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运动疗法
•关键词:关节膝关节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治疗运动健身
•文章摘要:膝关节是人体基本的负重关节,当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关节腔的润滑液分泌减少,膝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
如果能够在完成中药熏蒸治疗后辅助科学锻炼方法,可以逆转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损伤,实现康复。
人到中年以后,机体器官开始发生退行性改变。
膝关节是人体基本的负重关节,当膝关节的肌腱、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关节腔的润滑液分泌减少,膝关节骨面长期摩擦形成骨质磨损,关节周围组织由于炎症等原因易发生纤维粘连。
所以老年人常会感到膝关节发僵,有时还会发出“咔嗒”的弹响声或是摩擦声,在受凉或过度活动时会诱发疼痛、肿胀、关节腔积液,严重的还会使中老年人关节畸形,形成残疾。
一般认为,膝关节退行性改变通过治疗只能阻止其恶化,不能逆转病情。
我们根据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病理机制,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临床经验,为患者设计了三阶段运动疗法。
如果能够在完成中药熏蒸治疗后辅助科学锻炼方法,可以逆转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关节损伤,实现康复。
第一阶段关节增氧训练——护膝操
膝关节只有得到足够的氧才可以自我修复。
关节增氧训练是适合于患者自己在家里进行的针对股四头肌的运动治疗。
股四头肌及其肌腱的强健,对稳固膝关节有重要作用。
本操可以在中药外用基本消除肿胀疼痛的基础上,达到有效保护膝关节和祛除中老年膝关节痛的效果。
老年人股四头肌肌力较弱或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关节周围组织积液,适宜选用以静止运动为主的护膝操,以不须活动关节、不加重关节磨损为特点,可使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练习强度应由低到高,开始每天练习持续时间可短一些,患者耐受后,可逐渐增加。
第1节:卧位绷腿
取仰卧位或仰坐位,双腿伸直不动。
将大腿肌肉绷紧,做时可用手摸一下膝关节上部的大腿正面,可以感到大腿肌肉绷紧鼓起就达到目的。
绷紧肌肉6~9秒钟,放松1秒钟,每次反复做20分钟。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注意绷压腿不应超过10秒钟。
第2节:交替抬腿
仰卧,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
两腿交替抬高,高度达到另一只脚的脚尖即可,可以感到大腿肌肉的收缩、绷紧,每抬起放下的时间控制在6~9秒。
每次可反复练习5~10分钟。
第3节:坐位压腿
准备一把椅子,高度与小腿长度差不多,椅子前放置一同等高度的凳子。
坐在靠背椅上,双手抓住椅子边缘,抬起一条腿放在凳子上,尽量将腿伸直,并适当用力向下压腿,两腿交替进行,每条腿压腿时间不超过9秒。
每次可做5~10分钟。
以上护膝操练习两个月后,膝痛一般会明显减轻,膝关节的强度也会显著增强,此时应抓紧时机进一步进行膝关节康复运动疗法,以稳固疗效。
第二阶段瑜伽强膝训练——强膝操
练习时间以晨起为佳,且必须在进行其他运动之前进行本项目训练。
瑜伽体位法对于加强膝关节的柔韧性、保护膝关节健康安全有效,对进一步恢复膝关节的功能也非常有益,并且还是身心两方面的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1节:膝伸展
动作:坐姿,
背部挺直。
双腿向前平伸。
右腿上抬至45度角,双手在右膝盖后相握,吸气,伸展膝盖(见1);呼气屈膝,并将膝盖拉向胸部(见2)。
配合呼吸伸屈8次。
放松,换腿重复。
作用:灵活膝关节,加强腿部力量。
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保持韧带的力度和柔韧性。
第2节:抱膝式
动作:站姿,重心移至左腿。
吸气,双手抬起右膝;呼气,将右膝拉向腹部挤压。
吸气伸展,呼气挤压,重复6次。
作用:强调膝关节和大腿肌肉的平衡力量,减少膝盖受伤。
第3节:幻椅式
动作:站姿,双腿并拢。
吸气双手合十于头顶,保持背部伸展,呼气,屈双膝下蹲,感觉像是坐在椅子上,保持平衡,均匀呼吸3~6次。
吸气,向上提起身体,呼气放下双手,放松。
重复3次。
作用: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帮助大腿和小腿的肌肉伸展。
第三阶段运动康复疗法
运动康复疗法主要通过肌肉规律性的收缩与放松,对膝关节起到挤压的作用,以改善软骨营养,阻止或延缓软骨退行性改变。
肌肉规律性运动能激活抑制疼痛的内啡肽系统,可以减轻疼痛,同时可延缓或阻止肌肉萎缩,稳固关节或增强关节功能。
经过前面两阶段的护膝、强膝训练,膝关节疼痛缓解后,应开展以下积极的运动疗法,促进康复。
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以下一种或数种方案:
⒈步行方案。
膝痛缓解后首先应进行行走训练。
开始时可缓步行走,腿要缓抬轻放,避免膝关节骨面撞击,加重损伤。
步速可控制在每分钟60步以内,每日进行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