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的解读

关于《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的解读

关于《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的解读怀远地处皖北,居淮河中游,始建于1291年,素有“淮上明珠”之美誉。

县域总面积达2192平方公里,总人口数133万。

全县辖18个乡镇、362个村(居),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文明县城。

怀远历史悠久、古韵深厚。

古为大禹治水、召会...更多安徽怀远经济开发区是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组建于2003年,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

开发区位于合徐、蚌宁、界阜蚌(即京福、南洛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出口处, 毗邻淮河、涡河黄金水道, 206国道、307省道穿园而过,距蚌埠火车站、机场10公里,距合肥新桥机场1个小时路程,距南京18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开发区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率运作的要求,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1亿元,建成道路33.5万平方米,供排水管网65千米,供电线路34.5 千米,通讯线路25.6 千米,水务公司日供水能力8.5万吨,35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及四回路供电网络已建成投入使用。

11平方公里区域内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更多安徽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位于怀远县西部,宁洛高速穿境而过,并在开发区设有道口,提升改造后的一级公路S307省道横贯东西,毗邻京台高速,京沪、京福高铁,G206国道。

淮河、涡河、茨淮新河常年通航直达全国,离规划选址的蚌埠机场仅20公里,离南京禄口机场210公里,离合肥新桥机场160公里,离徐州观音机场200公里。

安徽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包含龙亢产业园和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采取“一区两园”的管理模式,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归口龙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

安徽怀远龙亢经济开发区2013年9月开始筹建,2014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园区定位“产城一体”,主导产业:粮食食品精深加工、机械装备、电子商务...更多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位于怀远县城西侧,荆山镇境内,目前园区已形成以全食品产业链为特色,集农副产品深加工、食品制造业、食品产业相关配套设施制造及产品研发、农副产品物流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

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一期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位于环城西路东侧。

二期规划位于县城以西,沿307省道两侧,面积7.13平方公里,纯产业用地面积5100亩。

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一期已经建成,累计投入11065万元,完成了“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社会保障、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机构健全。

二期按照产城一体的原则,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目前已完成新规划的H4、Z10路计1.26公里...更多一、区域位置:示范区涉及荆山、河溜、白莲坡、唐集、兰桥、万福6个乡(镇)。

总面积约15万亩。

示范区地处县域中心,是怀远“十三五”期间S307省道发展中心轴,和225省道发展翼的重要区域,是怀远县城的西南门户。

驱车15分钟可至怀远县城。

距蚌埠市区35公里,淮南市20公里,北上宿州80公里。

距高速怀远出口、龙亢出口都在15公里,距规划建设的蚌埠腾湖机场2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

二、功能定位:建成集特色农产品、农业科技、休闲观光、农业农村机制体制创新为一体,皖北一流、全省领先、国内知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重点产业:示范区重点发展品牌糯稻、优质果蔬、花卉苗木、休闲观光、特产石榴五大产业。

四、规划布局:示范...一、起草背景和过程为逐步实现县域内医疗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结合我县工作实际,怀远县卫健委牵头起草了《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

二、主要依据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开展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的指导方案》(国卫基(2019)12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精神,在《关于印发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怀政办(2019)21号)的基础上,依托县、中、二院,建设3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三、起草过程中县卫健委积极与市卫健委相关科室及县政府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对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及时通过怀远县电子政务平台办公系统(OA系统)向县编办、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和县医院、县中医院、县二院3家医共体牵头单位征求了《怀远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办法》的意见,县医保局等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出了反馈意见,修改后形成《送审稿》,报分管县长审核后形成本稿。

四、文件主要内容本实施办法共8部分:(一)指导思想。

深度整合县域医疗服务资源,有效融合公共卫生资源,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机制和高效运行管理机。

(二)工作目标。

到2020年,县医院、县中医院、县二院医共体全面完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主要任务。

与2018年相比,县外住院人次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县域内就诊率(住院)达到90%左右。

(三)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

加强党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

2.坚持机制创新。

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

3.坚持便民患民。

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群众负担。

(四)工作内容1.完善紧密型医共体运行机制(1)进一步完善医保基金包干机制。

将不少于95%的部分作为医共体按人头总额预算基金,交由医共体包干使用。

(2)建立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包干机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实行按医共体常住人口总额预算。

2.优化县域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1)优化乡镇卫生院功能布局。

建设6个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区。

(2)继续使用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

建立人员县管乡用的编制“周转池”制度。

(3)完善急诊急救体系建设。

按“一个急救中心、两个急救分中心、十八个急救站”模式组建。

3.全面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1)强化县级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通过专科共建等多种方式,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2)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

2020年底前达到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3)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建立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

(4)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5)加强信息化建设。

推进信息系统融合。

发展远程医疗服务。

4.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1)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由党委、政府牵头,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及医共体成员单位等参与的管理委员会。

(2)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医共体内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编制分别制定,由医共体统筹使用。

(3)推进薪酬制度改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符合行业特点、有利于人才下沉和医共体发展的薪酬制度。

(五)建设要点1.建设框架(1)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2)县中医院紧密型医共体(3)县二院紧密型医共体2.职责分工(1)牵头医院:负责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充分落实事业单位法人自主权。

(2)乡镇卫生院:承担辖区内“50+N”种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和任务。

(3)村卫生室:承担门诊、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

3.法人治理结构。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4.牵头医院内设医共体管理部门。

(1)人力资源发展中心。

(2)财务核算中心。

(3)审计中心。

(4)医疗保险结算管理中心。

(5)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中心。

(6)健康促进中心。

(7)医学影像中心。

(8)医学检验中心。

(9)远程诊疗服务中心。

(10)中心药房。

(11)信息管理中心。

(12)消毒供应中心。

(13)后勤服务中心。

(14)绩效考核办公室。

5.岗位构成。

医共体领导班子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6.成员单位命名规则。

(六)运行机制1.统一行政后勤管理(1)健全完善医共体章程。

(2)完善医共体议事决策制度。

(3)加强医共体党组织建设。

(4)共享后勤服务资源。

(5)乡村一体化管理。

2.统一人事薪酬管理(1)统筹医共体人事管理。

(2)建立紧密型医共体柔性人才流动机制。

(3)统一医共体薪酬分配管理。

3.统一财务审计管理(1)统一财务核算管理。

(2)统一内部审计监督。

4.统一绩效考核管理。

由牵头医院统一开展医共体内医疗机构绩效考核。

5.统一医疗卫生服务管理(1)统一质量控制标准。

(2)统一人员培训。

(3)统一双向转诊。

(4)统一公共卫生服务。

6.统一药械业务管理(1)加强建立中心药房。

(2)共享检验检查资源。

(3)完善基层药品配备。

(4)加强临床药事管理。

7.统一医保基金管理(1)规范管理医保基金。

(2)实行差别化就医起付线。

(3)实行差别化医保补偿比例。

(4)乡慎卫生院住院实际补偿比不低于80%。

8.统一信息系统建设。

(七)监管机制1.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监管。

2.县卫生健康部门监管。

3.县财政部门监管。

4.县医保部门监管。

5.县人社局监管。

(八)实施步骤1.前期筹备(2019年6月-7月)。

2.组织实施(2019年10月底前)。

3.完善巩国(2020年12月底前)。

五、征求意见及修改情况县卫健委积极与市卫健委相关科室及县政府办、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等部门对接,广泛征求意见建议。

(本资料仅供参考,请以正式文本为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