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2020学年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考试时间:2019年11月4日8:00一10:00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6.本试题卷共三道大题,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38分)1.请将下面的名言正确、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2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酝酿.(niàng)一霎.时(shà)静谧.(mì)咄.咄逼人(duō)B.徘徊.(huái)贮.蓄(chǔ)着.落(zhuó)恍.然大悟(huǎng)C.棱.镜(líng)粗犷.(guang)莅.临(lì)混.为一谈(hùn)D.吝.啬(lìng)搓捻.(niǎn)应和.(hè)人声鼎.沸(dǐng)3.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云宵澄清决别疲倦不堪B.哄托嘹亮骄媚花团绵簇C.烂慢分岐铃铛截然不同D.侍弄化妆感慨翻来覆去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B.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C.当他看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乞丐时,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D.参加舞蹈表演的男女同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B.在2019年长沙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我校队员发扬了拼搏合作,最终获得初中组第一名。
C.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人为的破坏以及恶劣天气变化,都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D.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使我们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命若琴弦》等。
B.《散步》写的是一家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故事,表现了浓浓亲情,赞扬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最后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思念。
7.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九年同窗,朝夕相处,以后你生活上若有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B.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堂堂正正做人。
C.分别这么多年,你还好吗?还是原来的模样吗?我真的很垂念你!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甚多,敬请斧正。
.8.你的班级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主题班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8分)(1)【设计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简明有感召力的标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成语】这次活动有一项任务是分小组搜集交友的成语典故,请你根据意思写出与交友有关的成语。
(2分)A.交情很深,如同兄弟手足一样。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春秋时,齐人管仲和鲍叔牙相知最深。
后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交朋友】新学期老师把你安排与林芳同桌,你很想与她交朋友。
于是你主动走到她的面前,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她成为朋友后,她向你说出她的苦恼,她觉得班上的部分同学对她有偏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9.古诗文默写填空(共8分,每空1分)(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用特定的花、鸟意象表达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5)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0.名著阅读(共8分)(1)《朝花夕拾》原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_________集。
读《朝花夕拾》,我们了解到鲁迅小时候在迎神赛会上最喜欢看的是________________(人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填篇目名称)一文中,他揭露了庸医草菅人命的事实。
(4分)(2)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
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趁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
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这段短文出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哪篇文章?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共32分)(一)古诗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8分)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1.这首诗在体裁上属于________________,诗中连用五个地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平羌江、________________、三峡、渝州,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极为精巧,全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分)12.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人”“流”二字的妙处。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12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李德裕神俊①,宪宗赏之,坐于膝上。
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
武相元衡召之,谓曰:吾子②在家,所嗜何书?意欲探其志也。
德裕不应。
翌日③,元衡具④告吉甫,因戏曰:公诚陟大痴耳⑤。
吉甫归责之,德裕曰:武公身为帝弼,不问理国⑥,而问所读书,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
其言不当,所以不应。
吉甫复告,元衡大惭。
由是振名。
(选自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注】①神俊:天赋才智出众。
②吾子:你。
③翌日:第二天。
④具:详尽。
⑤诚大痴耳:(你儿子)实在是非常痴呆啊。
⑥理国:治理国家。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4分)(1)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3)每以敏辩夸.于同列_______________(4)书者礼部之.职也____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意欲探其志也。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陈元方“不顾”,李德裕“不应”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记叙文阅读(共12分)十五岁的月亮①15岁的我,像一只困兽,在教室里走来走去。
②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
正是晚饭时间,同学们踩着铃声冲向食堂,打饭、打水回宿舍。
学校三面环山,山上是学农基地。
上中学后的每个学期,我们都要不定期地在山上劳动,播种和收获黄豆、花生、油菜。
但是这个学期,我不用再去劳动,因为上初三了。
“初三”和“毕业班”,是两个令人紧张的词。
我烦躁不安,因为我向班主任请假回家,却被拒绝了。
至今还记得当时老师的样子,他板着脸对我说:“认真读书,没事不要随便请假,才星期三!”③看着老师走向食堂的背影,我几乎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