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下面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位于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从这样靠前的安排,我们不难看出本节内容的对于整个高中化学所起的重要基础作用,物质的量作为联系宏观量和微观量的桥梁,为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提供了新视角,让学生体会到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同时物质的量及其相关概念属于“工具性”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的使用,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新考纲对本节内容明确指出“理解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可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可以看出新课标已经淡化对物质的量概念本身的掌握,而强调其实际应用,所以在教材处理上我将着重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应用。
【过渡语】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为中心”,学生学情不能忽视
2、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在初中化学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数学中也已经介绍了集合体
的概念,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实施提供了可能
(2)认知基础
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我们知道高一学生思维具有较高的概括性,辩证思维也迅速
发展,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前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稍差,对抽象概念
的理解能力不足,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反复举例说明
【过渡语】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了以下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B、了解NA的含义,能进行n、N、NA之间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NA的含义,n、N、NA之间的换算;
难点:如何深入浅出的引入n的概念、NA的含义
【过渡语】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过渡语】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这一原则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搭建支架,学生回答问题,构建支架,实现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通过透彻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边讲概念边举例,重点讲解概念的应用,从而突破难点内容
2、说学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归纳法、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类比学习法
【过渡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新教材编写特点,结合实际情况,我将从四个环
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通过向学生提出“如何知道一滴水中水分子个数”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并提示学生利用“曹冲称象中化整为零”的思想的去解决问题,为后面介绍集合体埋下伏笔,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一个能连接宏观和微观的物理量,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2、理论探究,获得新知(30min)
A、教师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让学生对物质的量形成初步概念
(目的:培养学生自学、收集、处理信息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针对这个概念中关键字“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内涵和外延作分析(如:粒子------内涵: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等,外延:物质的量的使用范围是微观而非宏观)
(目的:通过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让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如: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减字也不能添字,不能说成是物质的质量,也不能说成物质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质的量,把握重点内容,突破难点内容
B、参考书中资料卡片,让学生知道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通过对“时间,长度,质量”等学生所熟知的物理量的相互对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量与其摩尔之间其实就是物理量与单位的关系
(目的:培养学生类比学习能力)
C、继续推进问题“2个为一双,12个为一打,那么究竟多少个粒子为一个集合体合适”,
12为使用方便,国际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粒子数与0.012KgC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
为纪念对此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将这个数命名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目的:通过问题的层层推进,避免了引入概念的生硬性)
对NA的大约值由学生自己计算得出
(目的:这样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和精确值的区别)
D、采用归纳式教学策略,通过NA含义得到“1mol水中有NA水分子、2mol水中有2NA
水分子”由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出n、N、NA之间的关系
(目的:培养学生将抽象概念应用到实际,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知识应用,加深理解(10min)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设置随堂练习,由于本节课抽象概念比较多,所以题目所涉及的粒子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粒子,不应随意拔高难度
(目的: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也可以检验出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4、归纳整理,理性提升(2min)
为强化认识,教师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四、板书设计
为求板书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将板书划分为两版: 左板:n的概念、单位及注意事项
右板:NA的含义,n、N、NA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作为高中化学第一个拦路虎,其概念抽象,陌生,教师应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去分析,针对学生的易错点、难点多举例,帮助学生在认识中理解概念,在巩固中应用概念。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搭建支架,学生回答问题,构建支架,实现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当然本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