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的学者是(C )A. 赫伯特•A•西蒙B. 托尼•布洛克特C. 弗里蒙特•E•卡斯特D. 小詹姆斯•H•唐纳利2.管理的主体是(D )A. 工作B. 组织C. 被管理者D. 管理者3.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不包括(D )A. 管理一个组织B. 管理管理者C. 管理工作和员工D. 管理设备和技术4.从管理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管理的核心是(B )A. 决策B. 处理好人际关系C. 组织D. 控制5.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是(A )A.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B.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决策、控制C.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沟通、领导D.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决策6.管理是一门艺术,这里强调管理的(D )A. 复杂性B. 多科性C. 一般性D. 实践性7.“管理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
”这句话体现了管理的(D )A. 技术属性B. 人文属性C. 自然属性D. 社会属性8.管理是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属性,是指管理的(B )A. 民主性B. 必要性C. 科学性D. 目的性9.管理学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总结、扬弃和发展,这说明管理学具有(C )A. 一般性B. 多科性C. 历史性D. 实践性10.“系统特性中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1+1>2’的效果”指的是系统的(C )A. 控制性B. 目的性C. 整体性D. 开放性二、多项选择题1.管理或者管理活动的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E )A. 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B. 三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C. 一定规模的固定资产D. 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E. 一致认可的目标2.管理学的特点有(BCDE )A. 边缘性B. 一般性C. 多科性D. 历史性E. 实践性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ABC )A. 唯物辩证法B. 系统方法C.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 比较分析法E. 数学模型4.系统的观点有(ABCDE )A. 整体观点B. 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C. 信息反馈观点D. 封闭则消亡的观点E. 模糊分界的观点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 )A. 明确的分工B. 职业管理人员C.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D. 遵守规则和纪律E.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六西格玛方法属于(C )A. 科学管理理论B. 战略管理理论C. 学习型组织理论D.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A )A. 提高劳动生产率B. 配备“第一流的工人”C. 实行职能工长制D. 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3.被后人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的伟大的管理教育家是(B )A. 韦伯B. 法约尔C. 泰罗D. 梅奥4.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A )A. 韦伯B. 梅奥C. 泰罗D. 法约尔5.由厄威克和古利克合编的著作是(C )A. 《管理的要素》B. 《管理备要》C. 《管理科学论文集》D. 《组织的科学原则》6.美国管理学家(B )把管理理论的各个流派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
A. 韦伯B. 孔茨C. 泰罗D. 法约尔7.认为“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的学派是(A )A. 社会合作学派B. 群体行为学派C.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D.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8.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派是(B )A. 决策理论学派B. 权变理论学派C. 沟通中心学派D. 群体行为学派9.战略管理提出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C )A. 组织规模的扩大B. 组织内部的专业化分工C. 外部环境的变化D. 员工素质的提高10.国际标准化组织尤其是在借鉴了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管理标准的基础上,于(A )首次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A. 1987年B. 1994年C. 1999年D. 2000年1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不包括(D )A. 持续改进B. 基于事实的决策C.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D. 以产品为关注焦点二、多项选择题1.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有(ABCDE )A. 明确的分工B. 职业管理人员C. 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D. 遵守规则和纪律E. 人员的考评和教育2.群体行为学派以(ACD )为基础。
