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物理基础知识汇总

五、光的色散1、白光的组成:太阳光的色散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彩虹是太阳光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而产生的。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3、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4、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遥控器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灭菌);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防伪)一、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作图:“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应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行探究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透镜焦度(Φ):Φ=1/f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

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单位:千克(kg )、克(g )、毫克(mg )、吨(t )。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测量工具应用 实验室:天平(放、调、调、称、收) 生产生活: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秤等一、质量②调: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③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至天平恢复平衡;④记:记下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⑤收: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拨回零刻线处。

天平使用时注意:①左盘放物体,右盘砝码; ②向右移动游码等于向右盘里加砝码;③加砝码时先增大的;减砝码时先减小的;④读游码示数时,以游码左侧为准(读示数小的那一侧)。

二、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相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3、密度的单位: 1g /cm 3=1×103Kg /m 3.4、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 (了解常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关系)三、测量物质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 2、基本方法: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刻度尺)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用公式ρ=Vm 求出密度3、量筒的使用:量筒要放在水平面上,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底部保持相平.4、①: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③: 将固体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记下固体和水的总体积(V 2 ,则固体和体积为V= V 2- V 1);④:根据ρ=Vm 算出固体的密度(ρ固=12V V m -)5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②: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记下液体的体积(V );③: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总质量(m 2)(则量筒中液体的质量为m= m 1 - m 2);④:根据ρ=Vm 算出液体的密度(ρ液=V m m 21-) 水在4℃时密度最大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能够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

一、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

3、力的作用效果:①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和方向)②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作图的方法表示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注意在箭头附近写出力的名称和大小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2、弹力是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4、使用时注意: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要观察指针是否指零,不指零时要调零;使用时要顺着弹簧伸长的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三、重力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因为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常把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跟质量的关系: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能够写作: g 表示比值9.8N/kg (粗略计算时取10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来确定。

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度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4、惯性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①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已原来状态(速度和方向)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②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③惯性与物体受不受力无关,外力只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

④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相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与外界因素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水准。

⑤惯性不是力。

力是一种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然要涉及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会出现力的作用。

惯性是每个物体都有的一种性质,不需要两个物体的相互作用。

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要说成物体“受到惯性力”或“受到惯性作用”。

二、二力平衡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物体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是说这几个力平衡。

2、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物体受到的力就是平衡力。

3、①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并且④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三、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防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或想要运动的方向相反。

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有压力②两个物体想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水准相关。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5、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水准;用滚动代替滑动;使互相接触的表面分开;利用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

第九章 压强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3、计算公式:P=SF (F 表示压力,S 表示物体的受力面积) 4、单位:帕斯卡(Pa ) 1Pa=1N/m 25、减小或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或增大压力;增大或减小受力面积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相等;③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也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相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液g h(h 是指液体内部某点到液体自由面的竖直高度)从公式能够看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与深度相关4、应用: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船闸、过路涵洞、锅炉水位计等。

5、固体和液体压强的计算 一般情况下,固体的压强计算顺序是:先算压力再算压强;而液体的压强计算顺序是:先算压强再算压力。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无关。

如下图中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装有高度相等的同种液体,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压强和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容器对桌面的 压力 F 1=G 容1+G 液1F 2=G 容2+G 液2 F 3=G 容3+G 液3 压强 P 1=SF P 2=S F P 3=S F 液体对 器底的 压强 P ‘1=ρ液g hP ‘2=ρ液g hP ‘3=ρ液g h压力F ’1= P ‘1S F ’2= P ‘2S F ’3= P ‘3S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存有的证明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等3、测定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4、标准大气压的值:P0=1.013×105Pa (粗略计算时取105Pa)5、大气压的变化规律: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②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高,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

6、与沸点的关系: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沸点降低。

7、测量工具: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8、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塑料吸盘等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应用:飞机等。

一、浮力1、定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

3、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二、阿基米德原理1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

(也适用于气体)3三、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1、物体的浮沉条件:2、实心物体的密度大于气体或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小于气体或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等于气体或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

3、应用:轮船(采用“空心”的办法增大能够利用的浮力)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实现上浮和下潜)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一、功1、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234、单位:焦耳(J),1J=1N·m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二、功率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用来表示做功的快慢。

W=FV2、公式:P=t3、单位:瓦特(W),1W =1J/s 1kW=103W三、动能和势能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