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Ag+] = Ksp/ [Cl - ] =1.8×10 - 10/ 1.0
= 1.8×10-10
Ag+/Ag = 0Ag+/Ag + 0.0592 lg [Ag+] = 0.7998-0.0592lg(1.8×10
-10)
=0.2223 (V)
总结:
一般来说,由于难溶电解质的生 成使氧化态的离子浓度减少时,电 极电势值将变小;若难溶电解质的 生成使还原态的离子浓度减少时, 电极电势值将变大。
0.0592(O)xm n lg(Rde)q
Nerst方程式表示了电极电势随 浓度的变化关系。
由公式可知,氧化型物质的浓度 愈大或还原性物质的浓度愈小, 值就愈高;反之,氧化型物质浓度 愈小或还原型物质浓度愈大, 值 就愈小。
2. 应用Nemst方程应注意以下几个问 题:
(1)纯固体、纯液体及稀溶液中的 溶剂不写进Nemst方程中; 纯固体或H2O的浓度视作常数处理。
规定当溶液的浓度为1.0mol/L,
气体分压为101.3kPa,温度为 298K时,所测的电极电势,称为标 准电极电势,常用符号0表示。
5.测定电极电势的方法
测定其它电极的电极电势,是以 该待测电极作为正极,标准氢电极 为负极组成电池,测其电动势而确 定的。
构成原电池的两极间的电势差称 为原电池的电动势。用符号“E”表 示
解:电极反应 Zn2+ + 2e = Zn
Zn2
/Zn
Zn2/
Zn
0.059l2g[Z2n] 2
-0.760.059lg20.10.79 2
例2:求非金属碘(I2)在 0.1mol/LKI溶液中,298K时的电 极电势。
解: I2 + 2e = 2I-
并且 I2/I-=0.54V
I2(/II-) =
对于任意一个电极反应:
mOx+ne = qRed
其电极电势的Nemst方程为:
02.3n0R FTlg((O Rd)exm )q
式中:R-气体常数,8.314J/mol K F-法拉弟常数,
96.500J/Vmol
T-绝对温度,
n-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
如果只考虑在室温下(T=298K) 进行的反应,将有关常数代入上式, 则Nerst方程式 :
PH=5,[H+]=10-5mol/l
Mn4O/Mn2
M n4O/ M2n
0.0n59l2g[M[M n-4O]2n[]H]8
1.510.059l2g1( 05)8 5
1.026
例:已知298K时,电对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0=1.51V , 此 时 H + 浓 度 由 1.0mol/L减小至1.0×10-4mol/L, 则该电对的电极电势( )
I20/ I. 010m.0o25l/9L2lg
1 [I-]2
-0.540.0592lg 1 0.66 2 (0.01)2
例3:
(1)电极电势的高低反映了氧还电 对———的难易,当电对中的氧化 态形成沉淀时,电极电势值将—— —。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是 值——的电对中的———物质。
2.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5)单原子离子的氧化数等于离子所 带的电荷数;多原子离子的电荷数 等于所有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6)在一般化合物中碱金属和碱土金 属的氧化数分别为+1和+2,卤素 为-1。
(7)一种原子的氧化数可以从同它化 合的其他原子的氧化数计算出来。
例 :计算Na2S4O6中S元素的氧化数。 解:已知O的氧化数为-2,Na的氧 化数为+1,
表明F2+2e
2F-的反应是
非常容易向右进行,F2容易得电子
是强氧化剂。
2.电极电势和温度、密度等物理量一 样,是一个强度性质,因此它的数 值与物质的数量无关。
Zn2+ + 2e Zn
0.76
Zn2+/Zn=
2Zn2+ + 4e 2Zn 0.76
Zn2+/Zn=
3.电极电势值与电极反应方向和书写 方式无关。
(2)对于气体物质,应以相对分压 p/p0写入Nemst方程中;
(3)若电极反应中有H+或OH一等参 与,尽管其氧化数并无变化,但也 要与相应的氧化态或还原态一并列 入方程;
(4)如果电极反应式中各物质的系 数不等于1时,则其浓度应升到相应 的方次数。
举例说明:
Zn2+ + 2e = Zn
Zn2+/Zn=
A 、 上 升 0.38V 0.047V
B、上升
C、下降0.38V D、下降 0.047V
E、无变化
3.生成沉沉淀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当电极反应中有沉淀生成时,由于 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会发生急剧 变化,也会对电极电势产生很大的 影响。
由于沉淀的生成而使电极电势改变 的数值可以依据Nemst方程和难溶 电解质的Ksp定量计算。
3.电极反应
原电池是由两个电极组成的,在两 个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 反应。