A. 社会学B. 自然学C. 人类文化学D. 社会心理学E. 个人心理学3.有人用3C描述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基本轮廓,其中的3C即(BCD )A. 文化B. 变化C. 顾客D. 竞争E. 合作4.下列属于大质量观的是(AE )A. 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B. 针对部门绩效进行改进C. 质量管理培训集中在质量部门D. 质量目标体现在工厂目标之中E. 不论内外,所有受影响的人都是顾客5.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学习型组织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ACDE )A. 追求变革的组织文化B. 组织结构垂直化C. 分权管理D. 电子技术E. 全球市场第三章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制定和颁布《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和保护消费者利益,这是组织所面临的(C)A. 经济环境B. 科术环境C. 政治和法律环境D. 社会文化环境2.下列属于深层的企业文化的是(A)A. 行为准则B. 组织机构C. 职工风貌D. 厂旗3.在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中,从根本上支配企业及职工的行为倾向的企业文化是指(D )A. 表层B. 基层C. 中层D. 深层4.管理的外部环境当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即是(B)A. 社会文化B. 科学技术C. 经济环境D. 政治环境5.唱片公司、玩具制造商等所处的环境是(A )A. 简单动态B. 复杂动态C. 简单稳定D. 复杂稳定6.处于简单稳定环境的组织是(D)A. 保险公司B. 时装加工企业C. 玩具制造商D. 啤酒经销商7.20世纪初人们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C)A. 为社会整体利益作贡献B. 与公众建立合作伙伴关系C. 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利润D. 维护社会经济稳定8.只有当与个人相关的奖惩卷入时,才对正确或错误的概念作出反应,这属于人的道德发展的(A )A. 前惯例阶段B. 后惯例阶段C. 惯例阶段D. 原则阶段第四章计划工作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的经济性指的是(A)A.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B. 计划指标既先进又可行C. 实现预期目标D. 编制计划要诀2.计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等的依据是(A)A. 计划的表现形式B. 计划所涉及的范围C. 计划的内容D. 企业职能3.在计划工作的程序中,估量机会所处的阶段是(B )A. 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后B. 在计划工作开始之前C. 在方案评价之后D. 在制定目标之后4.总计划的基础是(C )A. 评价方案B. 选择方案C. 派生计划D. 确定目标5.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抓住这些因素,就能实现预期目标,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D)A. 灵活性原理B. 许诺原理C. 改变航道原理D. 限定因素原理6.“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够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指的是(B)A. 许诺原理B. 限定因素原理C. 灵活性原理D. 改变航道原理7.在计划工作原理中,(B )是决策的精髓。
A. 许诺原理B. 限定因素原理C. 灵活性原理D. 改变航道原理8.在计划工作原理中,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体现在(A)上。
A. 许诺原理B. 限定因素原理C. 灵活性原理D. 改变航道原理9.计划工作中强调在制定计划时要留有余地是指(C )A. 限定因素原理B. 许诺原理C. 灵活性原理D. 改变航道原理10.某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应该按照计划时间完成施工任务,但在制订施工进度计划时却要考虑到出现雨季不能进行露天作业的情况,因而对完成任务时间的估计要留有余地,这遵循的是(B )A. 许诺原理B. 灵活性原理C. 改变航道原理D. 限定因素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其具体内容包括(ABCDE )A. 怎样做B. 何地做C. 谁去做D. 何时做E. 做什么2.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是(ABCD )A. 目的性B. 经济性C. 普遍性D. 主导性E. 固定性3.计划工作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BCDE )A. 有利于人员配备B. 有利于控制C. 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D. 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E. 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4.按计划的内容分类,计划分为(AB )A. 专项计划B. 综合计划C. 上层管理计划D. 中层管理计划E. 基层管理计划5.计划工作的程序包括(ABCDE )A. 估量机会B. 确定目标C. 确定前提条件D. 评价各种方案E. 制定派生计划第五章目标与战略一、单项选择题1.某厂产品的废品率在15%左右,在计划中要提高工作质量,使废品率降到10%,这个10%的计划目标属于(A )A. 突破性目标B. 控制性目标C. 预算目标D. 管理目标2.使目标具有可考核性的最方便的方法就是(B )A. 使之定性化B. 使之定量化C. 使之稳定化D. 使之模型化3.目标管理(D )出现于美国。
