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工程概况1.1 推荐方案的路线走向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永川双石至江津白沙段(简称“西三环”,下同),起点位于永川双石镇尹家坝,设双石枢纽立交与成渝高速公路衔接,向南展线经青峰场,在姜家院子穿越黄瓜山隧道,出洞后在双凤场布置一个可分二期建设的枢纽立交,以备将来永川直接与江津的城市快速干道衔接。
路线继续南下,经科名场到达何埂镇,设立交联系五朱路,在松溉镇大陆溪跨越长江;进入江津辖区后,经团山堡、稿子镇,在新屋基跨越塘河,过三口垭村后,止于白沙附近的四面厅与渝泸高速公路衔接。
路线主要控制点:双石镇,青峰场、桃子园,姜家院子,双凤场、科名场、何埂镇,松溉镇,团山堡、黄桷堡、稿子镇,新屋基、三口垭,白沙镇。
本项目推荐方案主线全长63.5Km。
1.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的工程特性见表1-1。
表1-1 拟建公路工程特性表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永川双石至江津白沙段建设地点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建设单位工程占地427.06hm2 拆迁建筑物87490m2工程投资506179.845万元建设工期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二、主要技术指标路线长度Km 63.5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Km/h 80路基宽度m 24.5行车道宽度m 2×2×3.75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 25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400最大纵坡% 5最短坡长m 20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45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 3000车辆荷载公路-I级三、主要工程数量工程指标单位数量工程指标单位数量互通式立交处7 通道m/道82隧道m/处4548/4 桥梁桥梁总长m/座10357/27 挖方万m3 686.37 其中:(1)特大桥m/座3933/3 填方万m3 639.77 (2)大中桥m/座6424/24排水工程m3 81705 涵洞m/道10493/218防护工程m3 451723 人行天桥m/座361.3 主要工程数量拟建工程总占地面积427.06hm2,其中永久占地(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立交、弃渣场、取土场等)414.94hm2,临时占地(包括施工便道和施工营地)12.12hm2。
设置了7处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55处。
设置隧道4座,隧道总长度为4548m。
设置了特大桥3座、大桥20座、中桥4座,桥梁总长10357m。
设通道118处,其中人行通道82座,人行天桥36座。
设置涵洞218处,长10518m。
拟建公路全线共产生挖方683.37万m3,填方639.77万m3,借方31.23m3,弃方74.83万m3。
土石方工程数量情况见表2-11。
1.4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永川双石至江津白沙段(长江公路大桥方案一)工程投资总估算为50.6亿元,资金筹措方式为:1) 重庆豪江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本金占总投资35%:17.71亿元;2) 商请银行贷款占65%:32.89亿元;第2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2.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永川现有森林面积6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24.63%。
森林植被种类丰富,江津现有森林面积13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2.7%。
项目影响区的森林资源以马尾松最多最广,占现有森林资源的67.2%。
永川现有耕地面积752940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
江津现有耕地面积1019475亩,人均耕地面积0.69亩。
(2)评价区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较少,由于评价区长期以来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如农业耕作、果园开发、矿山开采,评价区的动物种类以小型、伴人居类型为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与兽类数量均不多。
保护动物仅短耳鸮和鸢两种猛禽。
2.2 水环境现状评价本项目区地处重庆市永川区和江津区,线路跨长江修建永川长江大桥。
长江干流在永川区南部通过,过境全长21.5公里。
在K1+900处西溪的pH、COD、BOD5、氨氮和石油类等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项目其它断面所在地区的地表水体水环境质量良好。
2.3 声环境现状评价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良好,所有监测点环境噪声均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2类标准。
2.4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和常规监测资料表明,拟建公路沿线空气质量中NO2及TSP浓度都达到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说明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较好,且具有较大的环境容量。
2.5 社会环境现状评价(1)永川区幅员面积1576平方公里,辖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其中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5万人。
2007年底,全市总户数341080户,总人口1095040人,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非农业人口285220人,比上年增长3.3%。
全区有散居少数民族2413人,其中人数较多的民族有土家族603人、苗族567人、回族164人。
江津区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47.67万。
区人民政府驻地几江街道。
各县级市人口基本情况见表4-14、4-15。
2007年末,项目影响区内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119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
(2)2007年永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
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6584元,比上年增加2906元,比上年增长16.6%。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工业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40.5:45.6调整为14.3:41.5:44.2。
