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苗寨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

苗寨吊脚楼
湘西凤凰古镇被人们称为“边城”,是早已遐迩闻名的了。

今年暑假,我和妹妹慕名来到这苗民聚居区。

果然,孕育了当代画家黄永玉、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地方确有它独到之处。

最富有特点的是修建在很有些野味的“玉带”两岸的一栋吊脚楼。

这是黄永玉作画的常用题材,也是沈从文作品中的“常客”。

这的吊脚楼傍水而建。

为了防止泛滥的洪水,他们筑起三丈多高的河堤——屋基,然后在上面建房。

为了充分利用空间,聪明的苗家儿女恰到好处地将屋向外扩建三分之一间,其下用楠木之类的斜撑着——这就是吊脚楼。

苗家老伯介绍说,苗裔之所以这么建房,主要是为了防止野兽的侵犯。

可是,当我沐浴了清爽的河风,聆听了淙淙溪水的音乐之后,我以为,这是聪颖、勇敢的苗家儿女的艺术杰作。

我们怀着好奇心,穿过成行的竹林桃树,踏上木梯,来到了苗家。

这楼板很有些年纪了,四壁的风景画也发了黄,再加上木屋随着极有劲道的河风摇出的嘎吱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悠远的古老天国。

据说这苗寨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清乾隆六十年,苗女石妹领导发动了“乾嘉起义”,朝廷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抽调了云贵、两广等地十万兵力前来围剿。

至嘉庆十二年,石妹率部转战到凤凰镇,被敌人堵住,起义军遭到残酷的屠戮,最后只剩下石妹一人了。

她梳弄了一下鬓发,毅然退上了吊脚楼。

谁知道,这楼一下子神通起来,奏出千军万马的进军声,敌人傻了眼,两腿发颤,坠河落马者不计其数,石妹大喝一声,呼地蹿出楼顶,踏着一团祥云远去了······
我思想的野马还在前行,主人却及时地替我收住了缰绳——他把我们带到了脚基外的廊子上。

这部分是吊脚楼产生磁石般吸引力的重要部分,“哗哗”清流从足下逝去,“呼呼”河风自地板缝隙处贯入,此时若再前行五步,倚窗远眺,则美景尽收,不需“把酒临风”,也心旷神怡了。

也许苗寨吊脚楼的神韵正在这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