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

第五章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


产品销售率 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 资金利税率 产值利润率 流动资金周转次数 利润上交率 每百元物耗提供产值 原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
94.4 80 24.8 15.8 3.22 82.5 147.9 82.5 12080
95.2
元/百 元 元/百 元 次 %
元/百 元 % 元/人
73
26.04 14.1 3.45 80.5 148.8 66 11863 1309
(三)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派生指标:农业劳动力 供养系数和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

农业劳动力供养系数,是指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 需供养多少人消费。 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 劳动力数在整个劳动力数中所占的比重,计算方 法是用农业劳动力数与全部劳动力数相比。即:
农业劳动力相对份额=农业劳动力数/全部劳动力数
7.05
6.62 115.1 4
每吨能耗提供产值
合计
元/吨
10
100
1227
106.6
10.66
98.28
1377
102.2
l0.22
101.4

通过上表计算可知:
比如根据上例资料可 2009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98.28% 2010年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01.42% 由此看出,2010年的综合经济效益比2009年的综合经济 效益好。 这种方法计算的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可以进行多种比较 分析。
间接费用

固定资产折旧 税金和保险费 管理费 财务费和销售费
二、成本生产率指标

成本生产率反映农业产出与农业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 其计算公式如下: 成本生产率= 农业产出 农业成本


根据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农业产出与农业成本的 对比,形成下列各主要成本生产率指标。 (一)成本产值率
农业产值 农业成本产值率= 农业成本
二、农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



农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该遵循以 下原则: 科学性 全面性 可操作性。 可比性。 应考虑农业的特点。
第二节


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标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概念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和倒指标
农业劳动生产率 = 农业产出 (Q)/ 农业劳动投入(T) (正指标) 农业劳动生产率 = 农业劳动投入(T) / 农业产出(Q) (倒指标)
报告期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成本指数= 基期农产品成本
1.一种农产品成本的动态分析
就是该种农产品报告期单位主产品成本与基期单位 主产品成本的对比 。
2.多种农产品成本的动态分析

由于不同农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不能直接相加,因此, 要分析一个企业多种农产品成本的动态变化,就要计 算农产品成本的综合指数。

指标名称
单 位
% %
权 数 w
10 7 2 12 10 10 7 7 15
实 际 值
95.3 82 26.3 15.0 3.48 84 148.9 78 12191
个体 指数 k%
101.0 102.5 106 94.9 108.1 101.8 100.7 94.5 100.9
加权 指数 值 kw
10.10 7.18 12.73 11.39 10.81 10.18
(三)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1.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 农业全部产出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农业全部要素投入 农业总投入包括土地投入、劳动投入和资金等 要素投入。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致性 综合性 无偏差性

2.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是反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 变化的相对指标,它等于报告期与基期农业全要素生 ≡ 产率对比。用公式表示即:
第五章 农业经济效益统计
第一节


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和指标体系
一、农业经济效益的概念 (一)什么是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效益就是用价值量表现的农业产出与用于农业产出的农业投入之 间的对比关系。用公式表现即: 农业经济效益=产业产出/农业投入
(二)农业占用性投入和消耗性投入 1.占用性投入。是指一个生产周期内由于生产需要所占用的物质资 料或资金,这部分物质资料(如农用拖拉机)或资金在生产中被使 用,但没有全部消耗,今后仍可继续用于生产。占用性投入主要是 具有固定资产属性的投入, 2.消耗性投入。是指一个生产周期内在生产中实际消耗的物质资料 及其价值,这部分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农产品中,成为农产品价值 的一部分。它包括生产中原材、燃料消耗和固定资产折旧。
0
1
0
1
第三节

农产品成本与成本生产率指标
一、农产品成本指标 (一)农产品成本的概念 农产品成本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和必要劳动 消耗的货币表现。物化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即物质费 用、必要劳动消耗的货币表现即人工费用。所以农产 品成本就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物质费用 和人工费用。从价值构成角度讲,农产品成本就是农 产品价值中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和劳动者为自 己劳动(即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的货币表 现,用公式表现即:农产品成本 = C + V