A. 20世纪60年代前期B. 20世纪60年代后期C. 20世纪50年代前期D. 20世纪50年代后期4.制定战略的核心是(D)A. 战略分析B. 战略部署C. 考虑顾客的需要D. 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5.有关产业分析的方法很多,其中美国战略学者(A)提出了五种基本竞争力量决定产业竞争强度和获利能力的模型。
A. 波特B. 孔茨C. 德鲁克D. 巴纳德6.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首要职责是(C)A. 管理好企业员工B. 制定企业的规章制度C. 识别和确定企业使命D. 为企业制定战略目标7.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是指(D )A. 政策B. 规划C. 预算D. 战略8.在下列计划的诸形式中,(C)是针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A. 目标B. 规划C. 规则D. 预算9.青岛啤酒兼并了十几家啤酒厂,这一战略属于(A )A. 横向一体化B. 纵向一体化C. 横向多元经营D. 市场渗透10.通过减少成本与资产对企业进行重组,以扭转销售额和盈利下降的战略是(D )A. 集中化多元经营战略B. 横向多元经营战略C. 剥离战略D. 收缩战略二、多项选择题1.目标的属性有(ABCDE)A. 纵向性B. 网络化C. 多样性D. 时间性E. 可考核性2.目标管理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有(CD )A. 战略管理理论B. 管理过程理论C. 科学管理理论D. 行为科学理论E.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3.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有(ABDE )A. 评价B. 检查C. 反馈完善D. 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E. 组织实施4.战略制定是组织战略管理的一个主要环节,通常包括(ABCD )A. 战略分析B. 战略设计C. 战略部署D. 战略展开E. 战略评价5.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其表现在(ABCDE )A. 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技能B. 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C. 更好的售后服务的能力D. 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E. 开发产品特殊性方面的创新能力第六章预测与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B )A. 预期的产业环境B. 预期的内外部环境C. 经济环境D. 经营环境2.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是(A)A. 决策B. 计划C. 组织D. 控制3.越是组织的上层主管人员,所作出的决策越倾向于(D)A. 程序化的、战术的、经验的、肯定型的B. 程序化的、战术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C. 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经验的、肯定型的D. 非程序化的、战略的、科学的、非肯定型的4.以满意标准衡量决策有效性的决策称为(A )A. 有限理性决策B. 最优决策C. 非理性决策D. 经验决策5.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进行预测的方法是(A )A. 回归分析法B. 移动算术平均法C. 指数滑动平均法D. 直观法6.主要靠人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预测的方法是(B )A. 因果法B. 直观法C. 外推法D. 回归法7.德尔菲法属于(C )A. 时间序列预测法B. 联立模型法C. 直观型预测法D. 周期变动分析法8.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是(C )A. 指数滑动平均法B. 移动平均法C. 先行指标法D. 周期变动分析法9.被称为决策“硬技术”的决策方法是(B )A. 主观决策法B. 计量决策法C. 外推法D. 直观法10.费用效果分析法在决策方法体系中属于(B )A. 主观决策法B. 计量决策法C. 外推法D. 因果法二、多项选择题1.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按照控制程度可分为(CDE )A. 定性的B. 定量的C. 可控的D. 不可控的E. 部分可控的2.最优决策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ABCDE )A. 问题清楚明确B. 所有方案已知C. 目标单一明确D. 没有成本时间约束E. 偏好清楚、一致、稳定3.直观型预测方法包括(AB )A. 德尔菲法B. 头脑风暴法C. 时间序列法D. 单纯外推法E. 回归分析法4.下列属于时间序列预测法的有(ABD )A. 指数滑动平均法B. 移动平均法C. 关连树法D. 单纯外推法E. 先行指标法5.主观决策方法包括多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ABCD )A. 方法灵便B. 通用性大C. 易被一般管理者接受D. 适合于非常规决策E. 具备严格论证的特点第七章组织工作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提高集体活动效果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是(A )A. 组织工作B. 控制工作C. 领导工作D. 人员配备工作2.英国的乔安•伍德沃德较早对(B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