在原电池中,向外电路输出电子的 电极叫负极,而接受电子的电极叫 正极。
4.电池符号
如:铜-锌原电池 原电池有半电池、电极、盐桥三个部 分组成。
为了起见,原电池的组成常用一 个符号来表示,称为电池符号。
书写电池符号的规定:
E=(+) - (-)
(-)Pt,H2 | H+(1mol/L) || 待测电极
(+)
E=(+) - H+/H2
由于H+/H2=0
故 E= (+)
即电池的E就是待测电极的电极电势。
例如: SHE || Cu2+(1mol/L)| Cu(+)
测得 E=+0.337V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u2+/Cu= 0.337V
6.电极电势的意义及特点
第五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 势
本章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氧化还原反应 •电极电势 •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氧化数 1. 定义
氧化数是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形 式荷电数,是将每一个化学键中 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 而求得。
2.确定氧化数的经验规则
计算氧化数的规则虽然是人为的规 定,但它们是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主要有: ①构成电极的物质本性(或称得失 电子的能力); ②溶液的温度; ③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④气体的分压 。
1. Nernst方程式
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电 对的本性。并受离子的浓度和温度 等条件的影响。
如果温度或浓度改变了,电极电 势也就跟着改变。
电极电势与温度、浓度间的关系 遵从Nernst方程 。
例:在298K时,将一根银丝插入 AgNO3溶液中,并在溶液中加入KCl 使溶液中Cl-浓度为1.0mol/L,计 算Ag+/Ag =?
(AgCl的Ksp=1.8×10-10)
解:该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Ag+ + e = Ag =0.7996V
0Ag+/Ag
加入KCl生成AgCl沉淀,并有
[Cl-] [Ag+] = Ksp
0.76Z2n /Zn Z2 n/Zn0.025l9g2 [2 Z ] n
M2M nHOn 2 2/OM 2O (2 s n)+ 4MH2 n/M +O2 n +20.e02=5Ml9g n[[22 M +H 2 ]+ 4]n
3. Nemst方程的应用
(1)离子浓度的改变对的影响
例1:求在298K时,将金属锌放在 0.1mol/LZnSO4溶液中的电极电势?
例:
氧化数由0变为+1(升高)
CuO + H2= Cu + H2O
氧化数由+2变为0(降低)






第二节 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
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1.原电池的组成
原电池是由两个半电池组成的, 两个半电池之间由盐桥沟通。
2.氧化还原电对
每一个半电池中含有同一元素的不 同氧化数两种物质构成。
H2-2e
2H+
当t=250C,pH2=101.3kPa,
[H+]=1mol/l时,H2和H+溶液之间所
产生的电势差,就是标准氢电极的
电极电势。
并规定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即H+/H2=0。
4.标准电极电势
由于电极电势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构成电对的本性,同时受温度、浓 度的影响。提出了标准的概念。
Zn2+ + 2e
Zn
4.同一种物质在某一电对中是氧化态, 在另一电对中可能是还原态。
如 : Fe2+ 在 Fe3+/Fe2+电 对 是 氧 化 剂,而在Fe3+/Fe2+电对是还原剂。
5.电极电势是在水溶液中测定的,它 不适用于非水溶液体系。
0值是氧化剂、还原剂在标准态和 水溶液中强弱的标度。
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2.电极电势的测定
由于电极电势绝对值无法测定, 只能通过比较来求得各电极电势的 相对值,所以电极电势的数值是相 对的。
其方法是人为选定某种电极作为 标准,其它电极与选定电极作比较 而求得其相对的电极电势值。
3.标准氢电极(SHE)
IUPAC选定标准氢电极作为电极电 势的共同比较标准。
标准氢电极由电对H+/H2构成,
锌电极为负极,铜电极为正极。
正、负电极分别发生如下反应:
正极:Cu2+ + 2e 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