(二)综合经济效益动态指数法

它将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分别计算其个体指数,再依据各项经济 效益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相应的权数,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指 数。
M i1 M Wi i0 Ix Wi
I W W
i i
i
其中, I ——各项评价指标的个体指数 W——权数 Σw=100 举例说明综合经济经济效益指数的计算方法 (见下表)
计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关键是。计算农业总投入指数有以 下两种办法: 一种方法是分别计算报告期与基期的农业总投入,然后直接进行 对比。即: 报告期农业总投入 农业总投入指数= 基期农业总投入 另一种方法是单项投入指数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农业总投入指数。 用公式表示,即:
I TFI I AI WAI I LI WLI I FI WFI I CI WCI
(二)农产品成本特点

1.农产品成本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2.农产品成本应以劣等地、中等经营管理水平 的产品成本为基础 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要求必须进行费 用分摊 4.土地成本的计算较复杂 5.活劳动消耗具有多样性
(三)农产品成本的内容

1.物质与服务费用 2.人工成本 3.土地成本
农业劳动力供养系数=全部人口数/农业劳动力数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情况分析

Q Q 某种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 T : T
1 1
(一)农业劳动生产率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
0
0
如果是劳动生产率倒指标 , 则劳动生产率指 数为: T T 某种农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指数 = Q : Q

(二)成本利税率
农产品成本利税率 =
农产品利税总额 农产品成本
(三)成本利润(或纯益)率
农产品成本利润(或纯益)率=
利润(或纯益)额 农产品成本
(四)物质与服务费用产值率
农产品物质费用产值率 =
农产品总产值 农产品生产的物质费用
三、农产品成本分析

(一)农产品成本结构分析 农产品成本主要由物质与服务费用和用工折价 两部分构成。 (二)农产品成本指数




注意两点: (1) 二者所包含的时间必须一致。如年产量一定要和年劳 动消耗相比,(2)二者包括的范围要一致,产品产量的范围和相应的 劳动消耗量范围要一致。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物指标与价值指标 以实物产量表现的农业产出所计算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为农业劳动生 产率的实物价值,它的含义是农业劳动力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农产 品实物量。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价值指标,就是用农产品的产值与其所消耗的劳 动时间相比计算的,它主要用于综合反映农业劳动力在单位劳动时 间内生产的全部农产品的价值量。
.
综合经济效益计量表(以2008年资料为基期) 2008 年实 际值
2009年 实 际 值 个体 指数 k%
100.8 91.25 105 89.2 107.1 97.6 100.6 80 98.2
2010年 加权 指数 值 kw
10.08 6.39 12.6 10.71 10.71 9.76 7.04 5.6 14.73
(三)农业直接产出与间接产出


直接产出是指直接能够用于人们生活和生产消费的有 形产出,如粮食、棉花、油料、肉类、禽蛋、奶类等, 直接产出有主产品和副产品之分。 间接产出一般是指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效果,这种外 部效果可正可负,如林木在生产过程中对气候的调节、 对水源的涵养、对水土的保持、对环境的美化等,就 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正效果;而毁林种粮、围湖造 田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是农业生产活动的外部负 效果。

第五节 农业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一、单项农业投入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它的特点是评价对象只是一项投入,如土地投入、 劳动投入、资金投入,或更具体的肥料投入、机械投 入等。
二、多项农业投入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方法
(一)多指标评分加权综合法
这一方法的内容是:对每项投入经济效益指标的实 际值,按评分标准打分。






(6)农用塑料薄膜: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地膜、塑料大棚和其它塑料薄膜。 (7)用电:指农林牧渔业生产消耗的全部电量,包括外购的和本单位发 电用于农业生产的部分。 (8)小农具购置:指当年购置、价值在50元以下、使用时间在两年以下 的小农具的费用。 (9)办公用品购置:指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购买的各种办公用品, 包括纸张、笔墨、低值易耗品等。 (10)畜牧用药品:指农业生产单位用于各种牲畜配种、育种、防疫、治 病所消耗的各种药品、器械等。对于由兽医站、配种站等单位进行的畜禽 防疫、配种、治病等而支付的费用则计入对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务支出项 下。 (11)原材料:主要指农民家庭兼营的商品性工业生产所耗用的劳动对象, 包括直接材料、辅助材料、修理用零配件、包装材料等。 (12)物质性服务支出。指农业生产单位对物质生产部门的服务支出, 包括修理费、生产用外雇运输费、生产用邮电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