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中心医院定岗定编设计方案
目前,医院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业务量不断上升,各项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等硬件陆续改善及扩充,三甲复评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各项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医院的整体工作呈持续上升态势。
为了推动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更好地为葛洲坝广大父老乡亲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以及顺利通过三甲复评,医院决定在人力资源相关方面进行优化。
定岗定编则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基础性的工作。
定岗定编涉及医院目标的落实、员工能力和数量的匹配,从而影响到医院运营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
为此,根据目前我院发展的客观需要,制定本方案。
一、定岗定编的目的
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设置机构,科学配置人员,强化编制意识,真正做到各类人员科学管理,提高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我院机构精简、用人精练、因事设岗,人事安排合理的管理目标。
二、定岗定编的原则
1、工作需要原则
定岗定编必须以三甲复审条件为根本原则,同时必须满足工作需要,做到“以事定岗、以岗定编”。
按照医院各部门职责范围和临床医技科室业务范围确定名称和编制数,不应因人设岗,在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下,用较少的人员完成较多的工作任务,从而提高医院
工作效率,达到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
2、尊重现实原则
医院在不改变现有体制、无法在短期内大规模缩减和增加人员、员工的观念不可能很快改变等情况下,必须尊重现有岗位和人员的实际,只要能够通过定岗定编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对工作负荷与压力进行合理分解,对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率进行合理评价,能够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全院员工的人力成本控制意识和效率意识,定岗定编的目的就可以说基本实现。
三、医院的机构设置框架
根据我院的专业特色、人员结构等因素,设置我院机关、临床各科室结构,以中葛医人[2015]6号文为依据。
四、我院编制基数的来源、人员总数的确定
依据卫生部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草案)≥及三甲复审相关标准,目前,我院按床人比1:1.6的比例确定人员总数,并根据岗位职能、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医院总编制人员划分为四类。
具体编制比例见下表
医院各类人员编制比例与应编数表(一)
本部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定编表表(二)
五、各类型人员具体编制数确定。
5.1机关、后勤各科室人员编制确定。
根据中葛医人[2015]6号中国葛洲坝集团中心医院关于印发《中心医院组织机构设置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中心医院机关科室岗位说明书,确定机关、后勤各科室人员编制如下:
机关后勤各科室人员编制表(三)
四级班组属后勤人员,共计48 人。
5.2临床各类型人员定编、职称职数确定。
5.2.1病房工作以医生承担的病床数为基数,并适当考虑承担带教工作任务等综合工作量,以此核定各科室的医生编制。
各级医师、护理人员聘任,必须首先取得该职级资格,临床医疗人员,护理人员,各职级编制数的人数比例均为:1:2:4:8。
在不超过该职级编制数额情况下择优聘用。
被聘任为副主任医师或主管护师后,方可被聘任科室行政职务。
特殊情况下,主治医师或护师可以被聘为科室主任或护士长,但总数不得超过科室数量的5%。
例如:某科室医师总数15人,按条件设置住院医师,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数额分别为:8,4,2,1人。
而科室有2人取得主任医师,3人取得副主任医师,根据此项规定,能聘任为主任医师的只能是1人,另一取得主任医师的,只能聘为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或住院医师,其他类型人员同理。
被聘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资格职务,方能被聘行政职务。
病房住院医生编制=床位数×床位使用率×每名病人每日所需诊疗时间(分)/每位医师每日工作时间(分)*浮动比例],然后根据医师结构比1:2:4:8,求得病房各级医师及各职称人员编制;根据卫生部相关规定及各三甲医院经验,普通病房每名病人每日所需诊疗时间为45分钟,ICU为400分钟,浮动比例为医师总数的15%,根据本院2014-2015年各科室病床使用率情况,得出各科室临床医生需求及各职级医师编制如下表:
各科室临床医生编制及各职级医师表表(四)
5.2.2护理人员定岗定编:
护理人员定岗方式和计算方法同医疗人员。
病房护理人员编制=床位数×床位使用率×每名病人每日所需诊疗时间(分)/每位护理人员每日工作时间(分)*浮动比例],普通病房每名病人每日所需护理时间150分钟,ICU每名病人每日需护理时间为1050分钟,浮动比例为人员总数的20%。
根据本院2014-2015年各科室病床使用率情况,得出各科室护理人员需求及各职级护理人员编制如下表:
各科室护理人员编制及各职级表表(五)
另外:肾内科血透室,根据要求,1名技师。
助产士与妇产科病床之比为:1∶8~1∶10。
产房护士与产床比为:2:1
按此规定,妇产科可增加2名助产士及4名产房护士。
血透室另设0.4名护士。
5.2.3医技科室人员编制。
放射人员编制:放射人员与病床比为:1∶50~1∶60
CT室人员编制:CT室人员编制为:8人,其中,医生4人,其他4人(含护理)
MRI人员编制:MRI室人员编制为:8人,其中,医生4-5人,其他3-4人(含护理)
导管室人员编制:导管室人员与病床比为:1:200,其中,医生占40%。
超声医学科编制:按每人需8分钟计算,三峡院区另派增1人。
心电图室人员编制:心电图室人员与病床比为1:120
检验人员编制:检验人员与病床比为:1∶30~1∶40
病理人员编制:病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130
麻醉人员编制:麻醉人员与手术台比为:1∶1~1.5∶1。
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手术台之比为2∶1~3∶1。
药剂人员编制:药剂人员占卫技人员总数8%。
营养科人员编制:营养人员与病床比为:1:200
消毒供应室人员编制:消毒供应室人员与病床之比为2∶100~2.5∶100
核医学科:核医学科人员与病床比为:
医技科室人员编制表表(六)
5.2.4门诊科室人员编制。
急诊医学科医生与病床比为:1∶200~1∶150
急诊医学科护理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100~1.5∶100。
由于同时设中心院区和三峡院区急诊医学科,人员暂时双倍计算。
门诊输液室人员与病床之比为1.2∶100~1.4∶100
口腔科人员编制:口腔科人员与病床比为:1:150
皮肤科人员编制:皮肤科人员与病床比为:1:250
门诊部工作人员编制:门诊部人员与病床比为:1:150(含陪检中心)
门诊科室人员编制表表(七)
5.2.5直属机构人员编制。
根据各直属机构人员与床位比,计算出各直属机构应有编制数,因夷陵院区含有害生物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及健康门诊,所需人员另外计算。
机关门诊因其特殊原因,暂无病床设置,根据其营业收入情况,人员编制暂定为15人。
直属机构人员编制表表(八)
5.2.6外营医疗点
外营医疗点由于其情况特殊性,暂不定编制,其人员根据需要,由医院派遣。
六、本方案的实施办法。
各科室根据上述方案按各科承担的工作量及近年来床位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编制意见。
报院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统一汇总并报院领导研究审定后下文。
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