2007年江津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创历史新高。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4亿元,增长10.9%;第二产业增加值80.1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60.86亿元,增长13.1%。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19%、43.7%、37.3%调整为19.9%、45.5%、34.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5%、59%、28.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914元,增长16.5%(3)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水运、铁路、空运为辅的四通八达的主体交通网络。
公路的客货周转量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持续增长,落后的交通设施也成为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尽快修建该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对振兴区域经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项目影响区的旅游资源资源十分丰富,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直接影响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储量大、品种多,以能源、冶金辅助材料的建材矿产为主,主要矿种有天然气、煤、水泥灰岩等27种。
煤炭储量3亿吨,是全国超百万吨产煤大县(市),石英砂储量5000万吨,天然气储量21.9亿立方米,是全国稀有金属镓三大富集矿地区之一。
第3章环境影响评价3.1社会环境影响评价(1)重庆三环高速公路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一条环线公路,它连接了重庆主城区周边的长寿、渝北、北碚、合川、铜梁、永川、江津、綦江、万盛、南川、武隆、涪陵等区县,拟建项目的建设必将对沿线和附近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及旅游业等方面起着促进作用。
拟建项目将改善沿线永川区、江津地区的交通条件,使沿线贫穷的山区以迅捷的方式和周边发达地区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
项目建成以后,将促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有利于沟通连接重庆、四川的成渝高速公路和渝泸高速公路,有利于加强永川和泸州、宜宾、自贡、内江四市的经济社会联系,有利于川渝经济合作战略的实施和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构建。
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由于拟建公路全长63.5Km。
因此会对沿线的群众的田间耕作和来往交际带来一些不便,对此,工程设计做了全面的考虑。
全线共设了互通式立交7座、分离式立交55座、通道及人行天桥118座,扣除桥隧后,平均每352m就有一处过路结构物(分离式立交、通道、人行天桥)。
由于沿线山岭地区较多,人口较少,这样基本能够满足沿线群众交通的需要,缓解了因公路分割而阻碍居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矛盾。
因此,本项目高速公路分隔对沿线居民带来的阻隔较小。
(3)该项目适应本地区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本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良好的适,拟建公路主要沿山地和丘陵布线,经过城镇时也充分考虑了城镇的规划要求,因此对沿线城镇建设规划无干扰。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对完善各影响区城镇总体规划、沿线乡镇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将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
3.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大部分发生在施工期,施工期对沿线植被的影响主要有:占地减少了沿线的植被面积与生物量;施工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粉尘废水等对周围地表植被的生长也会带来一定影响。
此外,拟建公路有一定比例的隧道,将有隧道弃渣占地影响,并可能有由于隧道区地下水位改变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
总体来看,工程建设带来的生物量损失占评价区总生物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对整个评价区内自然生态系统体系而言属于可以承受的范围。
(3)拟建项目在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占地占用动物栖息地生境、施工活动尤其是大型爆破作业的噪声影响动物活动、施工中的三废也将对动物栖息地生境的干扰和破坏,这些将迫使施工区域的动物暂时远离施工区域。
运营期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除阻隔效应外,主要为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栖息和繁殖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全线设置了多处桥梁、涵洞和通道,平均0.189km就有一处通行设施或结构物可供沿线两栖、爬行及兽类动物出入公路两侧;加上评价区的动物均为广域分布的物种,当地的适宜生境较多,也没有大型兽类分布,因而拟建公路产生的动物阻隔效应较小。
3.3 声环境影响评价(1)施工期:施工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来自于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辐射的噪声。
昼间施工期间50m以内村庄、学校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
夜间在200m内的村庄均不能达到标准限值,夜间施工将对沿线居民的休息造成很大的干扰。
所以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
(2)噪声规划控制距离建议如下:以运营中期为规划控制标准,建议距离公路中心80m 范围内临路第一排不宜规划未采取降噪措施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声敏感建筑。
运营期,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距离路肩50m范围内的帅家坝、烂龙田、田坝村、朱家湾、肖家院子、胡豆坪村、康家院子、郭家院子、唐家院子、陈家老院子、油榨咀、十二店、彭家屋基、石包丘、岩上、许家巷、金银山、严家湾、大土头、王爷庙、新房子、龙井湾、潘家湾、四面厅等居民区影响较大;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距离路肩150m范围内学校仅有三口小学1所,交通噪声对该学校影响较大。