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章节习题-第六章
一、选择题
1、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是一种(A )。

A. 内膜固有蛋白
B. 内膜外周蛋白
C. 基质可溶性蛋白
D. 外膜固有蛋白
2、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大亚基和小亚基分别由(D )DNA上的基因编码。

A. 细胞核
B. 叶绿体
C. 细胞核和叶绿体
D. 叶绿体和细胞核
3、下列4种色素中,哪个(或哪些)具有吸收聚焦光能的作用而无光化学活性?(D )
A. 细胞色素
B. 质体蓝素
C. 质体醌
D. 聚光色素
4、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A )。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化酶
C. 腺苷酸激酶
D. 柠檬酸合成酶
5、在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正常进行相适应的结构是(C )。

A. 叶绿体外膜
B. 叶绿体内膜
C. 基粒中囊状结构的薄膜
D. 基质
6、呼吸链主要位于(B )。

A. 线粒体外膜
B. 线粒体内膜
C. 线粒体基粒
D. 线粒体基质
E. 线粒体嵴
7、线粒体外膜的标志酶是( B )。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化酶
C. 腺苷酸激酶
D. 柠檬酸合成酶
8、线粒体膜间隙的标志酶是(C )。

A. 细胞色素氧化酶
B.单胺氧化酶
C. 腺苷酸激酶
D. 柠檬酸合成酶
9、氧化磷酸化发生的主要场所位于线粒体(B )。

A. 外膜
B. 内膜
C. 膜间隙
D.基质
10、下列哪种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多(A )。

A. 肌肉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上皮细胞
11、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 )。

A. 都通过出芽方式繁殖
B. 所有线粒体蛋白质合成时都含有导肽
C. 它们的外膜比内膜从性质上更接近于内膜系统
D. 存在于一切真核细胞当中
12、关于线粒体DNA,正确的描述是(B )
A. 编码自身必需的部分蛋白质
B. 编码自身必需的RNA和蛋白质
C. 可以被核基因组取代
D. 借助核编码的酶系统进行转录
13、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ATP合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B )。

A. 都依靠质子流作为ATP合成的动力
B. 合酶的各亚基均由核基因编码
C. 都属于质子泵
D. 都具有催化ADP和Pi合成ATP的作用
二、填空题
1、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I是由34条以上多肽链或者FMN和至少6个铁硫蛋白;催化NADH的2个电子传给辅酶Q,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NADH的2个电子传给辅酶Q,同时发生质子的跨膜输送或者电子传递体和质子位移体。

2、叶绿体内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的活性中心位于大亚基上,小亚基只具有调节功能,
研究证实,大亚基是由叶绿体基因编码,而小亚基是由核基因编码。

3、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5种酶复合体分别是NADH-辅酶Q还原酶、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CoQH2-细胞色素还原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A TP合酶
三、判断题
1、线粒体基质中的tRNA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核中转录后,从核孔复合体运送到细胞质,再通过线粒体内外肽接触点位置一次性跨越两层膜运送到线粒体基质中。

(x )
2、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三羧酸循环对细胞能量代谢最重要的贡献是在乙酰CoA氧化成CO2时,提取了其中的高能电子,并将这些高能电子储存在NADH或FADH2中。

()
3、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III具有传递电子和使质子移位的作用。

()
4、细胞一旦分化成熟,其内部的线粒体形态和数量将不再发生改变。

(x )
5、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大量的颗粒,即ATP合酶,是合成ATP的结构,也是内膜的标志酶。

(x )
6、呼吸链中的电子载体有严格的顺序和传递方向,按照其氧化还原电位从高到低排序。

(x )
7、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能独立复制和转录自己的RNA。

()
8、光合点自己传递链将电子从H2O传递到NADP+,是一个从高能态向低能态顺序进行的放能过程,无需外接能量的驱动。

(x )
9、C4途径不同于景天酸代谢途径(CAM),其初级固碳产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变化规律。

