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定岗定编汇总方案
(第一稿)
2014年,国家、省级相关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岗位管理做出诸多新的规范要求。
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中要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应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定岗定编是医疗机构人事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整体战略规划、岗位设置与员工数量、能力的匹配,影响医疗工作负荷与工作效率。
定岗,即明确医院所需要的岗位;定编,即明确医院需要多少人员。
定岗定编是指根据医院整体战略规划及服务功能需求确认工作岗位,继而结合工作性质、工作量、工作效率等因素编制适合岗位的人数,其目的是实现医院医疗、保健、预防、教学、科研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服务需求,保证医院在适宜人工成本上的正常持续运行。
鉴于此,医院实施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梳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开展定岗定编工作,并逐步深化绩效分配体系改革设计、全面绩效考核与二级分配等工作,持续提升医院的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现针对医院定岗定编工作进行标准说明。
鉴于此,医院系统实施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梳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的基础上,开展定岗定编工作,持续提升医院的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现针对医院定岗定编工作进行标准说明。
一. 指导思想
医院定岗定编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既要适宜工作负荷,又要考虑员工身心承受能力;既要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又要确保医疗和服务质量;既要考虑实际工作量情况,又要满足未来规划的人才需求。
动态管理定岗定编,科学配置人力资源。
二. 基本原则
1.尊重实际
定岗定编首先应尊重实际。
目前医院所形成的人员与岗位匹配情况,与社会文化背景、管理体制、员工的职业理念、长期的工作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医院定编须尊重现有岗位和人员的实际,通过定岗定编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对工作负荷与压力进行合理评估与分解,对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进行合理评价,以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全院员工的人力成本控制意识和效率意识。
2.工作需要
定岗定编必须以满足工作需要为根本原则,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人”。
按照医院各部门职责范围和临床医技科室业务范围确定岗位编制数。
3.精简高效
即坚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精简冗员,使岗位与人员编制在配备上达到优化,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4.结构合理
要保证各类人员合理的比例关系和合理的层次结构,使医院人员达到群体组合的最优化,以发挥医院人才群体的最大效能。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医院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可以用数量指标来监测的,但有些工作是无法用数量来衡量的,因此,在定岗定编时,必须要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6.动态调整
医院内部人员编制应该根据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工作数量、工作效率、经营管理水平等因时因地制宜,实施动态管理,以满足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 主要依据
1.按照国家有关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情况及相关文件,同时重点按照医院科室设置和工作量情况,确定人员配置
2.景惠国内同等规模医院定岗定编经验
3.医院提供的工作量及人员数据信息
主要包括2018年3月-2019年2月医院医疗工作报表(实际占用床日、平均住院日、手术量等),门诊工作量、医技工作量、员工花名册与各科室访谈掌握的实际情况。
上述部分文件和规范只是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加之个别文件制定的年代久远,医院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部分标准可能存在不符合医院实际之处,故在坚持遵循以上文件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医院在具体实施定岗定编时将充分结合医院的实际和参考同规模医院的定岗定编经验,以使我院的定岗定编方案切实可行。
四. 编制方法与标准工作时间
1.各类人员编制方法
常用的人员定编方法主要有比例法、效率法、排班法和业务分工法四种。
比例定编法是以医院实际编制床位数为基础,通过一个标准比例来计算出相关人员编制数的方法。
主要用于宏观编制预算,如员工总人员定编、各大类型人员定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定编等。
“标准比例”主要来源于国家、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的法规、政策、标准等。
效率定编法是一种由工作量和单位工作时间计算得出的编制方法,主要用于业务科室的医疗、护理、医技人员的编制。
各类工作量数据(实际占用总床日数、门诊量、手术量、医技检查人次等)可从医院统计报表中得到。
而单位工作时间(责任管床数、平均单台次手术时间、单病人检查时间等)是参照国家卫生统计报表数据以及景惠多家医院通过观察法统计得出的社会平均工作时间的经验值得出。
排班定编法主要是用于工作量不足,但该岗位因社会责任、安全管理等需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配备人员在岗的,则根据岗位需求的工作时间和员工正常工作时间计算得出的编制人员数量的方法。
业务分工定编法定性成分较大,主要适用于行政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定编。
这些人员工作内容广泛而不可准确量化,因此需要根据组织机构、职务岗位的工作种类分工和工作负荷来确定人数。
表1:人员定编类型和方法
2.标准工作时间
1)普通医护人员工作时间核定
工作时间标准:全年365天减去法定节假日11天及周六日104天,共减去115天,全年应出勤250天。
每名员工每天应出勤8小时,全年应出勤2000小时,再减去员工平均带薪年休假5天,核对40小时,则全年应出勤1960小时。
2)放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核定
工作时间标准:全年365天减去法定节假日11天及周六日104天,共减去115天,全年应出勤250天。
每名员工每天应出勤8小时,全年应出勤2000小时,再减去员工平均带薪年休假5天,核对40小时,减去平均放射假160小时(20天),医生/技师/护士人均应出勤1800小时。
五. 卫技人员编制实施标准确定
表2:卫技人员编制标准
六. 医院各类人员编制
1.卫生技术人员编制(按科室分类汇总)
表3:临床科室定编情况汇总
1)各科具体定编计算过程见PPT。
表4:医药技科室定编情况汇总
2.职能科室人员编制(按科室分类汇总):
表5:职能科室岗位设置与人员情况
3.全院整体定编情况汇总-表6:
说明:
1. 表6医生人数为临床科室医生人数,另外放射科医生13人、超声科医生13人、心脑电图室医生6人、病理科医生3人、内镜中心医生5人共40人,全院共计定编医生183+40=223人,考虑下乡、进修等因素,按照定编医生总人数的10%(共22人)作为储备人员。
2. 根据人力资源处提供的2018年全院考勤表考勤数据,为了应对全院护理人员由于病产假导致科室人员无法正常的问题,同时考虑目前人员定岗定编完全按照标准人员配置,另外护士长管理编制按照1人增加,配置全院护士定编总人数的4%(共10人)作为机动护士库,由护理部统一调配。
※补充说明
1. 以上定岗定编人数以独立值班有资质人员为准,若科室短期内无法及时招聘有资质人员到岗,则按照无资质人员1人相当于0.5-0.8个有资质人员折算。
2.全院病区实有病区护士198人(不含新生儿科护士、重症医学科护士、产房护士、门诊护士、手术麻醉科护士、口腔科护士、健康体检中心护士),核算床位584张(不含新生儿科和重症医学科床位),实有床护比=584:198=1:0.34。
定编病区护士184人,定编护士床护比=584:184=1:0.32。
另外建议成立的机动护士库按184人的4%计7人,则病区实际建议在册护士床护比=584:(186+7)=1:0.33。
3.在卫生技术人员中,“其他”类别现有人员64人中,含病理科、超声科、心脑电图室、内镜中心、碎石室、消毒供应室、营养科、康复科技师及临床科室工勤人员。
4. 由于经开区医院放射人员与本院放射科人员轮转,放射科定编人员中含经开区医院轮转放射人员。
5. 经开区医院手术麻醉室麻醉医师和检验科检验技师人员相对固定,不与本院医生、技师轮转,故科室定编中不含经开区医院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