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价上涨分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中国房价上涨现象在所有有关民生类的问题中,居高不下的房价一直是近年来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虽然,近期我国的房价在限购限贷、房产税等政策的影响下有所回落,但对房价的调控不容放松警惕。
影响我国房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从需求层面看,城镇化、居民收入和婚龄人口是长期影响因素;从供给层面看,土地供应是长期影响因素;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需求和短期供给均形成重要影响。
要彻底整治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持续发力,引导房价“回落”到合理区间。
事实上,由城镇化、居民收入提高和婚龄人口增加所引致的住宅需求是自然的、健康的,宏观调控的治理重点是货币超发所带来的虚假需求、投机需求和房产商捂盘行为。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中国房价上涨的原因。
一、需求拉高价格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
人口的阶段性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阶段性积累,使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房价持续上涨。
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
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是导致这些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决定着住房高增长的需求。
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让中国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住房生产。
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决定着家庭分裂的速度。
中国的家庭人口平均数已从1990年的3.96人/户下降到了2008年的2.96人/户,并在不断的下降中。
正是因为70年代之后的高生育率决定的,80—90后的家庭分裂速度在不断加速,这种加速会延续大约至少十年。
中国的城市家庭新增户数从2000年的约700多万户上升到2008年的约1100多万户。
而每年市场化竣工的住房大约只有500多万套,仅能满足不到一半新增家庭的需求。
二、供给抬高价格从供给用度来说,房价的上涨最主要源于开发商的逐利行为。
商人是“经济人”,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第一目标。
近几年,中国房市呈随时间推移逐步“波浪式”拉升的特点。
开发商往往将不知名的杂费分摊入房价等,这导致房价上涨。
由于房地产行业可以拉动钢铁、建材、森林工业、机械、化工、陶瓷、纺织等产业的发展、房地产行业与相关行业形成利益“共荣圈”、共同抵制房价下降,这也是导致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人为减少楼市供给。
首先,土地稀缺与土地囤积并存。
近年来,中央政府积极想办法减少土地稀缺给楼市带来的压力,努力扩大土地供给。
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开发商“囤地扰市”行为。
究其原因,一方面,土地因为稀缺而存在供给刚性和价格上涨潜力;另一方面,开发商欲通过囤积土地,进一步拉动地价上涨而牟取暴利。
这加剧了房价上涨的压力。
其次,商品房空置与供给不足存在矛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1亿多平方米商品房未有售出。
如这类空置房不能得到妥善的消化处置,会形成“有房无人居,有人无房居”的困境,这给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政府下调房价增加了很大困难。
再次,开发商的捂盘,推高楼价。
开发商“囤盘现象”严重,故用伎俩一般为:故意提高楼房的售价,导致有价无市,推迟楼盘的销售速度;在售楼过程中,故意谎称楼房已经售罄,,有的拿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仍不开卖,开发商要求市民先交诚意金认购,再等销售通知等等。
开发商人为的“捂盘不发售的行为”控制销售节奏,制造房源紧张的错觉,给中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使房价积涨难返。
此外,开发商一次次不惜重金地购买土地,土地屡拍出天价,开发商在进行商品房买卖时必然将地价作为成本转嫁到普通消费者身上,使将来的房价大幅走高。
三、经济过热,投资性需求旺盛投资性需求旺盛助长了房价不断上涨。
我国居民储蓄率高,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房价上涨的预期,通过买房实现保值增值成为许多居民的投资选择。
不但富人买房投资,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也加入其中,有不少地方投资买房比例甚至超过了居住买房。
首先、团体炒楼现象。
团体炒楼的出现与长期活跃,使房价水涨船高,居高难下。
在这一群体当中,以温州人的“温州炒楼团”最为典型。
参与炒楼不下10万人的浙江温州炒楼团,近几年集千亿元资本,陆续投资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海口等城市的房地产。
“温州炒楼团”所到之处,房价应声上涨。
针对温州人炒楼行为,各地房产商也积极回应,楼盘老总亲赴温州、杭州考察,与当地的投资商接洽,回来后马上针对温州投资者设计一套大型推广策略。
2009年,广州颐和高尔夫庄园开盘,该盘门口竖着一个欢迎牌,写着“欢迎温州购房团到颐和高尔夫庄园参观”。
地产商与投机人群强强联合,房价何以下降?其次、中介的不诚实经营。
中介经营不规范,存在伪造“抢购”销售假象以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存在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等现象。
整个房地产行业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卖房的对信息掌握的较为充分,使房价容易被操控,并朝卖房者的期望值目标价上涨。
三、政治寻租1、非法批地——房价居高的外在诱因。
国家对土地实行“招拍挂”政策,即土地的招标、拍卖和挂牌,价高者得,最直接造成高地价,导致高楼价。
商品房的成本构成中,地价始终占最大比重。
在高楼价中,地价也占最大比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房开发中的地价和楼价的关系是面粉和面包的关系,即水涨船高的关系。
商品房用地价格的不断升高,直接导致商品房销售的市场价格不断升高。
一是政府非法批地,二是通过“以租代征”等形式非法占地,三是非法低价出让土地。
自方发布的新闻与相关数据说明,全国的土地审批存在严重的“政治寻租”现象,增加了房地产行业的隐性成本,成为房价居高不下的诱因之一。
2、“政绩工程”——政府对地产的内在推动力。
