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1.2了解生物圈复习名师精选教案新人教版

了解生物圈课 型:复习课 主备人:课题: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复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人: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举例说明生物之 间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能写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些» 重点: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教学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工具PPT、知识回顾(约5分钟)。

卢概念: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大气圈的底部生物圈 范围水圈的大部 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生存空间<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食物链和食物网: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营养关系。

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重难点难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教暗的1:■-:达生物靈所有生r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鼠妇适于生活在阴 环境中 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和交流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湿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植物能增加生态系统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一植物 消费者一动物 分解者一细菌、真菌 阳光、空气、水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B.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中有六种消费者C. 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各种草D.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是猫头鹰三、互助提高或者分层提高(约15分钟)。

(2012年东营市)1、下表为某同学探究“温度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位置黄粉虫光照温度纸盒左半侧20只明亮15C纸盒右半侧20只阴暗30 C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2012年东营市)2、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8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答案】D【解析】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兔会因为缺少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剧增,但草的数量有限,很快,兔又因为食物不够死亡,数量又减少。

四、总结与提升(约5分钟)。

(一)生物圈的内容1、生物圈的概念:2、生物圈的范围: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筒头鹰吃虫的鸟蛇JT ■青蛙7.(2014?江西模拟)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域内的动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后,绘制了如图的食物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有8条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适宜的和一定的。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_____ 关系、______ 关系、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 关系等2、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骆驼失水很少和骆驼刺的根长得很长是对干旱的 _应;海豹胸部的皮下脂肪很厚是对寒冷的适应,旗形树的树冠的形状是对风的适应。

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____________ 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中获取必要的水分和无机盐,地衣的生理活动对岩石有着侵蚀作用,导致岩石风化,这个实例表明生物既能________ 又能。

(四)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

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在生态系统中,在一般情况下数量最多的应该非生物部分:、、、温度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链状结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 流动的。

有毒物质沿不断积累。

4、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________ 生态系统、__________ 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在和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 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湿地生态系统是在__________________ 条件下形成的, ____________ 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有之称,具有、的作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______ ,它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五、当堂作业或者巩固反馈(约10分钟)。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非常普遍的现象。

3 •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其中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消费者,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分解者。

4、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往往是彼此交错连接的,这样就形成了食物网。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6、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7、(2005 •内江会考)下面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你补充完整。

非生物部分&以下不能作为资料收集的是(C)A 、书刊、报纸B 、图片、数据C、猜想、假设 D 、音像资料9、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D )A .分组实验 B. 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 对照实验10、以下哪项不是仙人掌生存需要的基本条件(D)A 、阳光B 、水分C、空气 D 、有机物11、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D )A 、阳光、温度B、空气、温度C 、水分、土壤D、花粉、病毒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A )A . 温度 B.光照C.湿度D.土壤13、海洋由浅至深依次生长着绿澡、褐澡、红澡,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 )A .. 阳光 B.含氧量C.海水温度D.含盐量14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C)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15、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 )A . 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16、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C)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生产者和非生物部分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D 、、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1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C )A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 、森林中的全部动物C 、一条河流D 、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18. 自然界中,一种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 D )A.树叶覆盖 B .野狗争食C.大雪淹没 D •分解者分解19. 蜜蜂在找到食物后,会在空中跳“8”字摆尾舞招引冋伴前去米蜜,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 )A.合作 B .寄生C .捕食D .竞争20. 螳螂捕食,黄雀在后“描述的是(C )A.合作 B .食物网C .捕食D .竞争21 .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C )A.食草的动物 B .食肉的动物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 D .腐生的菌类22、下列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是(B )A .青蛙捕食蝗虫B .鸟吃草籽C.松鼠吃蘑菇 D .猫头鹰捕食鼠23、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中递减,而农药残留在食物链中却(B )A .少量增加B .富集C.减少 D .不变24. 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A )A .人B .绿色植物C .高楼大厦D .动物25. 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C )略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