(x )
10、卡尔文循环、C4途径和景天酸代谢(CAM)是光合碳同化的三种途径,都能固定CO2并最终合成糖类产物。

(x )
四、名词比对
1、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与光合磷酸化(photophosphorylation
1、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的差异比对:
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偶联因子F0-F1 ATP酶CF0-CF1, ATP酶
参与系统呼吸链PSII、PSI
电子供体NADH、FADH2 H2O
电子受体O2 NADP+
H+梯度建立部位膜间隙和基质间类囊体腔与基质间
电子能量变化-0.32v——+0.82v +0.82v——0.32v
能量形式变化化学能——活跃化学能光能——活跃化学能
2、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与光合电子传递链(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2、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体,最终将释放的能量用于合成ATP或以其他能量形式储存,
也被称作呼吸链;光合电子传递链是指叶绿体类囊体上有序地排列着的电子传递体,两个光系统串联其中,光驱动电子从H2O
流向NADP+,H2O被氧化光解,释放出O2,NADP+变为具有还原力的NADPH。

质子跨膜梯度为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提供了条件。

3、非循环磷酸化(non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与环式光合磷酸磷酸化(cyclic photophosphorylation)
3、非循环光合磷酸化是指光能驱动的电子从H2O开始,经PSII、Cytb6f复合物和PSI最后传递给NADP+。

电子单方向传递经
过两个光系统,在点子啊传递过程中建立质子梯度,产物有ATP和NADPH(绿色植物)或NADH(光合细菌);而环式光合
磷酸化是指由光能驱动的电子从PSI开始,经A0、A1、Fe-S和Fd后传给Cytb6f,再经PC回到PSI。

这种电子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PSI单独完成,只有ATP的产生,不伴随NADPH的生成和O2的释放。

当植物缺乏NADP+时,启动环式光合磷酸化,以调节ATP与NADPH的比例,适应碳同化反应对ATP与NADPH的比例需求(3:2)
五、综合题
1、三羧酸循环产生NADH和FADH2用于氧化磷酸化过程中产生ATP。

既然三羧酸循环本身是不需要氧的,而氧化磷酸化又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试问为何移除氧后,三羧酸循环几乎立刻就停止下来了?
1、氧是电子传递的终点,如果没有氧,则NADH和FADH2过剩,会直接反馈抑制三羧酸循环反应中的酶,导致循环停止。

2、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2、半自主性是指自身含有遗传表达系统,但编码的遗传信息十分有限,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自身构建和功能发挥等必须依赖核基因编码的遗传信息。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的原因如下: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性体现在::①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含有DNA,线粒体DNA(mDNA)和叶绿体DNA(cpDNA)都成双链环状,分子结构与细菌DNA相似,均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都有编码功能。

②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说明这两种细胞器均具有自我繁殖所必须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非自主性体现在:抑制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质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叶绿体仅有60多种特有的蛋白质是在叶绿体内合成的。

但参与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质各有上千种之多。

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到线粒体或叶绿体内,参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
3、线粒体与人类疾病有何关系?
3、(1)线粒体病,线粒体是细胞内最容易受损伤的一个敏感的细胞器。

研究表明,线粒体与人的疾病、衰老与细胞凋亡有关。

线粒体的异常会影响整个细胞的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故称“线粒体病”(MD)
(2)线粒体疾病举例
①克山病,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患者因缺硒而线粒体含量明显下降。

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缺硒可造成心肌细胞线粒体出现膨胀、嵴稀少且不完整,使ATP合成酶等酶活性明显下降。

②人体衰老与线粒体的损伤有关。

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受损线粒体DNA(mtDNA)积累增多。

③线粒体疾病发生机制
目前有100多种人类线粒体疾病,其原发性机制都是mtDNA异常(突变、缺失、重排)引起的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酶系的异常。

在机体衰老时或疾病时,由于线粒体中的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抗氧化酶(如SOD)等活性下降,导致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破坏,引起细胞衰老与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