某些地方官员将房地产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
因为房地产行业是最快捷、最简单地拉动地方GDP增长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途径。
通过这些“政绩工程”迅速拉动本地区“短视”的经济繁荣,将房价推向高涨的“不归路”。
四、金融政策“推波助澜”1.购房优惠银行在购房按揭方面,为不少的房客提供了资金方便,但也成为培育投机者的温床。
按照国家规定,只要购房者首付30%的购房款便可以买到房子,银行会将其余的70%购房款替购房者支付给开发商。
不少投机者巧用购房优惠,加大了货币贷发放量,助长了房价上涨。
2.投资优惠金融机构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式降低投资风险。
首先,银行以低利率的政策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成本比较低;其次,金融机构推进房地产企业通过股票的方式上市融资,并允许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企业的资本积累;发展房地产投资基金以及房地产信托投资;银行把资金贷给开发商以后,把若干项目的债权“打包”在债市上卖掉等等,投资优惠导致房价快速上涨。
3.外资注入国内各地的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外资对房地产的投资也完全遵循投资市场的规则,即当该地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他国时,外资就会纷纷涌入资金的涌入会导致对该地房地产需求上升,进一步抬高价格,直到该地的投资回报率下降至接近海外的水平才达到均衡,停止资金涌人。
人民币不断升值,楼市的投资回报率不断高涨,使投入我国房地产领域的外资额度很大。
国际游资早已栖身中国的房地产业,中国楼市成为了外资的追捧热点。
五、媒体的炒作除了政府和开发商这两个幕后黑手之外,媒体和部分经济学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很多理性人士及国外机构纷纷作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的预测时。
但看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到处都是新房热销的热烈场面,到处是欣欣向荣的销售数据,还想这里才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缩影。
看了地产广告,你会认为中国人都中产了、都富豪了;中国的房产市场火上30年没有问题。
在金钱、利益面前他们只能选择迎合开发商。
媒体的摇旗呐喊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房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同样,房地产数据统计方式存在“先天不足”。
房地产数据统计由哥哥上城调队从开发商那里而不是从市场采集,甚至是由开发商自行填报。
当房价上涨较快时,开发商倾向于低报销售价格。
因为他们担心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政府的政策干预。
当房地产行情看淡时,开发商又采取报高价格,给外界造成价格不断上涨的假象,因为他们担心房价下跌会导致销售者购房的意愿下降。
这样的统计数据由权威可言吗,可信吗?金钱决定脑袋的经济学家在中国为数不少。
央行加息,许多人议论房角要将,马上就有经济学家信誓旦旦的宣称中国房价还要涨上二十年!在金钱和良知面前,经济学家们,你们选择的是什么?中国的房地产是升还是降,只要问问这三只手就可以了。
只要这三只手还在有力的支撑,中国的房产泡沫就会不断膨胀,直到崩裂那一天的到来!六、预期心理的形成在房价下跌的预言多次失效之后,普通消费者开始产生恐慌心理,并形成了房价将会持续上涨的一致心理预期,涨价预期导致的决策就是不少买房人抱着晚买不如早买,买小不如买大的消费心理,盲目追高,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影响房价的因素还有很多,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经济环境、经济周期的轮回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房价的涨跌。
房地产商们的炒作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助长了这种增长的幅度和趋势。
08年政府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出台了许多措施,紧缩银根,打击囤地,限期开发,提高贷款利率,打击炒房,加大了房屋交易成本等,以减少房屋的成交量,想使房产商迫于资金压力而降价销售,但这些措施提高房产商开发成本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老百姓购房的成本,银行提息,增加交易税都让老百姓买房多掏钱,而开发商被提高了成本后,必然将成本转嫁给买房者。
由此可见政府在调控房价高涨时措施不当,力不从心。
政府应改变以GDP为指标的政绩考核体系。
各地房价之所以越来越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执政者的通过发展房地产经营城市的理念所致。
因此,国家有必要将“把房价降下来”列为地方为政者的政绩考核之中.把颠倒了的政绩观重整过来。
要将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合作建房列为各地发展房地产的计划之中。
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制定开发数量、开发标准以及考核办法、问责制度。
在开发过程中要有严格的审计制度,开发成本要做到公开透明,开发利润要有科学的上限标准,绝不允许从中谋取高额开发利润。
在土地使用和审批上要优先考虑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合作建房的用地,土地价格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定价。
建立房价调控责任制。
我国住房和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及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有关部门是城市房价的凋控管理者。
而商品房的土地由地方政府供给,商品房的审批、管理由地方政府的土地、规划、建设等部门负责,房地产的收益归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城市商品房的直接具体管理者。
但房价调控却主要由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地方政府配合执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不足。
因此,针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特征,首先由住房、国土、金融等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房地产市场的分类、协调、监督、处理,指导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批准符合各个区域城市房价实际的金融、土地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