航里程、燃料补给速度快、燃烧效率高”等优势,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宠”。
短期而言,燃料电池为氢能利用的主要领域,更加低廉的制备氢气,是氢燃料电池大规模商用的基础。
该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总投资12165.6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141.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92%;流动资金4023.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8%。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28770.00万元,总成本费用21770.26万元,税金及附加228.55万元,利润总额6999.74万元,利税总额8193.77万元,税后净利润5249.8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943.9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7.54%,投资利税率67.35%,投资回报率43.15%,全部投资回收期3.82年,提供就业职位417个。
未来加氢站的类型逐渐多样化,也将趋向于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央企国企成为加氢站的主要建设者,加氢站分布更加合理。
通过统一筹备配合地方政策,加氢站将在全国各地多点开花,形成更加完备的上游产业配套。
目前,国内氢能产业尚处于市场导入阶段,除部分气体公司外,市场化供氢渠道有限。
结合不同技术路线制氢的产能、经济性以及碳排放情况,不同地区须依据其资源禀赋进行选择。
从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细分产品销量结构来看,目前,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售主要以货车和客车为主。
2018年,燃料电池客车销量大幅增加至421辆,占国内燃料电池汽车销量的50.5%,超过了燃料电池货车销量。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系统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到2020年实现燃料电池汽车批量生产和规模化示范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明确提出,2020年、2025年和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目标分别为1万辆、10万辆以及100万辆。
宁波新能源汽车项目目录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二、项目承办单位三、战略合作单位四、项目提出的理由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七、设备购置八、产品规划方案九、原材料供应十、项目能耗分析十一、环境保护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十三、项目进度规划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十五、报告说明十六、项目评价十七、主要经济指标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六、项目必要性分析第三章市场分析、调研第四章项目方案分析一、产品规划二、建设规模第五章项目选址规划一、项目选址原则二、项目选址三、建设条件分析四、用地控制指标五、用地总体要求六、节约用地措施七、总图布置方案八、运输组成九、选址综合评价第六章项目工程方案分析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三、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七、土建工程建设指标第七章项目工艺技术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二、技术管理特点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四、设备选型方案第八章环境保护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二、建设期环境保护三、运营期环境保护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五、废弃物处理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七、清洁生产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第九章项目生产安全一、消防安全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六、防尘防毒措施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第十章项目风险应对说明一、政策风险分析二、社会风险分析三、市场风险分析四、资金风险分析五、技术风险分析六、财务风险分析七、管理风险分析八、其它风险分析九、社会影响评估第十一章节能可行性分析一、节能概述二、节能法规及标准三、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能源供应条件四、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三、项目节能设计四、节能措施第十二章进度计划一、建设周期二、建设进度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四、人力资源配置五、员工培训六、项目实施保障第十三章投资计划方案一、项目估算说明二、项目总投资估算三、资金筹措第十四章盈利能力分析一、经济评价综述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第十五章项目招投标方案一、招标依据和范围二、招标组织方式三、招标委员会的组织设立四、项目招投标要求五、项目招标方式和招标程序六、招标费用及信息发布第十六章结论附表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附表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附表3:节能分析一览表附表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附表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附表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附表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附表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附表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附表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附表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附表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宁波新能源汽车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xxx产业示范基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29000.00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xxx公司三、战略合作单位xxx集团四、项目提出的理由在氢能市场发展初期,氢气作为燃料增量有限,工业副产制氢因成本较低,且接近消费市场,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部分地区可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项目示范。
发展中期,煤制氢配合CCS技术,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积极推动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示范,氢气实现长距离大规模输运。
发展远期,中国能源结构从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多元格局,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有效供氢主体,煤制氢配合CCS技术、生物制氢和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等技术成为有效补充,整体氢能供给充裕,并可实现千万吨级绿色氢气出口。
迈入新时代,高质量能源至少应具备清洁低碳、经济高效、安全可靠三个特点。
为加快构建高质量能源体系支撑高质量发展,浙江要坚持以创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为重要目标和抓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更加注重长远布局,更加注重倒逼转型,更加注重惠民利民,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仅仅为3.6MW.201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突破10MW。
截止至2017年中国氢燃料电池出货量增长至16MW左右,同比2016年的13.5MW增长了18.5%。
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规模很小,并未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中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氢国,2011年我国氢气产量已达1407万吨,2012年我国氢气产量约为1600万吨,截止至2017年我国氢气产量增长至1915万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66%。
从制氢的方式来看,目前,制氢技术主要有传统能源和生物质的热化学重整、水的电解和光解。
全球96%的氢气来源于传统能源的热化学重整,还有4%来自于电解水,其中,天然气制氢是现今最主流的形式。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一)项目选址方案项目选址位于xxx产业示范基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宁波,简称“甬”,是浙江省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
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6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4.2万人。
2019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公布了2018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排名,宁波排名第8。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
宁波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统计年鉴公布的陆域面积是以0米等深线起算),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平方千米。
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594.4千米,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
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55.9平方千米。
宁波市已探明的矿产资源85种,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萤石、明矾石、叶腊石、石膏、硅石、氟石、花岗石等,金属矿有铅锌矿、铁矿,都未形成矿床,或虽形成矿床,但品位不高。
春晓油气田位于宁波市东南约350千米的东海西湖凹陷区域,总面积22000平方千米,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米。
而东海向来被誉为“东亚的波斯湾”,海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仅在中国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就有5万亿立方米,原油储量约为1000亿桶。
1949年末宁波市(今境域,下同)总人口252.04万人,其中老市区(含海曙、江东、江北区的城区)28.71万人。
截至2018年末,宁波拥有户籍人口603.0万人,其中市区295.6万人。
全年出生51061人,其中男性26578人,男女性别比为109︰100。
人口出生率为8.51‰,自然增长率为1.83‰,连续21年低于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820.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2.9%。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化学工基地,是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
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2019年,全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85.1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2.3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782.9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79.9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之比为2.7∶48.2∶49.1,一、二、三产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4.8%和54.2%(根据我国GDP核算制度和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结果,2018年宁波GDP为11193.1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7∶49.2∶48.1)。
人均GDP为14.3万元,合2.1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