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 人口的变化

2018 人口的变化

2018 人口问题
最新考纲
课标要求与: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 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最新考纲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 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 容量的区别 4.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目标在线 1.某地人口数量变化特点及原因分析 2.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转变过程 3.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与应用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5.我国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原 因分析 6.世界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特点及原 因分析 7.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以致用
调查报告显示, 2009 年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农 民工均比上年有所下降,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用工 荒”。读 2009 年我国农民工流向变化统计图,完成 (1)~(2)题。
(1)关于2009年我国农民工流 向变化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流向西部的农民工数量多于流向东部 B.流向东部的农民工占流动农民工比例最低 C.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增加 C D.东部地区的生活成本降低 (2) 缓解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用工荒”,以下合理 的措施是 A.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吸引海外移民 A C.减小投资规模,改善工业布局 D.鼓励生育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交通通信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社会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人口迁移基本原因:人口、生活资料在地区、数量上
的不平衡,以及生存环境的差别。
材料:我国各省区及城乡人口流 动统计
迅速增长
缓慢增长
(3)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应关注以下几点: a.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重。 b.定类型 年轻型和成年型人口金字塔图对应“过渡”型的人 口增长模式,其中年轻型人口处于加速增长阶段, 成年型人口处于增长减缓阶段;老年型人口金字塔 图对应“三低”型的人口增长模式。
D
学以致用
下图为2000~2008年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时段内,该市人口 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5年 C.2007年 D. 2008年 (2)2004年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显下降的原因是该 市 A.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出现逆城市化 C.产业转移和升级 D.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北京文综)读图8,回答下列问题。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 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8分)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 ,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8分)
基本概念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 生产类型)、老龄化 人口迁移 木桶理论 环境承载力——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 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 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 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 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 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不同特点是判断人 口增长模式的基本依据。判断“三率”高低的经验参数如 下所示:
难点2——人口问题
高考试题扫瞄
(重庆卷)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下图,回 答(1)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①出生率 ②死亡率 ③不断增长 ④快速 ⑤社会生产方式 ⑥不平 衡 ⑦较低水平 ⑧缓慢 ⑨政治上的独立 ⑩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死 亡率 很快
1.人口增长模式 (1)构成:如图中:a为 ①__________; b为②____________;自然增长率。 (2)类型及特点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1)过程:由⑥________型转 向⑦______________型,继 而向⑧________型逐步过渡 。 (2)差异性 类型
基础过关
1.决定因素: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_共同决定。 2.世界人口的增长 (1)时间分布:总趋势:③________。20世纪以来是世 界人口增长的④________时期。 根本原因:生产工具和⑤___________等方面的进步。 (2)地区差异:特点:地区上是⑥____________的。
三.人口合理容量
土地资源
淡水资源 森林资源 能源 矿产资源 ……
【读图思考】1、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 揭示了什么道理? 2、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什么? 3、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 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特点
出生率 死亡⑧现代
A(③ 高 高 低 ________) B(④ 高 低 高 ________) C(⑤ 低 低 低 ________) ③原始型 ④传统型 ⑤现代型 ⑥原
⑨现代型 型
⑩传统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型
传统型
现代
人口的迁移
1.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国际人口迁移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 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1)图中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 主要流向是?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 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 果。 (2)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 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 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 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 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
(15•福建卷)图 3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 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D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8.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B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难点4——人口迁移的意义
甲 地 区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有利影响
乙 地 区
不利影响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公共设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 迁 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力;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 入 。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 经济的发展;③促进迁入地第 地 、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 三产业的发展 巨大压力 迁 ①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 出 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 ,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迁 地 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人口 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迁出可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域 的关系
国内人口迁移: A1向B1 C1向A2 国际人口迁移: C1向D
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高-高-低
低-低-低
高-低-高
逐步过渡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
传统型 现代型
高 高 低



低 高 低
增长缓慢 增长迅速 增长缓慢
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山东卷)下图为1982年和200 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B 1.图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 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 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 多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B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1)人口金字塔图含义
(2)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 人口金字塔 年轻型(增长 图的类型 型、扩张型) 少年儿童人 口比重大, 主要特点 老年人口比 重小 金字塔 形状 人口增 长趋势 呈负增长, 人口缩减 成年型(静止 型、稳定型) 各年龄组人 口比重大致 均衡 老年型(缩减 型、收缩型) 少年儿童人 口比重小, 老年人口比 重大
B
学以致用
(广东地理)读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乙),回 答(1)~(2)题。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 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B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学以致用
读我国某区域图,图中箭头为目前正在发生的人口移 动现象。据此完成(1)~(2)题。 C (1)造成图中人口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民工流动 B.道路建设 C.水利工程建设 D.输气管道建设 (2)对图中人口移动特点的叙述 D 正确的是 A.从人口年龄结构上看以青壮年居多 B.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以高学 历人口居多 C.从人口移动距离看以长距离迁移居多 D.从人口迁移形式看以近距离分散为主
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学以致用
读漫画,回答(1)~(3)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 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 6000、4500,则该地的人口容量为 A.8000 B.10000 D C.6000 D.4500 (2)如果用 a表示 2009年中国的人口数量,用 b表示中 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人口容量,那么 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C A.a<b<c B.c<b<a C.b<a<c D.a<c<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